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下 >>小石潭记 >>
北师大版《小石潭记》《黄果树瀑布》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7


《小石潭记》《黄果树瀑布》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竹huánɡ    清liè    为chí  为kán    然yǐ   
chuànɡ   尔chù    忽xī     幽suì  布pù   
mó    倒tā    裂bēnɡ    调qiánɡ      震耳欲聋yù lónɡ
 
2. 多音字
     
3. 词语
清洌:清澈而寒冷。
参差:高低、长短、大小不齐,不一致。
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速的样子。
差互:交错的样子。
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为亚洲最大的瀑布。瀑布:泉水从高山直上泻下来,远看仿佛挂着的白布。
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声波:能引起人听觉的振动波,可以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传播。也叫音波。
魂飞魄散:形容受了极大的震惊,吓坏了。
雄伟:雄壮而宏伟。
壮丽:雄壮而美丽。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俗不可耐:庸俗的使人受不了。
千篇一律:许多文章都一个样。泛指按一个格式机械地办事。
陈腔滥调:多用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
灵感:在文艺、科学等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的获得是以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前提的。
 
4. 需掌握的文言虚词
   
 
5. 词类活用
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乐。
全石以为底 古今异义,把……当作。
行 名词作状语。
骨 使动用法。
 
6. 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课文选自《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碣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于坚,四川资阳人。1934年生于云南昆明。当代诗人,16岁开始当工人,1980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云南省文联工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堂·吉诃德之歌》。于坚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反抒情色彩,运用口语、反讽、自嘲等手法探索当代精神生活。他试图退回到记叙、记录、记载那些看似最基本简单的写作上去,寻求一种可能的最自由的散文写作。于坚的散文集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等。
 
(二)学习目标
《小石潭记》 
1.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古今语言的差异。
②朗读文章,了解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的写作风格。
    ②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作者的乐观的情怀。
 
《黄果树瀑布》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对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人全身湿透的水汽的描写。
    ②理解在作者心目中两个黄果树瀑布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作者内心发现的喜悦和体验的喜悦。
 
三. 教师建议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摩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黄果树瀑布》这篇散文告诉我们,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如果被人们千篇一律地复制生产,就会丧失它原有的活力和价值。根据“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总体概念拍摄的黄果树瀑布也不例外。“这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空气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另辟蹊径,是改变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名词成见的关键。作者接近它,首先是那瀑布的声音,这是图片无法传达的东西。接着是承受瀑布的洗礼,使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尤其是作者绕过瀑布,抵达它的后面。他看到“在中国的任何一张关于黄果树的风景图片中,都不存在这个地点”。他置身于水流的内部,“看不出丝毫的雄伟、壮丽,没有任何所指,你看到的就是水犹如玻璃粉碎那样的运动”。
 
四. 课文讲解
《小石潭记》
(一)文章思路
这篇游记一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文章主旨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但时时流露出一种乐观。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三)写作特点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三段文字都写水的清澈透明。三人都以水中游鱼衬托水的清澈,吴、丽二人写得很简练。柳对游鱼写得较详,“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鱼的神态美,游鱼的欢快感染了游者,游者的情趣体现在游鱼上,真可谓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生动有趣。
 
第二题
1. 通篇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2.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3. 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三题
1. 介词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以:“把”的意思,以为:把……当作。
2. 卷石底以出,连词,表结果连接
3. 介词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黄果树瀑布》
(一)文章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作者对图片上的黄果树瀑布和在入口处看到的瀑布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欲扬先抑。第二部分:从“但那时我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到“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着得救”写“我”从听觉上,视觉上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与我在图片上所知道的那个黄果树瀑布毫不相干”的黄果树瀑布。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三、四自然段写出了震耳欲聋的水声和走近瀑布时潮湿的感觉带给我的巨大的身心感受。五六自然段写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瀑布的背后观察、倾听甚至抚摸瀑布的感受。第三部分为最后两自然段,作者交代这篇文章的确是有感而发。
 
