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4




《报 任 安 书》同步练习
江苏省高邮中学陈冬英
一、    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      、     、      、      、     五个部分,共    篇。《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           囹圄            倜傥            缧绁
强颜           将相            愠色            桎梏
剌谬           绛侯            魏其            以头枪地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                             
2.其次诎体受辱       
3.其次剔毛发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及以至是                   
7.及罪至罔加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11.网络天下放失旧闻    
12.则仆偿前世之责    
1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四、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1.若望仆不相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3.用之所趋异也
4.积威约之渐
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下至于兹
   7.若有所亡  
 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9.亦以究天人之际
10.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2.恨私心有所不尽 
五.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太上不辱先
2.衣赭衣
3.通其狂惑
4.倡优畜之
5.流俗之所轻也
6.曷足贵乎?
六、指出下列句式属古汉语哪一种特殊句式
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3.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终不可用。
7.下流多谤议。
8.不信,适足取辱耳。
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0.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七、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2.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5.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7.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太史公书》  纪传体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130篇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nǎng   líng yǔ  tìtǎng  léixiè  qiǎng   xiàng
    yùn    zhìgù   là      jiàng  jī     qiāng
三、太,通“泰”        诎,通“屈”    剔,通“剃”         箠,通“棰”,杖
枪,通“抢”,碰撞   以,通“已”    罔,通“网”,法网    摩,通“磨”
底,通“抵”          见,通“现”    失,通“佚”         责,通“债”
邪,通“耶”
四、“望”,怨望,埋怨。   “与”,称许,认可。      “用”,因为;
“趋”,趋求、追求。   “渐”浸渍、渐进。       “表”,显露。
“兹”,现在。         “亡”,失。              “稽”,考订。
“究”,推断,研究。   “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倜傥”,洒脱不拘束工作
“私心”,我的思想。
五、“辱”,使动用法,使……受辱。     “衣”名词作动词,穿。
“狂惑”,形容词作名词,指内心悲愤。“倡优”名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六、1-2为判断句,3-9为被动句,10 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七、1.《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
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八、略
九、1.D 2.C 3.C 4.D 5.B  
6.B(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7.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辱,岂有悔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臣愿奉璧往使
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度: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越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许: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时人莫之许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引而不发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以为流觞曲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交: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为刎颈之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一交战
合从缔交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设:乃设九宾礼于廷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
设以炮至,吾村不酽粉乎

固:固请,召有司案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
          王者不却众庶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阿母谢媒人 
          乃令张良留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负: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秦贪,负其强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4.(廉颇)宣言曰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吾所以为此者
7.奈何绝秦欢
四、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4.于是相如前进缶
5.而相如廷斥之
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完璧归赵
8.秦王恐其破壁
9.宁许以负秦曲
10.毕礼而归之
11.庸人尚羞之
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1.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而君幸于赵王
3.君何以知燕王                  4.拜送书于庭
5.何功之有哉                    6.使不辱于诸侯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8.谁可使者
9.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0.拜送书于庭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12.会于西河外渑池
13.而君幸于赵王                 14.我为赵将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六、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七、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5.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6.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                                                                               

