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4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2-3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作品常识;、
2、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性善论和仁政论。
4、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探究孟子的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并总结文言常识;
2、理解孟子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对主题的理解,探究孟子的论断是否正确。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关于作品: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关于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解题: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盂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端,把它们发扬光大,我们就会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任其泯灭,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这就是他的“性善论”“王道论”是“性善论”在政治学上的运用。本章是最能体现孟子“性善论”的篇章。
【疏通文意】
1、原文:孟子曰:“211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6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4102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1653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翻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有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主张。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2、原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 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翻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了,必然会产生惊恐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 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3、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翻译: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 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4、原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其有四体也。
翻译: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5、原文: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 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翻译: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文言知识积累】
语法分析:笔者通过对文中句子结构分析,对“之”“以”“於”“斯”“是”“苟”等词的在本文中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1、“之”在正文中出现了27次,注疏中出现了87次,主要有三种用法。
(1)介词,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给名词,有的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未有知之小子”“贤愚皆有惊骇之情”
“无侧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言人之为人,皆有不忍加恶於人之心也”
“斯有不忍伤民之政。既以不忍加恶於人之心,以行其不忍伤民之政”
“但见之者皆有怵惕恐惧侧隐痛忍之心”“非是内尝结交於孺子之父母然後如此也”“又非所以恶有不仁之声而然也。
“是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者之心,皆非是人也”
“禽兽所以无恻隐不忍之心,又无羞恶惭耻之心,又无辞让揖逊之心,又无是非好恶之心者也”
“孟子言人有侧隐之心,是仁之端,本起於此也。有羞恶之心者,是义之端,本起於此也。有辞让、是非之心者,是礼、智之端,本起於此者也。”
“但若转运走丸於掌上之易者也。”
(2)、连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
若火、泉之始微小既有此四端,而自谓已之不能为善者是若火之初燃,泉之始达,而终极乎燎原之炽,襄陵之荡也?
既有此四端,而自谓已之不能为善者,是自贼害其善,而不为善也。
其治天下之易
若其人之有四肢也。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泛指代词:即可指称人,又可指称物,在句子中大多做宾语或定语。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扩,廓也。凡有四端在於我者,知皆廓而充大之,若火、泉之始微小,广大之则无所不至。以喻人之四端也,人诚能充大之可保安四海之民,诚不充大之,内不足以事父母,音无仁义礼智,何以事父母也。)”
   “今人乍见无知之小子,相将匍甸,欲坠於井,但见之者皆有怵惕恐惧恻隐痛忍之心。”
  “人皆有忧惕侧隐之心观察之,是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者之心,皆非是人也,乃若禽兽之类也。”
 “言苟无此四者,所以皆谓之非人也,乃禽兽之类也。”
  “无他,以其人之为人,皆有此四端也,但不推用而行之耳。如能推此四端行之,是为仁义礼智者矣,所谓仁义礼智者即善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至‘不足以事父母’者,孟子又言凡人所以有四端在於我已者,能皆廓而充大之”
 “然则人人皆有善矣,故孟子所以言之以此。”
苟能充大之,虽四海之大,亦足保安之也。苟不能充大之,虽己之父母,亦不足以奉事之。故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故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2、“以”正文中出现6次,注琉中出现23次
(1)连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时候,后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者是前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探讨课文】
1、文章逻辑分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点)——行不忍之政
    仁心(人性)----------仁政(政治)
不忍人之心是天生有的----------所以推行仁政是天经地义的
孺子将入井(举例论证)——人皆有恻隐之心------扩而充之-------保四海
(得出结论)侧隐之心一仁    羞恶之心---义  辞让之心一礼    是非之心一智
2、盂子的“性善说”和“仁政说’
1).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人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性善论)
2).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说)
3、疏通文意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 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 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 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学心里而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
1、孟子是怎样从人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推到施行仁政的?
  明确: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2、这篇论说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 - -“人 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3、文章中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观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同时,还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如: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意思是这四个做人的源头就像人的四肢一样。
还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4、你怎样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明确: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 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一方面。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 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 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 而且,撇开关于先验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 强调天随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英实,也不仅限于至子的时代, 就是到任何时代, 强调这些,总比鼓穴人生本恶, 放弃道得,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
【艺术特色:】
1.语言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全文299字,却鲜明地论说了人性与仁政之间的关系,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既有鲜明的观点,又进行了有力的论述,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特别是排比句式的运用更加使得语言气势磅礴,加大了说理的力度。
2.长于譬喻、排比、对比、假设等艺术手法。
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这篇论说文说理更加有力。
譬喻的句子使得说理更加生动形象,如: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强调了“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重要,所以做不到就是“非人也”
排比句: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对比: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作业】
1、阅读《孟子》其他文章,体会其思想;
2、背诵课文。

标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4
文件大小: 22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mp3音频朗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思维导图(3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理解性默写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41页)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练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音频朗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课件(18页)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课件(2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5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课件(25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7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4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课件(18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0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46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7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文及译文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