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下 >>
《荒岛余生》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30


 

《荒岛余生》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说教材 
  《荒岛余生》是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教材的前面四个单元分别为成长、祖国、杰出人物、文化艺术。在这些单元的基础之上,设置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探寻人类的未知世界、挑战人类自身。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需要这种探险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自我的挑战。作为教师要对这种探险精神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领学生进入奇妙地探险之旅,享受探险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教材这样的安排从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符合中学生的成长特征。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在单元的总目标之下,设计课文《荒岛余生》的教学目标。因为是节选部分,所以我们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目标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及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B、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联系实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相象力丰富,但社会阅历浅,对生活的感受不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不够理性和深入。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分析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生命意识。 
  教学难点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如此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因此,教学设计为中等程度。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在阅读同学们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同学爱做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梦。在梦中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独自一人在广漠的沙漠里或是无限的黑暗中或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想法。(由此导入新课。) 
  利用情景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也可让学生依据生活积累处理问题,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紧扣文章内容,迁移到面对荒岛这一特定的情景,有利于导入。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介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 
  1、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 
  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本课前,请学生事先去查找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资料。 
  (三)易错字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投影字词)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圈点法,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1、如果你是鲁滨孙,面对荒岛,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或者你的结果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A:死 
  孤独、寂寞、困难大、卫生太差、没有生活条件等 
  预设生B:活 
  鲁滨孙可以,我也可以 
  具备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延伸) 
  2、事实上鲁滨孙活下来了,并且独自一人活了28年。鲁滨孙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筛选信息) 
  预设生:可以说其中的一点或多个方面,最后归纳。 
  归纳: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通过自身面对困境时的选择,经过对比活动,理解人物活下去的理由。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 
  3、通过阅读,你发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五)品味探究: 
  1、其实,当鲁滨孙一开始面对荒岛时,也曾想过会死,但他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这其中鲁滨孙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组长归纳) 
  预设生:悲伤、难过、绝望、平静、冷静、深思、忧郁、希望、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等 
  归纳:心理:矛盾(生存——毁灭)→希望(物质条件)→精神(写日记) 
  作为教学的难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学生不能完整的理出心理变化过程时,对局部的理解也应该得到肯定。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带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得以思考过程更加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2、读一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心理描写,读一读。 
  注意: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读出适当的语气语调 
  适当的停顿和重音 
  先自由读,然后由学生个别朗读,并有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3、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中,鲁滨孙做了哪些有意义事情? 
  预设生:搬东西、羊狗和猫、做围墙、如何做墨水、写日记、计算时间等 
  主要事情:决定活下来——计算年月日——做木栅栏围墙——写日记   
  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筛选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连贯能力、表达组织能力。教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来逐步分析人物。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心理过程。 
  (延伸) 
  4、结合心理变化和事情,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 
  请用“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理解,从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A、如何理解他的写日记和阅读《圣经》的行为? 
  人们记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日记总是面对自我而非他人。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圣经》及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B、怎样看待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预设生:勇敢的、坚强的、脚踏实地的、积极乐观的、不畏惧困难、追求精神生活等 
  鲁滨孙精神:坚忍不拔     勤勉实干     创造进取 
  这一环节的设计,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生活积累的不同,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新课标中阅读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筛选、表达、组织能力。以点带面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上课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回答只要不是偏差太大,都给以肯定。但特别强调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是精神的精髓。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正确看待探险,正确对待少年时代的梦想,了解探险的价值和意义。 
  (六)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课外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1、一位年轻人在一次爬山过程中,由于不服从集体的安排而摔死了。 
  2、有一位学生因为在学校受了老师的批评而选择了自杀。 
  3、因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小女孩失去了生命。 
  4、一位男孩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从三楼跳下,不幸死了。 
  请你以“生命”为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以“借方”和“贷方”的形式,列举他们活下去的理由。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希望去探知未知世界,针对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征,及近几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给予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从而引起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八)教师小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正确的面对,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升起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九)布置作业 
  1、材料:由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别较大。当你面对西部无数青少年渴望读书的眼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请以此为依据,写一段心理路程。 
  2、课外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心理:矛盾(生存——毁灭)→希望(物质条件)→精神(写日记) 
     主要事情:决定活下来——计算年月日——做木栅栏围墙——写日记 
推出:坚忍不拔  
     勤勉实干   鲁滨孙精神 
   创造进取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荒岛余生》教学反思(4篇)
《荒岛余生》导学案2
《荒岛余生》教学反思
作文:荒岛冒险记
《荒岛余生》学案2
《荒岛余生》课后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鲁宾孙漂流记》
《荒岛余生》导学案
《荒岛余生》课堂教学实录
《荒岛余生》ppt课件(14页)
《荒岛余生》ppt课件22
《荒岛余生》ppt课件21
《荒岛余生》ppt课件20
《荒岛余生》学案
《荒岛余生》(鲁教版)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电影剧情介绍
《荒岛余生》读后感
《荒岛余生》标准表格式教案
《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教案及练习
《荒岛余生》ppt课件19
《鲁滨孙漂流记》练习设计
《荒岛余生》自学评估练习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7
《荒岛余生》ppt课件18
《荒岛余生》图片素材(21张)
《荒岛余生》flash课件1
《荒岛余生》mp3音频课文朗读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
《荒岛余生》教案6
《荒岛余生》教案5
《荒岛余生》教案4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C
《荒岛余生》ppt课件16
《荒岛余生》ppt课件(58页)
《荒岛余生》ppt课件14
《荒岛余生》ppt课件13
《荒岛余生》同步练习
《荒岛余生》ppt课件12
《荒岛余生》ppt课件11
《荒岛余生》ppt课件10
《荒岛余生》ppt课件9
《荒岛余生》ppt课件8
《荒岛余生》ppt课件7
《荒岛余生》flash在线欣赏书籍
《荒岛余生》ppt课件6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