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七年级上 >>
《匆匆》教学案例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28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就是“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而涵咏,可以使“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语)。而且此文又是一篇美文,所以让学生充分地读、潜心地读,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的同感,更重要的是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地处相对落后的渔农村学生,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语文基础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但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个班级学生的弱点,他们不善于在小组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描述 

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 

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转瞬即逝 

生: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评:引入新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的引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名句引入自然,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这些关于时间的名言中初步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家其人 

师:课前了事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什么资料? 

生: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很出名,除此文外,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生:我找到他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1948年8月因贫穷和疾病在北平逝世,毛主席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师:大家都找的很好,老师再来补充几点 

(投影出示作家介绍) 

[评: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突破了教材狭窄的范围,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对主自清这个人物有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对作者更深入的认识作好准备。] 

三、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师: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涔、潸、裸、徘徊) 

[评: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3、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师:谁来汇报?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来去匆匆,不留踪影。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在文中第三段。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体会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明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 

生:它就在我们洗手的时候,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我们沉思的时候,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 

[评: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获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四、自由品读课文,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师:四人小组自读课文,读出声音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含义较深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学讨论。 
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写批注,师巡视。 

[评:自由品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定有很多收获,老师希望与你们交流,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喜欢“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一句。因为这句话很美,以燕子、杨柳、桃花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吗? 
生:因为作者想拿这些事物和时间对比,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不能回头的。大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再来说? 
生:“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说明时间的短暂。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作者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个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却是那么的短暂。 
师:你可真会读书。是啊,时间真是溜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觉察。请大家通过朗读把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生:全班齐读。 
师:谁再来汇报? 
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爱恋。 
生:“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这些话具体地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我很欣赏“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因为这一句写得太形象了。平时,我们常常在叹息:“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一天又过去了。”“我觉得时间好像不够用。”“时间真是如流水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时间又从我们的嘴边溜走了。 
师:大家读书都能做到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时间的来去匆匆表现出来。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生:互读。 
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谁接着说? 
生:“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 
生: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生:惋惜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惋惜自己的一事无成。 
生:惋惜自己虚度光阴。 
师: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60岁,却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正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抓紧时间读书、做事,才有他后来的辉煌成就。作者这种无奈与惋惜的心情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话体会到? 
生:从“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体会到。 
师:作者在苛求自己,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呢?”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生: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师:对,作者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毛主席曾这样赞扬过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他都是如此。真是令人敬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 
生:自由读。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小组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够好,没有读出无奈与惋惜的语气 
师:你邀请你小组的人和你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 

[评:在体会中读,在感悟中读,并运用多种朗读的训练方式:如同桌互读、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但自己感觉,朗读知道很不到位,往往是一句话带过,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心与文本的共鸣、情感交流。] 

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读得也很美。下面来作一个小游戏——挑战名作家 

(投影出示)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请同学们仿照上面两句写一写对时间的感受 

生:自由练习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飞跃,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的宝贵,时光的匆匆。实现了听、说、读、写的结合,但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在课堂上交流,只能留待课后。] 

六、作业超市:1、熟读成诵;2、完成两句仿写;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背影》及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评: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多读,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在学习工程中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课伊始,我从名言导入,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松弛、最舒服的状态,去聆听配乐课文朗读,从感官上去激发学生,因而他们积极性很高,从整体上,将“以人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品读课文,在朗读中去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与小组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从读到说,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发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节课中体现的比较充分。阅读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主体通过自读来由“感”而“悟”。因此,感悟和品读应该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于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在第四教学环节中,我以“赏读品析”为重点,让学生徜徉于品读的海洋。因此,这一环节品读教学也成为这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3、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第五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我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但很遗憾,因时间关系,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因为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节课里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如: 

1、朗读指导方法,显得浅薄了许多,在学生的情感指导方面有所欠缺,朗读评价方式单一。 

2、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显得支离破碎。 

3、因为对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导致了课堂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在课堂上没能交流仿句练习。 

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上完这堂课后,我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的。我深深感受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乐趣,那种愉悦是任何快乐都无可替代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学习教改新思想,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争取让每节课使教和学的双方都快乐无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匆匆》读后感3
《匆匆》说课稿4
名人珍惜时间的名言及珍惜时间的故事
《匆匆》pptx课件(34页)
《匆匆》问答练习
《匆匆》知识点
《匆匆》练习题
《匆匆》课堂实录4
《匆匆》课堂教学实录3
《匆匆》课堂实录
《匆匆》同步练习
《匆匆》教案12
《匆匆》教案11
《匆匆》教案10
《匆匆》教案9
《匆匆》教学设计8
《匆匆》教学设计7
《匆匆》教学设计6
《匆匆》教学设计5
《匆匆》教案4
《匆匆》教案3
《匆匆》ppt课件(10页)
《匆匆》ppt课件(12页)
朱自清《匆匆》阅读练习及答案
《匆匆》读后感(2篇)
《匆匆》教学反思(2篇)
《匆匆》说课稿3
《匆匆》说课稿2
《匆匆》说课稿
《匆匆》读后感
朱自清《匆匆》flash动画朗读
朱自清《匆匆》原文阅读
沪教版《匆匆》ppt课件4
《匆匆》ppt课件3
《匆匆》ppt课件2
沪教版《匆匆》教案2
《匆匆》ppt课件1
《匆匆》课堂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