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碑》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06


第三单元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12课  《读碑》
 
二. 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是以“丰碑”这一形象串接的。
    五篇课文,文体不一、长短各异。学习时,不宜过分强调文体知识,而应以“丰碑”的不同内涵串连课文。
    首先,“丰碑”是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形式,是可供人民观摩的建筑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用凝练的笔墨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形态,并勾勒了中国现代史上一幅幅壮阔的斗争画面。
    其次,“丰碑”也是挺立在民族史册中的不朽建筑。
    如果说本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描绘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那么,《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则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强盛国力,是时代强有力的旋律。
    第三,“丰碑”更是屹立在人民心中的坚不可摧的巨人。
    《读碑》中,作者读到的不仅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纪念碑,更是历史和人民心中不倒的碑。而对于《读碑》一课最好的诠释,莫过于《七根火柴》。这两篇课文,前者从大处着眼,以散文形式回顾历史,勾勒了无名英雄的群像;后者从个体入手,以小说形式创设情节,塑造了无名英雄的典型。学习中可将两课对照阅读,感悟同一主题下不同的文学创作方式与风格,加深对“丰碑”的领悟。黄河也是我国人民心中的丰碑,《黄河颂》以象征手法塑造了伟大坚强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本单元的课文内涵丰富,阅读时,应着眼于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性把握,了解每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理清每篇文章的思路和视角。
    其次,本单元文章适合朗诵训练,应大胆地、大声地、有表情地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体会声音和文字是如何结合起来,表现了重大历史场景和英雄气概的。应着重体会诗歌语言和情感表达。
    阅读时,我们还应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揣摩,充分体会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关注课文的语言,分析细节的感染力,以及对于文章整体的“增色”作用,并可将其贯彻到写作训练中。
    阅读时,还应结合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现当代历史与国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报国志向。
 
【课标要求】
  1. 认识中国现、当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培养爱国感情,树立报国志向。
  2. 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3. 在单元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比较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感情。
  4. 把握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线索。
  5.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声音和文字是怎样结合起来表现重大历史场景和英雄气概的。
  6. 分析、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充分感受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
  7. 进一步巩固提取重要信息、编写阅读提要的能力。
  8. 学习做知识卡片。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从而由衷地敬仰和爱戴先烈。品味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内容介绍与情感表达水乳交融的写作方法。依据方位词语,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关系。
 
【教学导引】
  1. 目标点击:
    (1)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国热情。
    (2)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3)体味饱含感情的语句,赏析文章中介绍内容与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学法指导:
    (1)查阅相关资料,辅助解读课文。
    (2)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积累知识,学做读书卡片。
 
  3.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2)背景资料
    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随后,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经全国广泛讨论,最后确定了现在的碑型图样,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3)题目解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写的题词,用它作这篇文章的题目,不仅浓缩了全文的主旨,更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字音认读。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奠基礼:建筑物奠定基础的时候举行的仪式。
    浮雕:雕塑的一种,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
    镏金:一种镀金法。用这种方法镀金,可以经久不褪色。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
    挺拔:直立而高耸。
    敬仰:敬重、仰慕。
    践踏:踩,比喻摧残。
 
(二)课文内容讲解
    本文发表于1958年4月23日,即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的第二天,当时纪念碑还没有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一百多年的见证,是无数革命先烈生命的象征,更是广大人民对死难烈士的缅怀和崇仰的寄托,所以,作者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广大的读者。
    作者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采用了总分结构。先介绍了纪念碑的所处方位和远景,然后介绍了纪念碑的兴建、奠基、动工时间及工程规模,这种插叙方式的运用,为下文的精雕细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写时,作者采取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纪念碑的各个部分:由台阶到第二层平台,再对栏杆、碑身正背两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和碑顶进行逐一介绍。这样巧妙的安排,突出了重点——对碑身题词和碑文的介绍,让其他部分恰当地对主体部分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而瞻仰大碑座四周的浮雕则是重点介绍,作者首先总写浮雕的尺寸、质地、人物形态,其次按历史顺序,逐一介绍每一幅浮雕的主题。作者介绍浮雕时,采用了先交代浮雕的主题后总结浮雕表现的内容,再由主到次描绘画面的具体内容,最后点明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样既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又显得层次分明。
    因此,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浓,既介绍了它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它的纪念意义,表达了对先烈们丰功伟绩和牺牲精神的崇敬和缅怀。
    附:结构图象
   
