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上 >>
《逍遥游》学案3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2-10-20


 《逍遥游》学案
黄岩中学林福华老师整理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
作技巧。
3、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 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
色。
二、作者及作品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
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三、知识积累
1、字词注音
鲲(   )鹏     抟(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米    晦朔(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恶(   )乎待哉
穷发(   )之北     知(   )效一官      决(   )起而飞       
数数(   )然       蟪(  )        蜩(  
2、通假字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
③三餐而反(    )               ④小知不及大知(     
⑤此小大之辩也(    )           ⑥故夫知效一官(    
⑦而宋荣之犹然笑之(    )       ⑧辩乎荣辱之境(  )
⑨旬有五日而后反(    )     ⑩御六气之辩(     
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与今义)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野马也,尘埃也
③腹犹果然
④众人匹之
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⑥虽然,犹有未树也
⑦穷发之北
⑧小年不及大年
4、词类活用
①水击三千里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④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⑤虽然,犹有未树也         ⑥彼于致福者
5、重点语句翻译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③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文本研习
1、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
 
 
2、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3、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
 
 
4、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5、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五、语段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其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集,着落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征:征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之二虫又何知!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夫列子御风而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虽然,犹有未树也
4、以下句子分句间语意关系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虽然,犹有未树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中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类比,是为了表明万物皆有所待,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B、作者以行路备粮作比喻是为了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嘲讽,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是有所待的,只不过有“小大之辩”罢了。
C、第二段中作者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了只有人类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即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逍遥游》学案参考答案
三、知识积累
1、  注音
鲲(kūn )鹏    抟(tuán)  坳(ào )堂    迁徙(xǐ)  北冥(míng)    夭阏(yāo è )  沮(jǔ)丧   榆枋(fāng ) 斥鴳(yàn )
舂(chōng)米   晦朔(shuò) 泠(líng )然  蓬蒿(hāo) 翱(áo )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 )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 )然   蟪(huì) 蜩(tiáo)
2、  通假字
冥—溟   垂—陲   反—返   知—智   辩—辨   知—智   犹—繇  
辩—辨   有—又,反—返    辩—变
3、古今异义
海运:古指大海波涛汹涌;今指海上运输。
野马:古指游气;今指野生的马。
果然:古指充实、吃饱的样子;今指事实或假设与所预料的一致。
众人:古指一般人;今指多数人。
羊角:古指一种旋风;今指羊的角。
虽然:古是两个词,意为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今是一个词,常与“但是”连用,表转折关系。
发:古指草木植被;今指头发。
小年、大年:古指寿命短的、寿命长的。
4、词类活用
水: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       南:向南飞,名词作动词。
上、下:飞起、落下,名词作动词。
合、征: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  
树:树立,名词作动词。          致:使……到来,使动用法。
5、重点语句翻译(略)
四、文本研习
1、鲲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在文章第三段作者用浅水不能承载大舟作比喻,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必须依靠大风、辽阔的天空才能南行,这就是“有所待”,因此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
2、蜩与学鸠虽然上下翻飞自如,但它们与鲲鹏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它们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还自鸣得意,其实是可怜又可笑的,所以作者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
3、作者并没有否定“小”而肯定“大”。这里突出“小”和“大”只是量的区别,而非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因为大至鲲鹏小到学鸠,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
4、本文谈了现实中的三类人。那些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一类,他们虽高于一般的人,但为世所累,心系功名;“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是一类,他们虽能超然物外,做到无功无名,但仍是“犹有未树”;能“御风而行”的列子之流是一类,他们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所以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
5、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其恶乎待哉!”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的这样一种境界。惟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庄子所说的逍遥,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超越个体有限的现实存在,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由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
五、语段阅读
1、D   2、C   3、B    4、C    5、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逍遥游》pptx课件(59页)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2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pptx课件(12页)
《逍遥游》音频MP3(山居朗诵)
《逍遥游》恶搞版(搞笑改编)
《逍遥游》音频朗诵(男声)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文言文复习
《逍遥游》pptx课件(27页)
聂鑫森《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惠子相梁》《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ppt课件(55页)
《逍遥游》情景默写训练测试题
《逍遥游》新解读pptx课件
《逍遥游》导学案7
《逍遥游》练习
《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
《逍遥游》默写ppt课件(49页)
《逍遥游》导学案6
《逍遥游》ppt课件(37页)3
《逍遥游》ppt课件(75页)
《逍遥游》教案9
鲍鹏山《庄子的逍遥世界》
《逍遥游》ppt课件(28页)
《逍遥游》ppt课件(63页)
《逍遥游》课本未选部分原文及译文
《逍遥游》学案(含答案)
《逍遥游》ppt课件(37页)2
《逍遥游》ppt课件26(38页)
《逍遥游》教学设计8
《逍遥游》课堂实录(获奖)
《逍遥游》ppt课件(38页)
《逍遥游》ppt课件(42页)
《逍遥游》ppt课件(67页)
《逍遥游》flash课件1
《逍遥游》教案7
《逍遥游》说课稿2
《逍遥游》mp3音频朗诵
《逍遥游》ppt课件(17页)
《逍遥游》导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