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历届高考试卷 >>高考试卷评析 >>
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6-08


2021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今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吧
 
2021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结合国家形势和考生学习实际,保持试卷布局、考查内容等的基本稳定,从语文基础、语文能力的角度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一、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年头。今年的考生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感受到抗疫斗争中的国家凝聚力,在建党百年的纪念活动中认识到祖国崛起的艰辛历程和新时期建设的辉煌成果,对国内和国际形势有强烈的关注。
北京卷写作题目,紧扣考生关心的话题,贴近考生现实与思考,在不脱离其实际经验的同时给予思想上的启发。把写作过程视为考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促进思想认识的提升,是高考试卷立德树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01. 议论文引导考生追怀先辈、思考自我,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大作文第(1)题 论生逢其时,着眼于“逢”与“时”,引导考生思考生活的时代与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人生价值的辩证关系。
题目通过导语启发考生,认识和理解身处的时代(即“时”),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道路选择(即“逢”),启发考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时代机遇之间可以互相促成,个人发展只有与国家发展的前景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在个人之“生”与时代之“时”之间建立起良性的“遇”与“逢”的关系,倡导考生应积极的姿态响应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时代呼唤,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考生可以联系现实与自身,调动知识储备,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 可以对比不同的“时”:历史上既有战乱灾疫的时代,也有和平发展的时代;
· 可以思考在不同“时”中的不同人生道路,比如乱世中有人苟且偷生,有人临危救世,和平年代中有人不思进取,有人积极创新等;
· 可以对比不同人生选择的不同结果:逆境中把握历史时机也能建功立业,机遇面前不思进取也无法有所作为,等等。
考生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展开论述,重温那些在历史机遇中展现自我才华又报效民族国家的人物故事,表现自己的积累水平、逻辑思辨与论证能力,同时又通过理性而深入的思考得到一次思想修养上的教育。
02. 记叙文写作启发考生思考成熟的内涵,表达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和感悟
大作文第(2)题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用“这”和“才是”两个词,启发考生思考成熟的深刻内涵。
考生可以写人的成熟,认识到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不仅是身体的长成,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价值追求;也可以写国家、社会、文明等更多方面的成熟表现。
题目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既可以记叙真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写成小小说。
03. 微写作依托真实情境,引导考生从先辈的丰功伟绩中汲取精神力量
微写作第(2)题以考生熟悉的校园活动情境为依托,要求考生设计符合“缅怀革命先辈、点燃青春激情”主题活动的核心环节,重点陈述理由。
试题侧重启发考生不仅要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对他们的品格精神有感性的认识,更能思考其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将这些与青年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获得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体现课标的要求,全面、综合、灵活地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水平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构成,它们是一个整体,各自独立又相互融通。试卷立足语言文字,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测试文本、设置不同的情境的作答任务,全面、综合、灵活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01. 在不同类型的语篇阅读中,突出对语言基础、思维水平的考查
“语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试卷的语言基础运用板块,考查在实用语境中辨析词语、判断与修改语病、以及选用恰当句式等;多文本阅读考查考生对文字信息的提取、筛选、概括能力;文言文与散文阅读中均考查考生具体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能力。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重视思维培养是课标的重要内容。试卷中分析文言文的作者是如何阐明观点的、古代诗句中蕴含的道理,散文题目的内涵等试题,综合考查考生在贯通全文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丰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文本内容之间、内容与思想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
02. 在阅读与表达中,重视对审美能力、对古代优秀文化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试卷突出对认识理解美、表现创造美能力的考查。如散文阅读从内容内涵、创作手法等角度考查考生对作品思想境界和语言艺术美的感受和理解;微写作第③题写小诗或抒情文字,激发考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妙瞬间,充分驰骋想象,展现自己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体现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目的。
《论语》反映古人哲思,题目考查了考生对孔子“学”与“德”关系的理解,启发考生要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地学习。
《红楼梦》是封建家族的兴衰史。试题选取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这一情节,暗示贾府在元春省亲的盛景后,将逐步走向衰败、众芳零落的结局,这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重要关节,考查考生对这个重要情节的把握,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整”字的重要内涵,即立足全书阅读,把握关键情节和主要人物。
此外,试卷继续关注个人体验,给考生搭建个性化表达的平台。如微写作第(1)小题,侧重考查的是考生阐释对经典著作的人物、思想内涵的个性阅读体验及表达能力。
 
