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必修下 >>促织 >>
《促织》结尾漫议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08


《促织》结尾漫议

吴九成   

  关于《促织》的结尾,历来存在争议。一些持否定观点的同志们认为:《促织》最后拖了一条“光明的尾巴”,作者“庸俗地给他(指成名)安排发财致富的结局”,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促织》“并没有把矛头指向封建帝王,”“丝毫没有表现被压迫者的反抗”,“更不想触动封建制度的一根毫毛”,末尾的议论“只是立足于劝诫”。这种观点,很有必要议一议。

  先说那条“光明的尾巴”。

  为了研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从作品本身的实际出发,弄清以下几点:成名的“喜剧”结局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普遍性的,还是个别性的?《促织》的结局到底是“喜剧”还是丑剧?作者对这场丑(或“喜”)剧是颂扬还是批判?弄清了这几点,也就容易明白这条“光明的尾巴”到底有什么作用了。

  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贡纳促织而“忧闷欲死”,后又被“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成子因蟋蟀“股落腹裂”,吓得投井而死,成名夫妇“抢呼欲绝”,终日“茅舍无烟”。统治阶级为了一只小虫逼得成名家破人亡,这是活生生的现实。可是,成子身化促织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由此而带来的荣华富贵,当然也就是子虚乌有了,作者本人也未尝不了解这一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此处“弄虚”呢?“弄虚”是为了“写实”。作者的意图就是想证明:成子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变作一只小虫去让皇帝赏玩,可见皇帝所玩之小虫者,实为民命也;皇帝玩民命如玩小虫,何等可恶!如若成子不用生命化作小虫,则其父之老命必送矣——“杖至百”和“唯思自尽”的前文不是交代得一清二楚了吗?很明显,成名“喜剧”结局的虚幻性,正强化了成名悲剧发生的现实性。

  即使成名因祸得福是真事,这对于受尽压迫剥削的千百万劳动人民来说,也只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这个结论,作者自己已经点明。他在文章一开始就交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在末尾的议论中又指出:“独是”成氏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就明白告诉读者:由于封建朝廷的荒淫无度和残酷压榨,老百姓“贴妇卖儿”、倾家荡产是必然的、普遍的,而发财致富则是偶然的、个别的。成名可以因贡纳了一只好的小虫而“裘马扬扬,”那么,其他人也就必然会因无法贡纳一只好的小虫而倾家荡产,百姓的生死祸福,都系之于区区一只小虫!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已经荒唐到使百姓难以聊生的地步!可见,作者给成名以一个“喜剧”的结局,决不是没有看清当时的现实;而是有其深刻的用意的。

  还必须指出:《促织》的所谓“喜剧”结局,实在是作者所嘲讽的一出丑剧。清人冯钲峦在评注本篇时,就曾指出:“抚臣名马,邑宰卓异,成生入庠,皆题后背染之法,然调笑不小矣”;清人但明伦也看出了作者如此束笔的真正意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作者的“毒骂”。这些蒙恩受荫者,不是由于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是由于在理政上取得了可观的政绩,也不是由于在闱场上忽然写出了一鸣惊人的好文章,仅仅是由于向皇帝进贡了一只蟋蟀!作者安排这样一种荒唐可笑的丑剧收场,无非是要告诉读者,统治集团的上上下下,不是沉湎于声色狗马,便是致力于阿谀奉迎,已经腐败透顶,难于收拾了。细读《促织》的结尾,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上“针针从棘”的芒尖,也不难嗅出墨中呛喉刺鼻的辣味。

