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七年级下 >>古代诗歌五首 >>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1-2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飞来峰、庐山的图片介绍。
   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计划用3课时。包括举行赛诗会。)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二>、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
   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五>、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六>、尝试默写这首诗。
  <七>、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四、回顾教学,总结学法。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
    初读,译诗句——再读,说诗意——品读,谈体会——吟诵,表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诗。

  五、学习《题西林壁》。
  <一>、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二>、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三>、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四>、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六>、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
  六、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3.教师小结。
  七、布置举行赛诗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总结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6
《游山西村》教案5
《登飞来峰》导学案3
《望岳》导学案2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4
《登飞来峰》知识点总结
《望岳》知识点总结
《登幽州台歌》知识点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登飞来峰》比较阅读教案及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登飞来峰》教案4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3
《登幽州台歌》详案
《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
《登飞来峰》知识点
《望岳》知识点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说课稿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案3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案1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3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1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4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