八、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参考答案:
一、奉,通“捧”    庭,通“廷”    案,通“按”      孰,通“熟”
二、度:估计  度过  分寸   衡量
请:请求    表敬副词,用于向对方表示要 做某事,可译为 “请允许我”。
表敬副词,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现代汉语中仍有这种用法。
幸:宠幸   表敬副词,侥幸     表敬副词,可不译出      表敬副词,幸亏,幸好    动词,希望    形容词,幸运,幸福   动词,封建君王对女人的宠爱叫幸。
许:动词,应许,答应   动词,赞许,赞同,认可,相信    动词,期望    名词,处所
引:动词,延请。  动词,拉,拖。  动词,掉转。  动词,拉开弓。
动词,拿,抽出。   动词,招来。    端起。    疏导,引导。   引用。
交:动词,交往      名词,友谊,朋友,交情    动词,交叉      动词,交错
    动词,接触,交手     动词,结盟     名词,外交。
设:动词,设置,安排     动词,部署     动词,筹划     连词,假设,假如
固:坚决      险固      本来      不  
却:后退      推辞      割      再
谢:道歉      谢绝      告辞      告诫 
负:背着      依仗      辜负      违背      失败  
三、1.古义:皇帝左右的侍臣。
今义:①表示两个方向,左边、右边;②表示约数;③支配.
2.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传达的命令。
3.古义:规约,盟约;今义:限制,管束.
4.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的文告。
5.古义:指内外亲属;今义:指族外亲属。
6.古义:表原因;今义:因果连词,表结果.
7.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
四、1-4为名词作动词    5-6为名词作状语   7-10为使动用法   11-12为意动用法
五、判断句:1、7、14 被动句:2、6、9、13  宾语前置:3、5  谓语前置:8  状语后置:4、10、12    定语后置:11
六、B 
七、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2.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3.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4.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5.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6.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7.我们离开自己的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义德。
八、1.A  2.D  3.B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一、    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即       ,       时人。司马迁所以把这两个相距百年的人放在一起立传,除了因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定关联外,也是因为作者对他们有着共同的敬仰、同情,而且,作者也通过为屈、贾立传而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    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所以,该传用        的方法来写人记事。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诗人。他创作了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是“楚辞”的顶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       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诗作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              的一代新风。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惨怛    枯槁    濯淖    憔悴    谗谄蔽明   靡不毕见      相随属     啜其醨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离骚者,犹离忧也    靡不毕见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屈平既绌                         亡走赵,不内    
厚币委质事楚                     被发行吟泽畔    
四、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1.博闻强志
2.平伐其功
3.厚币委质事楚
4.三致志焉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6.颜色憔悴     
7.形容枯槁    
8.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屈平属草稿未定
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伐  伐薪烧炭 南山中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此五霸之伐也
   王怒而疏屈平
其于计疏矣
疏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十三经注疏
顷襄王怒而迁之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战、守、迁皆不及施
新沐者必弹冠
弹   莫辞更坐弹一曲
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其后楚日以削
皆好薛而以赋见称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蠼乎
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皆以美于徐公
日以尽矣
以啮人,无御之者
深林杳以冥冥兮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乎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六、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方正之不容也
2.明道德之广崇
3.皆谦而礼交之
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5.其后楚日以削
6.内惑于郑袖
七、下列句子哪些是判断句,哪些是被动句?
1 .父母者,人之本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4.兵挫地削。
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此不知人之祸也。
7.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今见放为?
八、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九、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巳,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次迁为中郎将  次:依次  B.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属:通“嘱”
C.常让他将   让: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相:辅佐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召上左右饮  B.而绾称病不行   C.上以为廉    D.而君不任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   )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清文帝左右近臣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代替桃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3分)
译文:                                                                                
(2)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2分)
译文:                                                                          




答案:
一、贾谊  西汉  汉武帝  夹叙夹议  《离骚》   “骚体”  浪漫主义
二、dá   gǎo  nào  cuì   chǎn   xiàn  zhǔ   chuò
三、离,通“罹”,遭受。        见,通“现”。
指,通“旨”。             濯,通“浊”。
绌,通“黜”。             内,通“纳”。
质,通“贽”。              被,通“披”。
四、“志”,记。                “伐”,自夸、炫耀。
 “币”,礼物;“委”,呈献。  “致”,表达;“志”,意愿。
 “短”,诋毁。              “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从容”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五、属(动词,音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动词,音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动词,隶属,属于。)(动词,掌管。)
(名词,类,这些人。)(动词,类似。)
伐(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动词,声讨。)
(动词,砍伐。)(动词,战胜,打败。)(名词,功业。)
疏(动词,疏远。)(动词,疏忽。)(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
迁(动词,放逐,流放。)(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动词,变迁,变更。)(动词,迁移,迁都。)
弹(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动词,弹奏。)(动词,检举,揭发。)
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连词,因为。)
(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介词,因、靠。)
(介词,  以用。一说“让”。)(动词,用。)
(动词,认为。)(副词,通“已”,已经。)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舒缓语气.)
(语气助词,前"也”表舒缓语气.后“也”表肯定语气。)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
(介词,相当于“于”。)
六、1.“方正”,形容词作名词,即方正之人。
2.“明”,形容词作动词。
3.“礼”,名词作状语。
4.“洁”,使动用法。
5.“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内”,名词作状语,在朝内。
七、2、4、5、7、8、9为被动句;1、3、6为判断句。
八、1.现在空手而去,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除掉了。(    )
3.它的文句都是些琐细之辞,但它的含义非常远大,所列举的比喻虽都是眼前的近       事,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却很深远。
4.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5.(怀王)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裂,丢掉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九、1.C  2.C   3.A  4.D
    5.⑴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装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
⑵后来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侯爵,因犯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侯位。




《信陵君窃符救赵》配套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直上载公子上坐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辞决而行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致食客三千人
2.愿枉车驾过之
3.留军壁邺
4.曾无一言半辞
5.而公子亲数存之
6.公子引侯生坐,遍赞宾客   
三、解释下面多义词
故:A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B故久立与其客语  
C今公子故过之                       D朱亥故不复谢  
E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引:A公子引车入市                     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C复引车追问侯生                   D为公子先引  

就:A乃谢客就车                       B赢欲就公子之名  
C金就砺则利                      D使归就戮于秦  

下:A礼贤下士                         B旦暮且下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每薄暮,下管键
E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辞:A辞决而行                          B无一言半辞送我 
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D近日奉辞伐罪
E臣等不肖,请辞去  

存:A公子亲数存之                      B却秦存赵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D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过:A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B行过夷门,见侯生。
C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矫:A矫魏王令代晋鄙                       B矫首怒步(
C矫枉过正

四、解释加点的词,指出用法特点
1.公子怪之                            2.且公子纵轻胜
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5.为能急人之困                        6.北救赵而西却秦