(二)课文主旨
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    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也就是文    章中所说,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很难写成动人的文章。因而,作者在直接接触黄果树瀑布,有了自己的感觉,受到感动以后,明确说:“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课文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了解的印象和后来身临其境的观感。认识自然景物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注重实践,亲身体验,就会获得真知,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三)写作特点
    对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人全身湿透的水汽的描写极具特色。首先,是作者的听觉。他是在“猛然间听见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以后,“心里一阵激动,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这声音即刻改变了我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名词的成见。”有听觉和没有听觉是不一样的。在听觉的直接感受之前,黄果树瀑布虽然在种种图片中见到,但那只是间接的视觉感受。虽然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百分之八十是通过视觉的,但是,图片上的视觉,却是没有声音的,没有震撼力,不能使人激动。而听觉,虽然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但是比起概念来,却显得很生动。同样是瀑布,一听到声音,就不同了,就有一种发现的喜悦:“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这说明听觉使感觉真切了,拓展了感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了固定化了的记忆。对这种冲击,作者用了两种方法来形容,一种是间接的效果,就是声音使他发现原来对黄果树瀑布的感觉是一种“成见”,二是直接的描写,听觉中的黄果树与图片上的黄果树,二者原来是“毫不相干”的。其次,作者用相当浓重的笔墨来形容触觉,但是在这里,作者却把躯体的感觉写得这样淋漓。他显然用一种非常夸张的话语来表现和瀑布的直接接触:他强调瀑布的“抚摸”、“拍打”、“亲近”、“刺激”,使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这是诗意的语言常用的手法,因为这里的诗意和舒适的感觉是统一的。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作者自己的解释是:图片上的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而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的,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至于那些纪念品。作者自己的解释是:“这些纪念品和拍风景照片的方法一样、也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根本激发不起我的收藏欲。”因此他“不由地生出一种在旅游点必产生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无聊感”。主要是表达光有概念是空洞的,要有自己的体验,没有特点的统一“说法”是无聊的观点。
第二题
    瀑布方面主要是听觉触觉,作者感受方面主要是发现的喜悦和亲身体验的喜悦。  从瀑布方面来说,令作者特别激动的,是那些在图片上所没有的情景,也是别人很少写到的听觉、触觉上的黄果树瀑布:一是声音,“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最后,是震耳欲聋”;二是令人“全身湿透”的水汽;三是它“悬挂在高原上”,以巨大的落差向下倾泻冲激,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变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毁灭,在诞生……”;四是瀑布“实际和山体之间还有着一条缝隙,人可以从那里穿过”。
    在作者这方面,主要是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亲身体验的喜悦:“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听觉使感觉真切了,使他发现原来对黄果树瀑布的观念是一种“成见”。听觉中的黄果树与图片上的黄果树,二者原来是“毫不相干”的。亲身体验的听觉的具体性,它的内涵,它的震撼力,胜过了所有“干瘪”的概念。瀑布的水汽,使作者从头发潮湿直至“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他感受到瀑布的“抚摸”、“拍打”、“亲近”、“刺激”,使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他感受着“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这种与瀑布的直接接触,成为从宏伟的瀑布获得的痛快之感,受到没头没脑的冲击的淋漓之感。这种痛快淋漓之感,激发出一种对于大瀑布的亲近感,给人以激动和欢乐。
 
第三题
在作者心目中,有两个黄果树瀑布:一个是“干瘪”的概念,一个是生动的、震撼人心的感受。把干瘪的概念变成撼动人心的感受,关键是什么呢?首先,是作者的听觉。他是在“猛然间听见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以后,“心里一阵激动,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这声音即刻改变了我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名词的成见”。
 
第四题
    本文所写的是名胜黄果树瀑布。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很尖锐的矛盾:对这个名胜他    早已闻名,知道它属于祖国大好河山,从图片上感到它“雄伟、壮丽、万马奔腾”,但却不感到“特别的激动”。在文章结尾处,又回到这个意思上来:本来“黄果树瀑布”,“是一个俗不可耐的话题,一篇小学生千篇一律的命题为‘春游某某’的习作的题材,一位满脑袋陈腔滥调的诗人的灵感来源,我有什么话好说呢?”如果真是没有话说,偏偏为了写作而找话说,就只能说些套话了。作者到了黄果树瀑布门口看到它的风景照片时,还感到“无聊”。    这个矛盾,揭示得相当深刻。明知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呢?作者自己的    解释是:图片上的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    指”。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也就是文章中所说,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很难写成动人的文章。因而,作者在直接接触黄果树瀑布,有了自己的感觉,受到感动以后,明确说:“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              为(    )              为(    )              然(    )
忽(    )              尔(    )              参差(    )(    )翠(    )
(    )              启(    )              类(    )              经(    )
(               )幽(    )
 
二. 解释下列词语
参差:
佁然:
差互:
翕忽:
俶尔:
    瀑布:
成见:
声波:
圣经:
俗不可耐:
陈腔滥调:
 
