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甲卷 >>
2010年高考作文阅卷实录(全国卷Ⅱ)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1-2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阅卷实录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
    从材料看,提供的是一段网络讨论,大体涉及五层意思:(1)“什么是浅阅读?”“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这两句解释了什么是“浅阅读”并指出“浅阅读”很流行的现状。(2)“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这是说明“浅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备受冷落的主客观原因。(3)“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这两句意在提示考生思考“浅阅读”之不足与消极影响。(4)“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这是另一种观点:“浅阅读”无可非议,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5)“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这一句说的是读书可以是非功利的,是可以让人为之着迷的(可惜这是“过去的日子”中的情景);同时,它也有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与体验来构思作文。
    经过以上一番分析,就该考虑文章的立意问题了,在这一点上考生的认识可以是多元化的:
    一、你可以推崇“深阅读”。
    二、你也可以用宽容的心态看待“浅阅读”,甚至予以某种程度上的支持。
    三、你还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审视“浅阅读”和“深阅读”,在文中一分为二地指出:从求广不求深的角度讲,“浅阅读”可以更加广博地获取知识,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深阅读”,“浅阅读”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当然,对于那些经典作品以及专业书籍,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深阅读”。
    高分作文
小议“浅阅读”
□甘肃一考生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品尝其味道。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中流传甚广。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就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一个身在考场的人来说,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阅读;对于一个身在高三的人来说,时间不允许你去深阅读。因而在时间紧迫时,我们只能浅阅读,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说“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追求一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对于“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看法,主要在于你个人的态度和需要。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泡茶的过程。
    在酷热的夏季,满头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凉的食盐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消暑降温,还可以补充你体内缺少的盐分。这就像是考场中的“浅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严寒的冬季,瑟瑟发抖的你最需要的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去寒升温,还可以驱除你体内的寒气。这就像是闲暇时的“深阅读”,慢慢品尝作者的思想,方能获益。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到底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其实,阅读就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志趣,活跃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虽然我们的目标相同,但我们达成目标的方法却不计其数,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黄金屋”和“颜如玉”需要我们据各自的需求来追求,因人而异。
    评点
    在高考作文日趋“散文化”的时尚中,能读到一篇注重“说理”的典范的议论文已属不易。这篇《小议“浅阅读”》让人颇感欣慰。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此文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出了“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的见解,其认识入情入理,让人信服。文中一系列比喻论证(如“‘浅阅读’就像吃快餐”“清凉的食盐水与温热的茶水”),生动而有味。
    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写作的真实价值。偶有个别句子表达欠妥当,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
    评为一类卷上,得分:59分。
    一类卷(上)
□甘肃一考生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近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艳、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读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读,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一字千金的价值。
    张溥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斋”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的,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清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过小学的人来完成,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乐观。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升华自己的灵魂与思想!
    评点
    “与品读相拥”,题目新颖,立意不俗。文中列举了张溥、沈从文等古今人物的读书经历及取得的成就,说明“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行文流畅自然,引用妥帖得当,但质疑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似未必准确,因为“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的其实是多读以“会意”。
    一类卷(下)
用心阅读
□甘肃一考生
    每当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由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该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
    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的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为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一代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这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评点
    这位考生不拘泥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争执,而是提出了“用心阅读”的观点,可谓独出机杼,自成一说。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担纲主要论据,古今融合并赋予新意,指出要“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这样“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但细加推敲的话,如果是“浅阅读”,一般就不存在“用心阅读”的可能。此外,文中“不求甚解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等语句,也应作修改。
    二类卷
小议“浅阅读”
□甘肃一考生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无可非议,所以要完全摈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厌之,不如乐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馨香,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热血的书呐喊出周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精髓浑厚,我们不能遗弃,它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请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但是,与在图书馆默默沉浸截然不同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而且丢不了。
    浅阅读以快速获取信息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浅阅读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古典读书方式的你,很可能会被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
    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我所说的深阅读,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的多愁与善感,给迷失的心灵一份滋养;若你苦恼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做一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评点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作者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他较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主旨。文章在分析了“深”“浅”阅读的不同状态和作用后,明确指出:“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做一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这个论点比较务实,也有一定的新意,体现出该考生思维的开阔、敏捷和不俗的见解。这无疑是本文一个突出的亮点。
    此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题目拟作“小议‘浅阅读’”,题、文就不是很对应;开篇说“‘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这个定义下得太窄了;至于“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等语句,“给人热血的书”、“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热血青年”、“沸腾的热血”这样的重复用词,也表明作者的语言功底实在一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作文精选
2022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优秀范文(2篇)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考场佳作精选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下水作文:占赞小白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教师下水范例
2020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满分作文合集
高考作文点评:父子同心,梦想成一一我的高考
201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阅卷亲历与感想总结
2019年全国高考卷I满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I湖北考区佳作亮点展示
201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及满分、优秀范文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一线教师解析
2019年全国I卷(乙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2019年高考全国汉语试卷下水作文:不问结果,重在参与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乙卷)下水作文: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2018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10篇)
2018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写给2035年的你
2018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见证十八年辉煌壮丽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3篇
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9篇)
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范文作文2篇(《美丽乡村,魅力中国》,《 倾听中国最真实的声音》)
2017年全国I卷高考老师下水作文3篇
2016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标杆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2篇)
2016年高考全国卷漫画作文:数字与素质
全国I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2015年)
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6篇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卷II)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