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项脊轩志》《悠然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0-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
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从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
C.或凭几学书        书:书籍
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某所,而母立于兹    事    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其制稍异于前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D.又于屋后构小园        当其欣于所遇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管/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国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15.《项脊轩志》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请简要概括作者产生这种“悲情”的缘由。
 
 
 
答案:
9.C
10.C
11.D
12.C
13.C
14.(1)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2)而心中无阻塞之处,看到天地间的万物,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
15.①叔伯分家,家族衰败;②亲人离世,睹物思人;③屡试不第、兴家无望。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书:写字。翻译为: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通“尔”,代词,你的/连词,表转折,却。
B.以:介词,凭借,根据/介词,因为。
C.其:代词,它的/代词,它的。
D.于:介词,在/介词,对,对于。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客”作“逾庖而宴”的主语,意思是“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
“庭中”作“始为管”的主语,意思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中间不能顿开,据此排除C项。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束发”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古人到十五岁就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童。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自立。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能力。
C.“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错误,依据《悠然亭记(节选)》第二段“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现在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 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据此可知,选项张冠李戴,把表兄淀山公做的事说成了外祖父做的事。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凡,一共;得,能够;焚,被焚烧;殆,大概。
(2)中,指心中;留滞,阻塞;何往,宾语前置,即“往何”,到哪里;自得,悠然自得。
1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根据文中“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橐,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得出“叔伯分家,家族衰败”;
根据文中“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得出“亲人离世,睹物思人”;
根据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几句话既表现出了自己对祖母的深深怀念,也体现出祖母对作者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重振家族雄风。祖母赞赏、关怀和鼓励归有光,再结合归有光生平,归有光自幼热爱学习,博学多才,但是确屡试不中,一直到三十五岁才中举,六十岁才中进士。作者在写《项脊轩志》时,也未能实现老祖母的期望。由此得出“屡试不第,兴家无望”。
参考译文:
项脊轩志(节选)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悠然亭记(节选)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心中无阻塞之处,看到天地间的万物,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项脊轩志》pptx课件(35页)
《项脊轩志》pptx课件(37页)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教案16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
《项脊轩志》《先批事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
《项脊轩志》《书<归震川文集>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陈情表》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ppt课件(22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51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64页)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脊轩志》学案6
《项脊轩志》ppt课件(31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23页)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项脊轩志》导学案5
《项脊轩志》导学案(3课时)
《项脊轩志》教案15
《项脊轩志》导学案3
《项脊轩志》ppt课件(42页)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ppt课件(7页)
归有光和《项脊轩志》学案
《项脊轩志》ppt课件(18页)2
《项脊轩志》ppt课件(10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32页)
《项脊轩志》前调、中调和后调
《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项脊轩志》学案2
《项脊轩志》ppt课件(11页)
《项脊轩志》译文2
《项脊轩志》教案14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2
《项脊轩志》mp3音频朗读
《项脊轩志》复习学案
《项脊轩志》知识点汇编
《项脊轩志》教案13
《项脊轩志》ppt课件(53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20
《项脊轩志》ppt课件(18页)
《项脊轩志》ppt课件(17页)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