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 >>
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备课资料汇编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2-07


《包身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能准确梳理出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
2.新闻性
2.通过分析多种手法的运用,把握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点。
3.现实意义,品味本文的新闻价值,感受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
1.写作背景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作者为了写《包身工》,选择了一家日本工厂“三井系”,当时作者通过厂里的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是早工房周转来周转去,引起了带头工人的注意,认为他是来挑乱的,戒备森严,夏衍只好终止对包身工的观察。
2.作者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浙江杭州人,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
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有时往往还要对这样的真人真事插入作者的或褒扬或抨击的评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新闻性:“报告”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具有一定时效性。
文学性:“文学”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般的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 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 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4.解题
“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卖的基本都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
5.了解“包身工制度”
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包工头给予她们的父母或保人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她们却要承受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动,有了疾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被折磨致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度。
6.字词
猪猡(luó)    惺忪(xīng sōng)    水门汀(tīng) 弄堂(lòng)    褴褛 (lán  lǚ)   
舀水(yǎo)     执拗(niù)       簿子(bù)      轧票处(gá)  木栅子(zhà)           
莴苣(wō jù)   譬如(pì)    揩地板(kāi)露骨(lù)   锭壳(dìng) 轧坏 (yà) 
皮辊 (gǔn)           欺侮(qī wǔ)    谄媚(chǎn mèi)   贿赂(huì lù)
骷髅(kū lóu)   噩梦(è)   焦灼(zhuó) 怔住了 (zhèng)       船舷(xián )
导入
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剥削、压榨,丧失了自由,丧失做人的尊严。夏衍曾冒着危险深入她们工厂,在她们上下班时观察了两个多月,才较全面地了解了她们的情况。时隔70年,我们仍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新闻通讯》1995年第3期)
1936年6月10日,报告文学《包身工》在进步刊物《光明》创刊号刊发。
《光明》创刊号在社评中对《包身工》评价颇高:“《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录。”
作家周立波在《1936年小说创作的回顾》中,对该作品有一段非常中肯的点评:“夏衍的《包身工》是今年关于产业工人的一篇材料丰富、真情挚意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刚刚萌芽,工人文学非常缺乏的现在,它有双重的巨大意义”。
一、梳理场景,背景材料(包身工制度)
制作“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并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来概括包身工的生活。
根据时间顺序,给文本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1—11)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12—22)描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23—47)介绍包身工劳动的情景,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48—50)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1-6)包身工起床情景(叙述、描写)——(7-11)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议论抒情)
第二部分:(12-14)包身工早餐情景(叙述、描写)——(15-22)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议论抒情)
第三部分:(23-47)包身工劳动情景(叙述、描写)——(34)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议论抒情)
第四部分:(48-50)总结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控诉野蛮吃人的制度,指出黎明必将到来。
1-7:(四点一刻)起身 —— 低劣的住宿条件  
8-11: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12-14:(四点半后)早餐——粗劣的饮食条件
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23-32:(五点)上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33-34: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
35-47:概括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48-50: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怒控诉—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小结:双线交织,虚实相生。
主线:按时间线索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副线:文中穿插背景资料: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新闻性(课文后三段联想,想象,揭露,控诉,信心)
1.文章最后部分作者由包身工制度引发了哪些联想?这样写有何作用?
①包身工制度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墨鸭的命运。②包身工的处境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联想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③包身工的预言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这样的联想,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作者在第34段列举的一系列数据有什么作用?
这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靠敲骨吸髓般的榨取来积累财富的罪恶本质。
三、文学性
1.包身工的称谓
对于包身工,还有哪些其他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包身工怎样的特性?
明确:生物(4次) 懒虫(3次)   猪猡(6次) 奴隶(2次) 没有锁链的奴隶   赚钱的“机器”   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机器”  试验工    养成工    乡下姑娘   小姑娘   滋养物     死娼妓     饲养物    罐装了的劳动力
这些称谓反映包身工哪些方面的特性?
自然身份、非人待遇、赚钱工具
2.找句子
1.“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强调了哪些因素?