  再说作品的“矛头”。

  这本来是个很明白的问题。作品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指出:“岁征”促织是由于“宫中尚促织之戏”,这就挖出了导致百姓倾家荡产乃至家破人亡的总根子。作者生怕读者忘记了这一点,又在末了的那出丑剧中让皇帝担任了“总导演”,特地写明是“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一首一尾,明白无误地揭露了皇帝既是那些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这类丑剧的导演者;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罪恶,正集中地体现在最高统治者身上。这是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倾向。有的人之所以认为《促织》的矛头没有指向皇帝,是因为只注意了这样一句话:“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似乎是在劝诫而未痛骂。殊不知,“皆关民命”一句,由于有了成子投井这一血淋淋的事实作佐证,已经是极其尖锐的抨击了,怎能说矛头不是指向皇帝呢?即使那“不可忽也”一言似有劝诚之意吧,抨击之中有劝诫,也不能因此就认为矛头没有指向皇帝。分析作品必须立足于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倾向。再说,蒲松龄也不是没有骂过皇帝。他不但骂过,有时甚至骂得很厉害。在《增补幸运曲》(俚曲)这部作品中,他就曾借百姓之口,大骂明武宗道:“这个朝廷精混帐,只管他闲游闲耍,那知道百姓遭殃!”《聊斋》中的《局诈》、《张鸿渐》等篇,矛头也都是针对封建帝王的。在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中,敢于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帝王的并不多见;蒲松龄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此尖锐地批判封建帝王,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还有一个与“矛头”有关的问题,这里需要顺便说一说。

  有人认为:《促织》“不仅丝毫没有表现被压迫者的反抗,反而把成生的逆来顺受视为‘长厚’”,可见作者“不想去触动封建制度”。作者在末尾的议论中确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一语。但作者为何把成名称为“长厚者”,这就很难说了。《促织》中,作者没有写成名的反抗,这固然是事实;但作者也没有去赞扬他的逆来顺受,这也是事实。因此,“未写反抗”决不能成为指责作者的理由。再说,短篇小说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生活,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聊斋》中的四百九十一篇作品,每篇作品都各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就《促织》而言,它与《聊斋》中的《冤狱》、《石清虚》、《潞令》、《韩方》、《申氏》、《乱离二则》等许多作品一道,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尖锐的阶级对立,组成了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象图画,为描写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我们不该去求全责备。事实上,《聊斋》中有不少写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王者》、《梦狼》、《红玉》、《窦氏》、《商三官》、《田七郎》、《张氏妇》等等,就塑造了一系列封建压迫的暴力反抗者形象。因为作者已经清楚地看到:“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整个社会,“沴气冤氛,暗无天日”,竟是一个“毫白皂白”的“强梁世界”(《续黄粱》、《成仙》)!在这样的社会里,人民群众当然只有起来斗争才有出路。正因为如此,当《红玉》中的侠客夜刺县令而未中时,作者很惋惜地喊道:“惜乎击之不中!”写完田七郎杀贪官、斩恶豪的故事后,他又慨叹道:“世道茫茫,恨七郎少也。悲夫!”——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作者更多的是主张积极的斗争而不是消极的哀告。这是蒲松龄思想上的主导方面。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价。了解了这些情况,对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促织》的结尾也许是有帮助的。

  至于说到蒲松龄“不想去触动封建制度”,那倒是确实的,尽管他在《促织》中批判了封建帝王,在其他作品中也写到了人民的反抗。但是,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某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总是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封建制度的变革,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确实需要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候,才会由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来提出这一历史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十七世纪,即蒲松龄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尽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达到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还没有出现,怎么能要求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蒲松龄,还是其他人)去“触动”封建制度呢?他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病,甚至可以对这个制度提出血泪的控诉,但他无法触动这个制度,更谈不上科学地指明这个制度的替代物。这就是历史的局限。如果因为这一点而责备作者,那只能是超越历史的苛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促织》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促织》知识点梳理
《促织》pptx课件(59页)
《促织》思维导图(2张)
《促织》学案
《促织》ppt课件(65页)2
《促织》读后感(4篇)
《促织》ppt课件(31页)
《促织》课文知识点复习
《促织》ppt课件(65页)
《促织》教学设计(3课时)
《促织》教学设计8
《促织》教案7(三课时)
《促织》mp3音频课文朗读
《促织》flash课件1
《促织》同步练习(4)
《促织》同步练习(3)
《促织》同步练习(2)
《促织》同步练习(1)
《促织》能力训练
《促织》说课稿
《促织》教学设计6
《促织》教案5
《促织》文言知识整理ppt课件7
《促织》教案4
《促织》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促织》ppt课件7
《促织》阅读能力训练
《促织》解题指导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促织》人物故事 
《促织》wav音频课文朗读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教材优化全析
《促织》练习
《促织》ppt课件6
《促织》ppt课件5
《促织》ppt课件4
《促织》教案3
《促织》教案2
《促织》公开课教案
《促织》ppt课件3
《促织》ppt课件2
《促织》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
《促织》教案1
我教《促织》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