三. 把下边一段课文译为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我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会特别的(     ),这和看到祖国的(     )、祖国的(     )、祖国的(     )这些图片的感受差不多。
 
2. 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     ),从高处向我(        ),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     )。
 
3. “黄果树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     )的概念,顷刻间(     )。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     )了。
 
4. 瀑布与山体之间有一条(     ),人可以从那里(    )到瀑布的后面。
 
五. 阅读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在文中的括号中填写所缺的语句。
2.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头 (大约)        B.斗折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   (居住)             D.布石上   (  映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5.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二)
陶醉壶口
                                   
    ⑴到壶口看瀑布去!
    ⑵然而,清晨出发时还很高的兴致,现在却渐渐被这漫长的旅途磨损了,加上黄土高原的平淡无奇,车厢内寂静下来,歌声笑语也被断断续续的鼾声取代了。
    ⑶忽然有人从梦中猛地醒过来,惊呼雨来了。我们也确实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窗外明明是风轻云淡,没有变天啊。司机笑着说,那就是壶口瀑布的响声。真是先声夺人,车上立刻活跃起来,每个人都侧耳倾听。那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大家的心全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迸射出来。
    ⑷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飘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⑸大家聚精会神,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A    ;有的横卧河上,如B   ;有的飘忽游移,C    ;有的续续断断,D   
    ⑹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这气势这风采惊得目瞪口呆,任飞溅的水花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骄娇二气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
    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走到高处,观察壶口的构造。黄河从秦晋峡谷来。宽400多米,到这里骤然收缩,仅仅有四五十米,断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9000立方米的流量收入。就像诗中所说:“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壶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过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远,当地人称“十里龙槽”,相传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龙身穿凿而成。其实它是凭黄河自身的动力冲刷出来的。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有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概。
    ⑻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⑼壶口,天下第一壶,盛满了西凤、杜康,盛满了汾酒、竹叶青,盛满了陕北的米酒。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
    ⑽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1. 文章标题是“陶醉壶口”,为什么第⑵自然段却要写游客兴致消减、鼾声断续?
  2. 如果将“花团锦簇”“扑朔迷离”“彩桥飞架”“长鲸饮涧”4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⑸自然段的空缺处,该怎样安排?请你将答案写在下面。
   A.  B.  C.  D. 
  3. 第⑶自然段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4. 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从全文看,“我”是被什么陶醉的?
  5. 请你谈一谈对第⑼自然段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
 

试题答案
一. liè    chí    kān    yǐ    xī    chù    cēncī    wàn   
shēn    ménɡ    sì    luò    chāi     suì
二. 参差:高低、长短、大小不齐,不一致。
佁然:愣住的样子。
差互:交错的样子。
翕忽:轻快迅速的样子。
俶尔:忽然。
瀑布:泉水从高山直泻下来,远看仿佛挂着的白布。
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声波:能引起人听觉的振动波,可以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传播。也叫音波。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俗不可耐:庸俗的使人受不了。
陈腔滥调:多用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
三.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四.
1. 激动    长白山    大兴安岭    南海
2. 巨手    合拢过来    张开了
3. 干瘪    灰飞烟灭    复活
4. 缝隙    穿过
五. (一)1. 坻   屿  嵁   岩   
2. C  
3. 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4. 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5. 略
(二)1. ①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突出壶口给人的惊喜。
2. A. 长鲸饮涧 B. 彩桥飞架 C. 花团锦簇 D. 扑朔迷离
3. 先声夺人。
4. 壶口的气势和风采等,黄河漫长的历史和它丰富的内涵。
5. 此题答案开放,能从结构方面的作用、语言表达的特色、主题、情感等某个方面提出观点,说出理由,且合情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3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教案21
《小石潭记》学习要点(二)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0
《小石潭记》教案19
《小石潭记》教案18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7
《小石潭记》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
《小石潭记》教案16
《小石潭记》教案15
《小石潭记》导学案14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2课时)
《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教学案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3
《小石潭记》中“情”与“景”的共鸣点
《小石潭记》表格式导学案2
《小石潭记》导学案13
《小石潭记》导学案12
《小石潭记》导学案(鹿邑风华学校)
《小石潭记》教学模式操作卡
《小石潭记》导学案(明祖陵中学)
《小石潭记》复习指南
《小石潭记》表格式导学案
灵乡中学《小石潭记》导学案9
《小石潭记》教案13(获奖)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