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7


综合能力测试
 
基础能力测试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致知:
②袖手旁观:
③一帆风顺:
2.“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    ]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3.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    ]
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尽管他们怎么造谣、诽谤,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B.我虽然下决心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不高,老师也总是给我个别辅导。
C.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无兴趣,因而对数学很爱好。
D.只要学习目的明确,只要肯刻苦努力并讲究学习方法,我们就能把学习搞好;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6.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
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7.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8.这三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
9.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
 
探究能力测试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写出好文章,做出大贡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学了就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就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血肉,它需要蜜蜂酿蜜一般的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进而创造出新的营养品来。“学了就用”的反面,是“学了不用。”这就像柳宗元的《 蝂传》中写的那种善负物品的小虫,一遇到什么东西,就要拿来背在身上,越背越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
10.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
A.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B.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
C.“学了就用”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
D.历史上很多人没有做到“学了就用。”
11.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话属于
[    ]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类比论证              D.引用论证
12.文中概述柳宗元《 蝂传》中小虫负物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是
[    ]
A.小虫负物的技能高超。
B.小虫贪得无厌。
C.书呆子食书不化的危害。
D.书呆子食书不化。
13.“其病在此”中的“病”是指
[    ]
A.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自不量力。
B.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贪得无厌。
C.书呆子如小虫只知负物一样,食书不化。
D.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虽困剧不止。
参考答案
 
1.①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②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③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B  3A  4A  5D  6A  7.采用了讲道理和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8.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这一点必须讲明白,不然会引起人们的误会,以为作者老调重弹。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学问家王阳明的例子,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说明力。  9.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他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10C  11D  12C  13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3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音频朗诵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wma音频朗诵(女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格式教案
《匠心之道“守破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比尔·盖茨《释放你的创造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9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含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图解,思维导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互助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读写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4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8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8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改写成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页)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mp3音频朗诵(男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2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字词归类复习
华裔诺贝尔奖十位得主的基本情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高效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