三、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引导语文教学深入理解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
01. 引导语文教学夯实语文基础,重视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
针对目前泛阅读、语言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北京卷历来重视从多角度灵活地考查语文基础,引导考生尊重母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准确地理解、规范地表达。意在引导教学既要夯实语文基础,正确有效地完成语文读写任务,又要重视在语文情境中、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把握语言规律,避免简单机械的套用知识。
02. 引导语文教学关注语文学习过程,重视方法与规律的指导
试卷中题目指向考查考生在阅读不同语篇过程中的相关表现,以此来引导教学重视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
如《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无论是之前微写作以花比喻黛玉宝钗等,还是去年考查晴雯的判词,到今年考查暗示整体情节发展的关键情节,其指导思想都是强调通读全书,整体把握作品内容、思想内涵,抓住关键情节、分析主要人物。
试题引导语文教学,要理解落实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遵循阅读方法和规律,从大处着眼,避免对纠缠于作品中大量的细枝末节。
03. 引导语文教学充分依托文本、重视在深度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
试卷中阅读语篇的设题角度虽各有侧重,但均体现出从整体把握到文本细读,在富有层次的分析与鉴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
试题引导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材料的示范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对文本有全局的把握、深入地思考、严谨地推断,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高考语文北京卷,重视基础,强调的是理解运用而不是简单僵化的套用,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强调知识经验的积累与建构,侧重于对考生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思维品质、表达的清楚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查,融语文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培育于一体,体现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和落实。
同时,也引导教学抓住语文学科“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核心,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材料,减轻学生机械学习带来的负担。
此外,北京卷也一直致力探索考试素材、考查内容的布局与整合,对素材进行加工,使之更有利于考生的阅读和作答,今年在试题数量和全卷总字数上,较去年都有所减少。
 
多文本阅读
2021年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本大题选取了一组关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材料。这一科技类话题,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动向的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了解当代文化,理解复杂事理;这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多重文本阅读的选材形式,材料为两则,5道小题,与2020年保持一致。总分继续减少,减至17分。多文本阅读与后面的文学类阅读之间的分值配比更加合理。该大题难度适宜,起步平易,有利于考生后面的正常发挥。
 
2021年的多重文本试题与往年相比,从试题考查题型看,仍然是客观题加主观题,5道小题中共有客观题4道,主观题1道。
客观选择题考查的能力点基本稳定,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分析,这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因此,日常教学要从文本出发,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评价、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2021年多文本2和第4,都考查了“理解与推断”,进一步突出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突出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
分值较高的5题: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深度学习应运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这一题目,“说原因”“说作用”的考查角度,突出了任务的典型性,作答综合性强,体现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规律,以及教、学、考一致的命题方向,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
点评专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夏宇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保持了阅读文本与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基础性,同时在测试形式上也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测试材料延续了考查的稳定性,突显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第一个阅读文本与2020年的测试材料有所区别,选取了北京卷近些年常考的议论性文本。
其内容选自于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所著《论衡》中的《非韩》篇,态度鲜明,层次清晰,论理充分。作者对于韩非子贬损儒生、废弃礼义的主张提出批驳,强调了礼义对于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
这一测试材料延续了考查文体的稳定性,对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审慎推理、辨析质疑的理性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个阅读文本选择的是《论语阳货》中的重点章节,内容涉及孔子关于学习与道德修养内在关系的思考,也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引导考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提升自身修养,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考查内容于稳定中略有调整,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的重视。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共6道试题,较去年减少1题。这6道试题的考查均指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第6题
考查“贱”“防”“敦”等常用词汇;
第7题
考查“而”“以”“者”“为”等4组虚词;
第8题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第9题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推断;
第10题
考查文本论证思路的梳理概括。
这些试题全面覆盖了文言词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化经典作品基本内容及主旨的整体把握等基本考查内容,且依然侧重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推断与准确辨析文意的能力。
测试形式于稳定中有所创新,凸显应用性、综合性。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没有设置围绕文本内容的理解的主观翻译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答的难度。
第10题 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在文本第一段阐述的辩证性思想,考生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聚焦局部的论述内容,梳理论证逻辑,逐层作答。
这样的测试形式呼应了文体特征,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不但有助于提高区分度,而且对改善一线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容易拘泥于琐碎语法知识的教学同样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第12题 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论语》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孔子关于学习与道德修养内在关系,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进行解释,增强了考查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就自己理解感悟较为准确深刻的角度进行阐述。
本题强调对经典文本内涵的解读,渗透着对古人思想的领会与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经典名著有自己的思考体验,表达自己的对学习、对自我发展的理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性导向。
点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 孙庆明
古诗阅读、《红楼梦》阅读
古诗阅读的测试文本选用了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诗人叙写贬谪生活,抒发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语言平易质朴,蕴含道理。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词人,高中教材中也多次出现苏轼的诗歌作品,考生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诗后对本诗的写作背景也作了注释,为学生阅读理解本词提供帮助。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名家诗作为测试文本,既利于落实考查考生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有利于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同往年一样,古诗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保持了稳定。从内容理解和鉴赏评价两个层面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察,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分析。
2道选择题,1道立足于本诗内容的考查,1道题从情感主旨、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多个角度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既是对考生是否读懂“诗歌”的考查,也是考生对本诗进一步鉴赏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简答题 要求考生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阐释蕴含的道理。考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命题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阐释的语言表达中展现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诗歌命题既立足于本诗的考查,又适当拓展延伸,既有对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有关联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的要求。在实现对考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的同时,也体现了发展考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导向。
诗文积累默写试题 的题目数量与赋分均保持稳定。4道小题考查的均是理解性默写,避免简单机械的记忆,在理解中调动积累。
简要而精当的引导语,关联学生的语文学科认知,侧重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知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基础。试题体现了文化传承和理解的命题导向。
从2020年开始,《红楼梦》列为必考内容,和《论语》共同构成了整本书阅读考查板块。
 