强调了时间之早,才清晨四点过一刻,更令人心惊的是,那里面不是“人”,而是“生物”。可见,她们过的是非人的生活,更没有人的尊严。
赏析文章开头“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们的住所比喻为蜂房,将她们的活动喻为生物的蠕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的拥挤、恶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没有了人的尊严。
2.“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描写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情景。疲倦,拥挤,昏沉,杂乱,连一点羞耻心都没有,这哪里是豆蔻年华少女们的生活啊!这些细节描写,足以显示出包身工们所过的非人的生活,她们已被摧残成没有知觉的“生物”了。
3.文章第二段“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芦柴棒”形象地再现了小女孩瘦弱的形象特征,表明了其受摧残、剥削之严重;而“猪猡”这一称呼更是对包身工们的侮辱,表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待,写出包身工地位的低贱卑微。
4.读包身工吃饭的场面的文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一窝蜂地抢”表现的是饥不择食的惶急,是人多粥少的恐惧;“歪着头用舌舔着”“捧着一只空碗”表现了包身工食不果腹的辛酸;“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则写出了她们乞丐般的生活;老板娘“刮”“锅焦、残粥”,“冲”“清水”,用手“搅拌”,“气哄哄地放”等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板娘视包身工如同“生物”的极端可恶。
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孩子们的可怜,衬托出了那些黑心老板的可恨,透露出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
5.“芦柴棒”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芦柴棒”运用借代,以身体特征代指人。文中一共提到了三次“芦柴棒”:第一次,由除老板外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作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剥削者为了不减少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地回去。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虐待和侮辱的缩影。作者虽然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文章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
6.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这句中的“文明”“合理’,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文明”“合理”,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不那么血腥而已。表现了作者对带工老板的残酷无情的极大嘲讽和强烈的愤慨。
7.“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
8.第4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排比句“六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9.“黑夜,静寂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3.理解句子,感悟情感
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慈祥”褒词贬用,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褒词贬用,原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
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六个短语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排比加强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
      “机器”借指包身工。“猪猡”的说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的恶劣;“泥土”的比喻说明包身工地位的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芦柴棒、弓”等比喻,直观地展现包身工的凄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工作,工作……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等句子用了反复咏叹的方法,表达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
    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4.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哪几方面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①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感情,从描写她们的住、食、工作,到她们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可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
②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对他们进行鞭笞。
③深深的悲哀之情。这种悲哀之情很复杂,既有对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对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包身工之间关系冷漠的悲哀,还有对整个民族的悲哀。
为包身工下定义。
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帝国主义及其买办的剥削、压榨,丧失了自由,丧失做人的尊严的奴隶制度。
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小结:文学性表现
1.双线索结构:以一天活动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组织材料;以问题剖析为副线,穿插一些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作者的议论。副线剖析解释主线内容,交互推进,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深化了主题。
2.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面”上的描写,主要指人物群体描写,如包身工们起床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的叫骂声,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其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画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只有群体描写,还不足以全面显示这种罪恶的制度,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点”(典型人物)来描写。即“芦柴棒”“小福子”包身工个体的悲惨命运。还比如对“芦柴棒”的三次细节描写。第一次是煮稀饭(2、5段)、第二次描写她病倒遭毒打(14-17)、第三次是搜身(34)。总之,通过三大场景和 “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的描写,全面真实地揭示包身工悲惨命运。“点面结合”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
3.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是升华。
文章主旨: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通过对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情况的描写,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与繁重劳作,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对帝国主义和黑暗势力的无比愤恨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包身工》pptx课件(31页)
《包身工》pptx课件(30页)
《包身工》知识点
《包身工》pptx课件(34页)
《包身工》学案4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包身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身工》ppt课件(24页)
《包身工》音频朗读
《包身工》pptx课件(28页)
《包身工》pptx课件(23页)
《包身工》ppt课件(17页)
《包身工》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身工》微练习
《包身工》微设计
《包身工》ppt课件(19页)
《包身工》ppt课件(58页)
《包身工》表格式教案13
《包身工》随课练习
《包身工》预习学案
《包身工》教案12
《包身工》ppt(10页)2
山西黑砖窑flv视频素材
《包身工》ppt(33页)
《包身工》导入
《包身工》说课稿ppt课件1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包身工》ppt(56页)
《包身工》ppt(10页)
《包身工》导学案2
《包身工》教学设计11
有关包身工的作文:包弟的心声
《包身工》ppt(15页)
夏衍《包身工》知识导学
《包身工》ppt(42页)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rm音频朗读
《包身工》ppt课件(第二课时)
《包身工》说课稿(2)
《包身工》说课稿(1)
《包身工》教学反思(2篇)
夏衍《包身工》课文阅读
《包身工》教案10
《包身工》ppt课件8
《包身工》ppt课件7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