 
(三)写法探究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注重了新闻的特色:及时、准确地报道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现场,局部和可视性的情况,再现了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表达了对先烈们丰功伟绩的崇敬和缅怀,这种情感通过文字的再现渗透在文章里。
    运用数字。无论是纪念碑动工、修建、揭幕的时间,还是纪念碑的高度,碑心石的重量、高度,以及浮雕的数目、长度、高度、耐久性的年限,都深刻地展示了纪念碑的雄伟、壮观与庄严,提示了人们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引用文字。文章三次描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第一次引用烘托了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第二次烘托了它的雄伟壮观,结尾是第三次引用,寄托了作者对先烈的缅怀之情。文章中这样多次出现引用,突出了主题,也升华了作者的情感。除此之外,文章将碑文全部引入,不仅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注释,更是作者借此对先烈的缅怀。
    描绘图画。作者让固定不动的十幅浮雕,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间的隧道,还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和故事,让人民英雄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屹立在人们心中。
    如描绘“销毁鸦片烟”,愤怒的群众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雅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人群后面有炮台和许多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定,同时更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再如“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被摧毁了的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被打断了的总督府的牌子,被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都昭示着一个腐朽王朝的土崩瓦解;而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又分明象征了革命形势的如火如荼。
 
(四)难点讲解
    本文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是如何将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的?
    文章在行文上以自己瞻仰纪念碑的过程为轴线,以回顾中国革命的史迹为经线,以纪念碑的空间顺序为纬线,立体地呈现了纪念碑的建筑形式、承载内容和历史分量,使得文章既简练清晰又厚重深沉。作者既是一个满怀崇敬之情的瞻仰者,又是一个高明的导游,同时还是一个历史的叙述者。
    作为一个普通的瞻仰者,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瞻仰纪念碑的全过程,包括心理状态(“万分崇敬”),瞻仰的行动(“越过广场”,“踏着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心理感觉(“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以及自己的思考(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这些真实过程的实录,让热切盼望一睹纪念碑威仪的人们如同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作为一个文明的导游,作者借介绍方位的词语,清晰地介绍纪念碑的结构。作者一方面运用介绍方位的动词,让读者熟悉纪念碑的位置和底层结构(如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石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另一方面,作者以碑身为基点,运用方位名词准确地介绍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如“碑身四周”,“碑身东西两侧的上部”,“碑顶”)。这样,纪念碑就立体而清晰地屹立在读者的头脑中。
    作为一个革命史迹的讲解员,作者让一幅幅凝固的雕刻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人民英雄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与纪念碑的巍峨、宏伟、庄严融为一体,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题:我从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我越过了广场,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手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荷花、菊花。碑顶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第二题:课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次烘托了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第二次烘托了纪念碑的雄伟壮观;第三次寄托了作者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第三题: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从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并创造新的业绩。
    第四题:
 
第12课  读碑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不同。
  3.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预习指导】
  1. 目标点击:
    (1)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无数前辈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初步学习排比句、反复句的技巧。
    (3)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学会由浅入深地理解、认识生活。
    (4)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和语言的情味。
 
  2. 学法指导:
    (1)边读课文,边回忆自己所看到过的影视剧《长征》《大决战》等相关情节,从而激起思想上的共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
    (2)先默读,后质疑,最后师生互动探究释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养成品读课文时,能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情味的习惯,并体会文中几幅画面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行、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出版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刘成章散文集》等。
 
  2. 背景资料:
    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延安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瞻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听说一位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于是产生了创作《读碑》的感想。
 
  3. 题目解说:
    作家刘成章运用了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多次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联想和思考。
 
