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季羡林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0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14.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始佛教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文化虽然不是本土文化,但传入中国后,在“知”方面对华夏民族的影响反而更甚于儒家。
C.原始佛教非但不强调“孝”,还主张无君无父,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D.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社会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儒家深义文化的力量之大,不可抗御。
15.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3分)
                                      ▲                                            

 

答案:

13.C(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14.D(是中国深义文化,而非儒家深义文化)
15.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3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季羡林、茅盾《黄昏》对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我的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我爱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来自南极的植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厦门质检)
《希望在你们身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季羡林《海棠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老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登庐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美学研究的根本转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忘》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季羡林《幽径悲剧》阅读练习及答案(高中题)
季羡林《表的喜剧》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三思而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回忆雨僧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忘》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论压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槐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清塘荷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神奇的丝瓜》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雾》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一个永恒的教书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二月兰》赏析
季羡林《谦虚与虚伪》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知足知不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园花寂寞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简介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