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九年级下 >>溜索 >>
《溜索》教案6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3-17



  【文本分析】
  《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作者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内容。
  2.分析人物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物象”之美。
  4.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感知作品内涵。
  【前置学习】
  1.通读全文,疏通生字词。
  2.画出文章描写“首领”和“鹰”“牛”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仿照旁批,选择喜欢的句子做批注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它处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之下,谷底就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即使有,在惊涛骇浪之上也根本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奖,主要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手段。同学们,想象一下,两岸高山险峻,谷底是汹涌澎湃的急流,人仅仅依靠一条由十几根竹皮扭绞而成的索飞滑而过,会是怎样的心惊动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阿城去体验一把溜索的感受吧。
  二、导学活动一:
  1.快速通读全文,请以“溜索”为核心,添加适当词句,使之概括全文。
   预设:首领和马帮汉子带“我”溜索过江。
  2.文章是从哪里开始写“溜索”的?
   预设:第10段。
  3.那么1-9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描写怒江峡谷的环境和马帮准备过江的情景。
   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由近到远再到近,不断变换视角,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描写所处环境,极力刻画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烘托峡谷险峻的气势。
  4.作者为什么起笔要浓墨重彩描写环境的险恶?
   预设:环境描写往往是为了突出人物。
   首领“稳稳”“笑一笑”,可见其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归纳:用环境的艰险来托底人物,作者可谓匠心独运。
  三、导学活动二:
  1.《单元导读》中说:“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生活。”前面两篇小说《孔乙己》《变色龙》都是以小说人物来命题,那么,如果阿城的这篇小说也要如此,你觉得应该找谁呢?为什么?
   预设:“首领”或“马帮的首领”。
   因为他面对如此险恶环境从容不迫,临危不惧,处惊不乱。
   因为他的吼声充满了果敢、坚毅和智慧。
   因为他话语简练,却自有威严和关切。
   因为他最后过江、动作麻利,气定神闲,豪迈粗犷。
  2.那么我们就把这篇小说的题目改为《马帮的首领》,你看行吗?
   预设:不行。一是因为小说只描写了首领带领大家溜索的情景,并无其它内容介绍;二是文章除了首领,还描写了“瘦小汉子”等人的勇敢表现。
   归纳:这篇小说与前几篇小说有一个不同点,它没有核心人物,或者说找不到类似的主人公,它展示的是以首领为主体的一群马帮汉子的形象。
  3.除此以外,你是否发现这篇小说哪些地方不同于其它小说呢?(提示:从情节角度)
   预设:这篇作品写马帮汉子溜索,情节平淡,没有其它小说那样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
  四、活动导学三:
  1.自读课文,抓住旁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往往关联着文章关键部分的阅读指向、文章语言风格的导向、文章主旨内涵的引向。你们在阅读时,注意到有两个重要的“物”的旁批吗?
   预设:“第三次写鹰”“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2.关于“三次写鹰”:
   找出文中三次写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三次写鹰?
   预设:写鹰飞的姿势、细节,表现出环境的险恶;写鹰是为了衬托马帮汉子的勇敢和矫健;鹰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是这些汉子的化身。
   归纳:所以说,一篇好的小说,它的物象设置是很讲究的。在这里,鹰与马帮汉子,人与物与环境有了高度的契合。
  3.关于“牛的情状”
   大家仔细品读小说对牛的细写,思考这样细写目的是为了什么?
   预设:写牛的懦弱和哀叫,反衬出马帮汉子的勇敢坚定、身手敏捷。将牛与人对比,既突出环境的凶险,又写出人的无比勇敢,充满一种野性、阳刚的美。
   归纳:写鹰的勇敢敏捷,牛的退缩畏惧,其实都在写这险恶万分的峡谷,写这一群了不起的英雄汉子。阿城借助这两个物象,彼此映衬,互相观照,将物象的雄壮与大美深深植根于小说深处,物象象征可谓大美。
  五、活动导学四:
  1.《单元导读》中还有这么一句话:“还要学习欣赏小说的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很明显,这句话中“多样化的风格”指的就是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文中哪个旁批指向的是语言呢?
   预设:“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处处可见,仔细品味。”
  2.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你认为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预设:
   “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用“磕”而不用“打”,力度轻柔,表现出他对马的疼爱,也写出人与马的默契。
   “一只大鹰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出大峡谷的环境凶险,又看到鹰的勇敢迅猛。
   “山不高,口极窄”:多用短句,少用词藻,简洁而又有表现力,别具韵味。
   “可还歇?”“不消”:对话简单,可见默契,又显豪迈粗犷。
  3.有人评价阿城的小说语言“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这的确是阿城这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特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说缺失内涵与深度。这次怒江溜索的经历,你除了看到人与自然的搏斗、挑战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勇气,你还可以悟出什么?
   预设:
   从马帮汉子团队溜索的场景中,看到了团结协作、相互信任;
   从“我”的溜索过程,看到了人要在磨炼中成长;
   从溜索汉子的语言行为,看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精神气质。
  4.补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韩少功和阿城为代表的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彼时的中国,正深受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正渐渐流失,民族之根如何体现在文学创作中,是“寻根文学”作家着力探索的一条路径。
   看了以上资料,你是否阿城创作这部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预设:溜索作为少数民族由来已久的交通工具的作用正在消失,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勇气和精神却值得世代传颂。往大处说,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具备了这种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特质,中华文化才没有断裂,才得以代代相传。
   民族经典当永流传,
   民族精神当永弘扬,
   民族文化当永继承,
   民族之魂当永扎根。
  【课后拓展】
   推荐阅读:《棋王》
   思考:两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共同点?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设计】
    环境
       铺垫
    溜索
    首领、马帮汉子
    象征   对比
    鹰    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溜索》教案7
《溜索》课文朗读
《溜索》课堂实录
《溜索》思维导图(6张)
《萨拉的夏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城《溜索》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溜索》同步练习2
《溜索》教案5
《溜索》词语汇编
《溜索》音频朗读
《溜索》ppt课件(15页)2
《溜索》教学反思
《溜索》教学设计4
《溜索》学案2
《溜索》说课稿
《溜索》教案3
《溜索》pptx课件(49页)
《溜索》知识点
《溜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溜索》同步练习
《溜索》检测试卷
《溜索》练习试卷
《溜索》ppt课件(19页)
《溜索》考点梳理
《溜索》ppt课件(39页)
《溜索》ppt课件(36页)
《溜索》ppt课件(7页)
《溜索》教学设计2
《溜索》练习题
《溜索》ppt课件3
《溜索》ppt课件(15页)
阿城《溜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0年高考江苏卷)
阿城《溜索》课文原文阅读
《溜索》教案1
《溜索》导学案
《溜索》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