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盘古开天地》教案10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0-17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劈、缓、浊”等8个生字,学会“睁、翻、斧”等15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相关词语,积累优美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盘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
导语:神话,沸腾着先人对世界的幻想,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神话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畅想。相信大多数人都爱看神话,爱读神话,喜欢在神话故事中编织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认识一位巨人。他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有哪些英雄事迹呢?接下来我们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板书:盘古开天地)
思考:(1)课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谁?他的事迹是什么?(盘古;开天地。)
(2)课题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神话及本文的整理者袁珂的相关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并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
识字方法:“劈、血、隆”是多音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不同的读音所表示的不同含义;“缓、浊”等字,可以通过与其字义相反的字来理解;“竭、滋”等字,可以通过与形近字的对比来理解;“液、茂”等字,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来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指名汇报,相机点拨重要词句。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提示:可以从造字的角度,分别分析“混”“沌”二字的结构、表意,再进行理解。“混”,三点水加上昆,是水势盛大的样子;“沌”,三点水加上屯,有水势聚集、下沉、流动不畅的感觉。所以“混沌”有点像发洪水时候的状态。
(2)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提示:可联系语境进行想象,也可出示高山、高大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词义。
(3)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提示:引导学生想象雨中万物的状态,进而理解“滋润”的意思。或者出示土地干裂的照片,通过把握反义词的意思来理解词义。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文章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阅读与思考:
A.盘古是用什么劈开天地的?(斧头。)
B.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C.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气息;声音;左眼;右眼;四肢和躯干;血液;汗毛;汗水……)
D.我们美丽的宇宙是谁创造的?(盘古。)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沉睡其间一万八千年,是故事的开头。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是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讲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是故事的结局。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小结:伟大的巨人盘古,面对混沌的宇宙,一挥利斧,分开了天地。盘古倒下去了,但他用身躯创造的美丽的世界却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空间,使人类繁衍至今。天和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做出了哪些牺牲?下节课上我们再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好的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重点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念出词语,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
2.教师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导入新课。
过渡:刚才这几位同学默写得很不错,可见课下是真正用心复习了的。上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盘古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宇宙的?他又是如何创造的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重点语句。
要求:(1)用单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天和地分开的句子。
(3)用双横线画出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
2.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重要语句。
(1)盘古沉睡万年。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课文语言的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提示: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比喻词“像”,据此可知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然后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而体会神话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仿写句子时,要使学生明白“像”字连接的两种事物要有相似之处,且联系要合理。
(2)盘古开天辟地。
A.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盘古是如何分开天地的?你从他的行为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盘古劈开天地的行为一方面说明了他力大无穷,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勇于开创的精神。
B.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找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分析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抓住“天”和“地”体会两个分句所写的内容。
C.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句话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可以是什么?)
提示:先引导学生圈画句中的关键动词,明白这句话讲了什么内容。再联系课标题,启示学生明白“开天辟地”的含义。
D.文中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一万八千年”“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些时间词突出时间之久,表明天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盘古为开辟天地做出的贡献之大,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3)盘古创造万物。
A.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句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句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分析句子和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句子的类型及作用。
B.神话中的想象往往奇特而又合理。文章第5自然段写盘古身体各部分化成丰富而美丽的自然万物,请说说这一段的诸多想象有哪些合理性。
明确: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排比,描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写得生动、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这里的想象虽多,但都具有合理性。在所有想象中,本体与想象物都有相通之处,联想自然神奇而真实。
C.你从文中体会到想象的神奇了吗?盘古体内还有哪些器官作者没做联想?你能否继续做些想象?你所做的想象是否合理?
明确:五脏六腑作者没做联想。如可想象“心脏”似地震,“胃肠”如湖海。注意想象要合理。通过想象体验,学生便可领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教师出示关于课文内容的画面和时间词,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复述课文。
4.教师总结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小结:因为有了盘古的开天辟地,才有了这美丽的世界;因为有了神话传说,才有了无尽的想象。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想象出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把我们引向更为神秘的神话世界。这就是神话的魅力。我们在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神话传说,进一步领略其神奇之处。
三、古今对照,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被古代人民创造出来了。三国时,有个叫徐整的人把它记载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1.投影《盘古开天辟地》的语段,指名学生朗读。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三国]徐整《三五历纪》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五运历年纪》
2.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则古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适当翻译。
译文:天地混沌如鸡蛋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这样维持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长得极高,这就是天与地相距九万里的原因。
道生化出盘古,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他呼出的气化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化成了雷声,他的左眼化成了太阳,右眼化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化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化成了地表的脉理,他的肌肉化为了田土,头发胡须化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齿和骨骼化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髓化为了珍珠和宝石,汗水化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
3.引导学生结合本文和译文,分析其与课文的异同。
明确:相同之处是都记叙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大体一致。
不同之处是文体不同,盘古化生万物的具体表现不同。
4.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关于天地形成的传说,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过渡:盘古开天辟地是汉族人民关于宇宙的想象描述,其实关于天地的形成,其他民族也有很多神话传说。请你们课下通过网络进行搜集,感受我国各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智慧,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反思
教学本篇课文,要紧紧把握住文章的主线“盘古是如何创造美丽的宇宙的”,在这条线的引导下,去分析盘古的形象,感悟神话丰富、大胆的想象。课文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盘古开辟天地、化身万物的过程,在讲解这个部分时,我结合盘古的行动轨迹:醒来—劈开黑暗—顶天踏地—倒下,身体化为万物,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神话故事运用的最主要的手法就是想象,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朗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个要领就是让语言文字形象化、图像化,朗读是连接它们的桥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边读边想象盘古开辟天地的画面,体会盘古的不易以及创造崭新的世界的决心。这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悟、合作探究,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
二、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一内容时,我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达到了讲、写相结合的目的。
三、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如讲解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让其入情入境;然后让他们自由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不朽的精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盘古开天地》教案9
《盘古开天地》教案8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9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8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7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6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5
《盘古开天地》练习2
《盘古开天地》知识点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4
《盘古开天地》教案7
《盘古开天地》教案6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5
《盘古开天地》教案4
《盘古开天地》教案3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3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2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2
《盘古开天地》练习题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2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盘古开天地》同步练习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3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2
《盘古开天地》ppt课件1
长春版《古代神话六则》ppt课年1
长春版《古代神话六则》教案2
《古代神话六则》教案1
《盘古开天地》教案1
长春版《古代神话六则》教学参考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