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梳理】
作者:fql8124075  上传者:fql8124075  日期:24-02-22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梳理】
一、文体分类
1.文学样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2.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二、记叙文特点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
三、记叙文要素
1.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故事情节四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记叙文分类
1.记叙文分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2.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说理散文、议论散文)
五、记叙文结构
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其形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
六、记叙文线索
1.线索类别: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地点线(以地点转移为线索)、人物线(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明线)、情感线(以情感发展变化为线索—暗线)、实物线(以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2.明线和暗线:明线是指从文章表面的文字中就能看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暗线是指从文章中分析中得来的、暗含在文章中的、贯穿全文情感变化的线索。
七、记叙详略
1.详写:对能直接表达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
2.略写:对虽能表现中心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3.作用①详写作用,用墨如泼,突出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略写作用,惜墨如金 ,主次分明,结构完整。
八、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我”是见证者或见闻感受是文章的线索),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有有利于感情的直接交流,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等);作用:直接客观地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
九、修辞手法    
1.比喻: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情景(特点);抒发了(表达了)人物的……心境(或为下文的……作铺垫)
2.拟人:运用拟人修辞,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抒发了……情感。
3.夸张:运用夸张修辞,突出表现了……事物……特点,强调(抒发)……情感。
4.排比:运用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抒发了)……特点(情感)。
5.对偶:运用对偶修辞,语句整齐,突出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6.反复:运用反复修辞,富有感染力,使人对……事物留下深刻印象,强调了……内容(情感/主题)
7.设问:运用设问问修辞,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8反问:运用反问修辞,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十、文章顺序及行文思路
考向1:写作顺序分析
考题形式简析本文为什么要按照这样顺序安排结构?
方法指导①通读文章,明确写作顺序;②从文章结构安排的意图及主旨上分析。
考向2:行文思路及其效果
考题形式请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指导①从常见的行文线索入手,如以时间为线索、以核心人物(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②从划分段落层次来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③从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来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
知识补充:记叙的顺序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叙述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叙来写。确定一篇文章是否是顺叙,须先找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分析记叙的事件与时间的关系,符合顺叙要求的,才能算顺叙。
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晰;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倒叙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运用倒叙写法的文章,倒叙和顺叙转换处,往往有语句衔接。
倒叙作用①开篇点题;②设下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地了解,插叙以后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插叙作用交代相关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伏笔;ƒ突出人物性格或品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突出或深化文章主题;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十一、记叙文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种类: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
①人物描写按描写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及人物活动场景)。
3.议论:指作者在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有:
议论作用①开头,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揭示所记叙事物的道理或含义;②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题。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抒情作用①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点明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5.说明: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十二、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考向:分析文中描写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①若题干中明确了具体描写方法,结合例子分析其作用即可;②若题干中没有明确描写角度,则需考虑是哪类描写(人物方面的描写或是景物方面的描写),然后结合例子分析其作用。
考题形式简析本文(段、句)刻画方法及作用?
答题模式刻画方法+例子+效果(表现了\突出了\揭示了……人物……心理\心情\性格\品质)
知识补充: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描写种类: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
①人物描写按描写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及人物活动场景)。
环境描写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时代背景或人物活动的生存环境;B.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境;C.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D.突显人物现象,寄托人物思想情感,深化文章主题。
2.描写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具体地描绘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的人物或环境描绘来间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主要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主题更加含蓄深刻;
③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进行细枝末节的描绘,有利于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十三、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考向1:分析词语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①从语境赏析,答题模式:本义+语境义+思想情感;
从词性分析,动词(动作描写),形容词(生动形象),副词(表修饰、表范围、表时间、表程度、表限制、表频率),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数量词(数量对比,突出强调),答题模式:词性分析+写出了……表现了……;
③从修辞赏析,答题模式:修辞+写出了……表现了什么……
考向2:分析词语含义
方法指导①揣摩词语本义;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语境义;③把握词语的思想情感;④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答题模式:本义 + 语境义 + 思想情感。
考向3:分析词语作用
方法指导①从内容上,可从词性分析、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赏析;②从结构上,可从引出下文、照应前文、铺垫伏笔、前后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十四、句子(段)的理解与赏析
考向1:句子赏析
方法指导①从修辞角度入手;②从表达方式入手;③从句式入手(长短句、骈散句、双重否定句等);④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动词、形容词、副词、数次等);⑤从表现手法入手;⑥从感官角度入手。
考向2:句子含义
方法指导①从句子的位置入手;②从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③从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如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之意等);④从文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⑤从分层拓展引申入手。
考向3:句段作用