  4. 读的理解:
    一般地说,可读的是书、文章,但有时人们也将对山、水、景、物乃至人的品味、揣摩等也叫“读”。如“读后感”指的就是看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这时“读”发dú音,但“读”的另一个音dòu,它指语句中的停顿,如“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dòu),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扫清字词障碍
  1. 字音认读。
    造(dì)         恢(hóng)            实(hāng)
    凝(zhì)              深(mí)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如泣如诉: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
    凝滞:停止流动或不灵活。(书)凝聚。
    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十分弯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急促:短促、速度快的。
 
(二)课文内容讲解
    刘成章的《读碑》,记叙了他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胜利、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在巨大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在灵魂的洗礼之后重新面对熟悉而又好像早已厌倦的生活。
    他首先刻画了自己去南泥湾之前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观,感到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并通过对题词、碑文、浮雕“细细地读”、“仔细地看”,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雄无畏的精神。尤其是一位少妇抱着孩子的画面,更激荡了作者的诗情:我们一定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并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这时,作者禁不住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是啊!人们将永远记住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幸福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作家接着刻画了自己瞻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以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认识,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作家所去的是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残破的碑身给人一种沧桑感,时隔了半个多世纪,历史已经久远,当初如火如荼地战斗过的热土如今已归于沉寂,四周一片寂静,这里仿佛被人遗忘。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密密麻麻,像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谁能体会得到“牺牲”二字的分量?那不是用水泥砌成的固定的一块石碑,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有情感的血肉之躯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是用千千万万个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
    由此,作家想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一百多年来,中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鲜血洒遍了960万公里的每一方土地,这怎能不在他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结构图示:
   
 
(三)写法探究
    (1)作者从大处着眼,引导人们思考怎样对待今天的生活,视野开拓,立意高远,又从小处着墨,精于用诗化的细节去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引起读者内心的颤动,汹涌起内心情感的波澜。
    (2)作者同时将鲜明的画面,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他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认识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及生命意义的过程,它既能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达到感同身受之效,又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从而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情真味浓,可读性强。
 
(四)难点讲解
    作者在去南泥湾之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作者在去南泥湾之前,认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壮观,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
    作者读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那一个个密密麻麻排列在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错字架上的名字后,使作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战士,这让作者产生了巨大的悲壮感,而陪同者讲述的故事,让作者解读到这些战士同样有自己的父母兄妹,从而体会到了他们的亲人读碑的热望和失落。
    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让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无数英雄英勇牺牲已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集合,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方土地上几乎都洒下了他们的鲜血,中国革命的每一点进步,几乎每一秒钟都有一个先烈英勇献身。这不能不让人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让我们为之动容、沉思,重新重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作者这一次的读碑,更加深了他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理解和重新认识,从而体会到了悲壮美与自己义不容辞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五)考点提要:
    ①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②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③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④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读上面画横线的句子,弄清它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然后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说明:本题重在考查分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点拨:本题要分析两段话中的修辞,并在“生活”、“幸福”、“爱心”三个词中任选一个,扩成一段文字。
    参考答案:
    示例:(1)生活如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如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如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
    (2)爱心如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如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六)课本习题解答
    第一题,作者从读碑的态度(“更慢”、“细心地看”),所读的内容(外观、题词、碑文,浮雕),读碑历程(20余年前到现在)等方面进行“读”碑的,作者读碑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要从碑上获取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第二题:略
    第三题:作者第一次真切地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竟然有那么多的英雄儿女倒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正是因为这种代价的巨大,我们才没有理由抱怨,厌弃今天的生活,才会意识到应加倍珍惜自己,并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题:
    (1)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们凝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
    (2)运用排比手法,极写字多,突出了“我”受到的震撼。
    (3)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泉声的描写抒发此时作者心头的悲戚和震撼之情。
    (4)“这么多”的反复使用,表达了作者心头涌起的悲壮和震撼。
    第五题:本题意在启发同学们反复阅读课文,特别是这两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作品的意义会在同学们阅历的增长中逐步丰富和完善,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如“扫墓”等,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模拟试题】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识记与积累]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仰           )金           )峨
    B. 梭 )            发 )            )旗
    C. 镶 )            挑 )            重
    D. 天 )            )越            上
 