五、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为大梁夷门监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6.何功之有哉。
7.内惑于郑抽,外欺于张仪。
8.而如姬最幸。
9.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0.大破楚师于丹、浙。
11.得请救于魏。
12.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六、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②范增数目项王 
A.③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④公子行数里
B.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伺者因此觉知 
B.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①使于齐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C.③使将将其军归魏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今公子故过之 
D.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下列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①公子往,数请之                          ②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欲求将军报其父仇,莫能得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⑧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A.①②⑤⑥      B.③⑧④⑦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⑧
3.选出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七、翻译下列语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4.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5.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6.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以(1)之所能,而加之以(2)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箭的末端)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孔子家语》)
1.解释加点的词
以(1):             以(2):                及:              
于:               括:                 羽:            
镞:               砺:
2.翻译加红的句子,说明句式特点
①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②其入之不亦深乎?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子路“受教”的内容
                                                       

九、翻译下面一段话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
                                                                          
                                                                          
十、阅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平原君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①,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而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1)” 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2)”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3)”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注:躄者:破子。下句中 “槃散”,同“蹒跚”,跛行貌。罢癃:残疾。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词组;
 行汲:                 临见:        稍稍: 
 所以:                 谢:
2.在文中找出三个作意动词用法的词。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的用法。
(1)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2)而去者何多也?
                                                                  
(3)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答案;
一、乡,通“向”。                   决,通“诀”。
   原,通“源”。                   坐,通“座”,座位。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决,通“诀”,离别。
二、“致”,招来。                   “过”,访问。
“壁”,驻扎。                   “曾”,竟。
“存”,看问。                   “赞”  引见,介绍。
三、故:A(缘故)  B(故意)C(特意)    D(有意)  E(所以)
引:A(带领)     B(延请)  C(退回)       D(引路)
就:A(上,登上)  B(成就)  C(接近,靠近)   D(接受)
下:A(谦逊地对待)   B(攻下,打下)  C(低等的)
D(使用)   E(少于)
辞:A(辞别)   B(言语)   C(推辞)  D(命令)   E(辞退)
存:A(问候)     B(保存)   C(存在)   D(生存)
过:A(访问)   B(经过)   C(过错,名词)   D (犯过错,动词)
矫:A(假传,假托。)  B(抬起,举起.)  C(矫正。)
四、1.以……为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轻视,形→动  
3.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
4.从袖中拿出,名→动;椎击
5.为……感到着急。为动用法
6.“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五、判断句:1、2、3、4    被动句:7、8、9
宾语前置:6    谓语前置:5
状语后置:10、11、12
六、1.B(A项前两个“数”意义为“多次”,后两个“数”意义为“几”;C项前两个“使”意义为“出使”,第三句的“使”意义为“派遣”,第四句的“使”意义为“使者”;D项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故”意义皆为“缘故”,第二句的“故”意为“特意”,第三句的“故”意为“故意”。B项的四个“因”意义分别是“就”、“因为”、“趁着”、“凭借”。)
2.D      3.C
七、1.公子能够解救别人困难(的精神)表现在哪儿呢?
    2.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3.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
    4.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    
    5.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
6.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八、1.凭;把;赶得上;到;削出箭尾(名→动);装上羽毛;装上箭头;磨得尖利 
2.你爱好什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我不是问这个。宾语“此”前置
由此看来,还要什么学问呢?宾语前置
那不是会射得更深吗?反问句
3.学问、知识会提高人的素质、能力,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九、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人?”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十、1.外出打水    俯视时看见      渐渐      用来……       道歉 
2.远——不远千里    贵——贵士     贱——贱妾、贱士    怪——怪之
3. (1)竟然想因为笑一笑的缘故就杀掉我的美人,不是太过份了吗?乃,副词,竟然。
(2)可是,离开的人怎么这样多啊?“何”疑问代词,怎么这样,多么。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形容词谓语“多”,表示程度之深。
(3)因为您不杀笑跛子的人,所以认为您喜欢女色,轻视士人,士人就离去了。前一个“以”是连词,解释因为;后一个“以”是动词,解释认为。“即”在这里用法精神类“则”,解释就或便。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史记·屈原列传》《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作业练习
《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梳理
《报任安书》《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报任安书》《与韩愈论史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ppt课件(52页)
《报任安书》网络课程导学案
网络环境下如何自学语文课文——以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为例
《报任安书》课文注音版
《报任安书》mp3音频朗诵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通课学案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2
《报任安书》ppt课件(30页)
《报任安书》导学案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5
《报任安书》ppt课件9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mp3配乐朗读
《报任安书》读后感(10篇)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说课稿2
《报任安书》说课稿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翻译ppt课件
司马迁《报任安书》mp3音频朗读
《报任安书》ppt课件8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报任安书》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ppt课件7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4)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1)
万般情怀言辞中——《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练习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报任安书》原文和译文
《报任安书》ppt课件6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