方法指导看句子写作手法: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看句子所在位置:
文首:结构上,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内容上,记叙或描写了……,交代或点明了……,渲染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情感上,表现了或抒发了……,突出或强调了……
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与前文……相照应;为后文……埋下伏笔;内容上:写出了……,揭示了……;情感上,突出了……,抒发了……。
文末: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开篇),结构完整;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情感上,抒发了(突出了)……情感。
十五、写作特色
1.表达方式:分析其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在文中的作用。
2.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典雅华丽、朴实无华、平实质朴、 委婉含蓄、凄婉悱恻 、雄浑豪迈、气势磅礴、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幽默风趣、辛辣犀利等
3.刻画方法:按描写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4.作品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承上启下、首尾照应。可从开头结尾、过度照应、设置悬念、铺垫伏笔等方面进行分析
5.思想内容:托物言志、对比反衬、铺垫烘托、营造氛围、奠定基调、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 借景抒情。写了什么内容,表面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
6.句式特点:
①陈述句与反问句:反问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否定意思,陈述句也可以表达否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更能引人注意,让人深思。同时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②陈述句与感叹句:感叹句其语气强于陈述句
③祈使句与疑问句:疑问句语气弱于祈使句,表达更为委婉、客气、礼貌、易被对方接受》
④设问句与陈述句:通过设问,语气更强烈、肯定,观点也更突出。
⑤整句(骈句)与散句: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散句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⑥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变被动句时,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原来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的标志词语如:“被” “让”“叫”“受”等;由,受……所
⑦长句与短句: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⑧书面语与口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层;口语质朴、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特色。
十六、表现手法
考向: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作用
方法指导①熟悉相关的表现手法;②联系上下文,根据指定内容判断其表现手法;③从主题及写作的目的分析其表现手法的作用。
知识补充:常见的表现手法。
①象征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上,含蓄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②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以小见大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先从……小的方面写起,表现……大主题,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④联想: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⑤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综合,创造出新观念的思维过程。    
⑥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本处)
⑦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文章先写……,从贬抑处着笔,然后写……,从从褒扬处落笔,突出了……)
⑧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这里通过写……,表现……,为下文……作铺垫,使文章情节更加合理)
⑨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伏笔,这里通过写……,为下文……埋下伏笔,使……不会显得突兀,文章情节更加合理)
⑩衬托(侧面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⑾卒章显志:文章层层铺叙,篇末才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引起思考。  
⑿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⒀设置悬念:把猜想抛给读者,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达到更好表达主题。
⒁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照应,结构严谨,突出主题。
⒂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鲜明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事物特征,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把……和……作比较,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
十七、标题理解
考向1:标题含义
方法指导①表层含义,理解文中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②深层含义,分析修辞义、引申义、象征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揭示主旨及道理。
考向2:标题作用
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环境;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结构上 点明文章线索,全篇文章围绕这一内容来写。
主题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主题或人物思想品格。
    ④技巧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修辞上:题目新颖、富有诗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十八、主旨理解及情感分析
考向1:归纳文中中心
答题思路:人物 + 事件 + 结果 + 思想情感
考向2:主旨探究
方法指导①分析文章标题;②分析文中关键句段(首尾句/中心句/议论抒情句/反复出现句);③结合写作背景。
十九、拓展探究
考向:谈启示、说做法
方法指导①结合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②若有链接材料,应正确把握其内容和角度,与原文的关系;③结合自己及社会生活实际;④需要分层答题的,要分层答题;⑤要有正确的“三观”。
答题思路:概括总结  + 文本中心 + 社会生活(三观)

标题: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梳理】
文件大小: 33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fql8124075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4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卷汇编:记叙文
2024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卷汇编:议论文
语文阅读理解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
2024届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总
初中语文十大阅读板块考点与答题思路汇编
历届中考真题汇编:说明文阅读(2021-2023年)
历届中考真题汇编:小说阅读(2021-2023年)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
历届中考真题汇编:散文阅读(2021-2023年)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市井人物汇编(12篇)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汇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中考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初中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及阅读思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结尾段的作用
初中议论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2023届中考二模语文记叙文专题
2023届上海市中考二模议论文专题训练
2023届上海市中考二模说明文专题训练(一)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非连续性阅读
2023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备考方略及真题精选
202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实用类、非连续性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议论文
中考专题复习: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赏析故事情节ppt课件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提升训练
202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说明文
202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记叙文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70页)
初中小说阅读答题思路大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22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二模专题:说明文
《瘸叔出行》《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燕子不居仇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