  2. 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
    A. 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B. 从低往高观看
    C. 从近往远观看
    D. 认真仔细地观看
 
    (2)人民英雄永不朽。(    )
    A. 低下         B. 流传         C. 挂下         D. 接近
 
  3.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B.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D.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4—6各题。
  4. 作者对石碑进行说明,采用的顺序是(    )
    A. 先台阶,再四周;先中间,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空间顺序
    B.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时间顺序
    C.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空间顺序
 
  5. 此段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 碑文中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一句,其中“到”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北京立交桥(节选)
    ①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②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如似盘龙。
    ③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会,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栽着松柏,植着鲜花,立着雕塑,安着坐椅,俨然一座立体花园。
    ④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7.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座立交桥的特点。
    (1)建国门立交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直门立交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元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①段末句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③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句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④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选文结构上,本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1. 昨天,在枪林弹雨的战斗中,人民英雄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在商品大潮冲击下,却有许多的科学家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像古人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第12课  读碑
[识记与积累]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恢hóng(    )               如qì(    )如诉
    luò(    )yì(    )不绝
    凝(    )                            (    )师大会
    (    )逶(    )迤
    (    )造                     剥(    )              (    )实
    (    )大                     流(    )              (    )然心动
 
  2. 把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
    (2)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
    (3)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
    (4)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
    (5)泉水如泣如诉。(    )
 
  3. 下列句子中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1)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为了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漂亮外观。
    (2)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为了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字和碑文,从而学习书法技巧。
    (3)作者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为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寻找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习题。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 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 都倒在血泊里了!
  4. 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造                   __________都
 
  5. 文中画“_________”线的三个问句依次是(    )
    A. 疑问    反问    疑问
    B. 疑问    设问    反问
    C. 设问    疑问    反问
    D. 反问    设问    反问
 
  6. 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习题。
丰碑
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地嚎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风雪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队伍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的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我……”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8.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混沌___________                踉跄___________
 
  9. 文中进行了人物的刻画,请写出本文描写将军时用了哪些方法,并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是小说开头埋下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与它相照应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着重刻画了军需处长的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2. 读了《丰碑》一文后,你认为我们今天还有向红军学习的必要吗?我们应主要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同样有许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好干部,试举出两例,并用一句话概括各自的先进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 D
  2. (1)A         (2)B
  3. B
  4. C
  5. 列文字,引用
  6. 不能去掉。因为纪念碑纪念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从1840年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这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身的人民英雄,表达了人民幸福的缅怀和崇敬。
  7. (1)苜蓿叶式,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十字飘带。
    (2)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车道是椭圆形转盘。如满月,似盘龙。
    (3)开阔、舒展、豁亮。
  8. 不能去掉。这只是仰望大桥给人的感受。四周的高层建筑并没有矮,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情况。思路提示:回答此题的第二问,只需要说清去掉与不去掉所表达的意思即可。
  9. 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
  10. 比喻、排比。总结上文,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1.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12课  读碑
 
  1. 宏    泣    络绎      
  2. (1)设问    (2)拟人    (3)比拟    (4)排比    (5)拟人
  3. (3)
  4. 缔    竟
  5. C
  6. 本段写出了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7. 提示:这句话的回答,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他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更深的认识。
  8.
  9. (1)行动描写。如“他不时被风雪呛得咳嗽着。”
    (2)语言描写。如“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3)神态描写。如: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
  10.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1. 提示:舍己为人,一心为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启示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如:面对困难、压力等。
  12. 有向红军学习的必要。主要学习他们艰苦朴素,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
    如:焦裕禄带领兰考县人民治沙治穷身患绝症;孔繁森改造西藏阿里地区光荣献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读写写、词语解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案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知识点积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2
固镇三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反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表格式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实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课稿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表格式教案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2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