2021年的《红楼梦》试题分值比2020年增加了1分。试题既要科学区分不同考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引导语文教学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试题设计紧扣长篇小说阅读的关键要素——情节。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盛筵必散”对贾府的家族命运有“暗示性”。试题考查考生能否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把握关键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文本内涵。
试题的设置角度较巧妙,不仅体现整本书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和主旨”的底线要求,也能够通过深刻的阐释、具体的语言表达来凸显考生的个性体验和认识,让真正读书的考生有获得感。
点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亓东军
文学类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心灵的呼吸 》,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文本主要叙写了作者从小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与教诲下,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文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启发性,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立足于新高考背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基于阅读积累和文本认知情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品主旨、风格特点等进行了考查。内容涵盖较广,形式保持稳定,整体难度适中。
第17题,考查考生在语境中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一般而言,对词语基本义的理解属于生活积累和学习积累范畴,而语境义侧重在对平时积累之上的语境应变能力的考查,灵活性较强。
第18题,涉及了重要细节、典型场景、修辞手法及作者感受等方面的考查,有利于帮助考生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和审美意趣。
第19题,考查考生对文脉和结构的把握,符合文体特点和阅读规律。
第20题,引导考生思考题目的多重涵义,进而理解作品主旨。
总之,202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突出审美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作品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点评专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周曼云
表达与应用
2021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五大题“表达与应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考现实生活,交出青春答卷”,体现了“三新一旧”的平稳过渡,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关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命题内容角度看,选材回应时代热点,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成长。
如语言运用材料,选用网络热点、数字经济语段作材料。微写作第②题,为建党百年设计核心环节等,就是对当下时代热点的回应。
试题命制比较平稳,不偏不怪,很稳健。如微写作第①题,引导学生思辨式地看待名著中的文学人物,既看到遗憾,也看到启迪。微写作第③题以“醒来的瞬间”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小诗,考查学生的文学写作。
大作文二选一,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命题要求也明确。
· 作文题暗扣时代热点,如“论生逢其时”,就关联习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精神,也引导学生学习成长。
· 两道作文题都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导学生思考在百年未变之新局里,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融进祖国的发展之中,“生逢其时” “成熟的模样”两道题,都要求考生交出自己的答卷。
第五部分“表达与应用”,还有一些地方可圈可点。
· 语言运用选材不回避社会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我们生活的能力;
· 题目略有难度,既有词语辨析,也有句子简析,还考查了语句之间的关系,考查能力全面,且不考术语,重点考运用能力,对中学的语文教学有正确的引导。
微写作第③题,去年引导学生为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今年以“醒来的瞬间”为题写小诗,更显示出命题引导的决心,且要求中“小诗不超过150字”,写作要求明确,为考生写作铺平了道路,也为阅卷扫清了障碍。
好的作文题,既要出人意料,这样能体现公平性,又要在情理之中,这样能让考生有话可说。这两道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两道题回应了时代热点,话题都指向青春成长,立德树人,为国选材。考生一定会想得到,更对此有话可说,这就是要引导他们规划人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旗帜鲜明。
其次,这两道题“语文味”很浓:
· 思辨性强,体现在写议论文需要考生站在一个大视野、大格局中思考自己的青春成长,对比不同时代,也对比不同人生,再定义自己的青春;记叙文虽然意在讲故事,写人物,但思辨性自在其中。
· 学科特点鲜明,这体现在议论文题目中一个“论”字,彰显了文体性质,“生逢其时”又规范了讨论内容,题目中规中矩,议论色彩鲜明;记叙文高度暗示了生活图景,引导考生写生活,想生活,感悟生活,“才”字更引导考生往提炼思想处着力,题目有一定的限制性和文学性。
点评专家: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何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高考语文四份全国卷各大新题型及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解读
2020年全国2卷高考试卷讲评ppt课件
202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简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评析
2018年全国卷1-3word版及试题变化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试题简析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点评
2013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ppt课件(32页)
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分析ppt课件
2013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点评分析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2高考语文试卷讲评----全国卷ppt课件
2012高考语文试卷讲评----新课标卷ppt课件
2011年高考安徽卷试卷分析ppt课件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试卷分析ppt课件
2011年高考试题评析ppt课件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