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名著复习 >>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4-18


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②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链接材料:
[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
[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
[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钱穆《论语新解》)
(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4分)
(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己”未必截然对立。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6分)
11.(10分)参考答案:
(1)(4分)
为己:用心领会道义(道理),并付诸实践。
为人:只空谈道理不能践行,学习是为了追求名声。
【评分说明】各2分。
(2)(6分)
“为己”是自我修身,提高修养,“为人”是践行道义,造福社会(让百姓安乐)。提升修养让自己恭敬谨慎,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让百姓安乐。“为己”是根本,先做到“为己”而后才能“为人”。
【评分说明】“内涵”理解,2分;“关系”阐释,4分。
二、【2024西城区高三一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①-⑤,5分;⑥,5分)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整个一个大观园的故事”。为此,《红楼梦》研究小组以“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作为专题进行探究。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在①-⑤处分别填写一个典型情节(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⑥处填写结论,帮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
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
研究目的
探究作者设置大观园的匠心
研究内容
兴建
1.兴建原因:_____①_____
2.建筑影射:例如,贾政、宝玉一行来到大观园正殿的玉石牌坊,众人皆道此处应书“蓬莱仙境”,宝玉心中忽有所动,觉得此处似曾相识。这是因为_____②_____。
繁盛
贾宝玉和众女儿们搬入了大观园,他们的诗意生活体现在:
1.真情:_____③_____          2.雅趣:_____④_____
3.烂漫:湘云醉眠芍药裀                4.自由:宝玉生日,群芳夜宴
衰败
1.衰败先兆:管理松弛、偷盗案频发、仆人之间矛盾重重……
直接原因:痴丫头在大观园拾到了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_____⑤_____。
后果影响:晴雯、司棋被赶出了大观园,含恨而终;芳官等人出家••••••
研究结论
__________⑥__________
15. (10分)
【答案示例】
①元春省亲
②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③黛玉葬花
④香菱学诗
⑤抄检大观园
⑥要点一: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射,是贾宝玉和众女子们的理想世界,但 它不能独立于贾府而存在,不断被肮脏污浊的现实世界侵蚀,最终必然走向毁灭,体现了
这一理想世界的虚幻性。
要点二:大观园的兴衰,是贾府走向衰落的缩影,也是红颜薄命的象征,体现了小
说的悲剧性。
【评分参考】①-⑤每点1分;⑥5分,要点一3分,要点二2分。其他理解言之有
理亦可。
三、【2024东城区高三一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1)脂砚斋评贾宝玉:“说不得(谈不上)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庸俗。”请从以上评价中任选两点,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印证。(4分)
(2)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林黛玉都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林黛玉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情”有独钟。你是否同意对林黛玉的评价?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解说。(6分)
15.(1)答案示例:
说不得贤:此处的“贤”指当时社会公认的德行才能。宝玉不喜读八股文章,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还称读书人为“禄蠹”,可见其并非有德行才能之人。
说不得愚:“愚”意为愚笨。宝玉看到龄官淋雨,便提醒她避雨,不料自己身上也都湿了。婆子们说宝玉痴傻,下雨了不知道跑,还告诉别人快去避雨。实际上是宝玉痴情的一种表现,可见其说不得愚。
说不得不肖:“不肖”是不成才的意思。宝玉天资聪颖,善于诗书作对,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所题匾额及所作对联都获得大家一致好评,连贾政也颇为赞许,可见其并不是不肖。
说不得庸俗:“庸俗”意为平庸鄙陋。宝玉心思细腻,对一切美好事物都怀有怜惜之意,不以世俗眼光为标准,幼年便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超越时人的见解,可见其绝非庸俗之人。
(2)答案示例:
示例一:我认同这一观点。宝玉对世界的情是一种天真的泛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都心存喜爱与怜惜,但黛玉之情更专一执着。黛玉对宝玉情深,便将自己的心思和情感都集中在宝玉身上,会因不安而不断以“金玉”之说来试探宝玉,问宝玉有没有“暖香”来配宝钗的“冷香”,在误会宝玉因宝钗冷落自己时悲泣葬花,吟咏《葬花吟》。黛玉在看待世间万物时往往以自己对宝玉的情感作为出发点,移情于物,专注而热烈。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一观点。黛玉情感细腻而丰富,并非只将感情专注于宝玉一人。她为免落花遭人践踏脏污,便为其立花冢以葬花,她有感于身世飘零、寄人篱下,便作《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以抒己志。黛玉也会将情感寄予在世间万物之上,是和宝玉相同的广泛之爱,而非单一的选择。
四、【2024朝阳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2分)
(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4分)
(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4分)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1】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取材于《战国策》)
注释:【1】长安君:赵太后幼子。
【答案】(1)(李充)劳:劳心、操劳。(苏轼)劳:使……勤勉。
(2)示例1:选择李充的观点: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材料②中说,做子女的遇到父母的做法不正确,应该想办法委婉提出来加以劝谏。可见爱他就要为他劳心。
示例2:选择苏轼的观点: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如材料③说,如果勉励他努力学习,不断向好,这就是君子之爱;如果只是溺爱、骄纵,这就是小人之爱,是无原则的迁就。
(3)触龙的观点与苏轼的观点相符。触龙劝说赵太后为长安君做长远的打算,让他到齐国去做人质,勉励他承担国家的责任,将来就能让他自立于赵国。这样的爱就是苏轼所说的,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
五、【2024丰台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②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③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④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1】原宪。宪摄【2】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3】。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1】过谢:探望。【2】摄:整理。【3】病:困窘。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危邦不入          
②危言危行
(2)上述①-③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在“邦无道”时应该怎样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3)你对材料④中原宪“甘贫”的做法是否认同,请结合上述几则材料或《论语》相关内容简要回答。(5分)
11.(共10分)
(1)(2分)①(1分)危险 ②(1分)正直
(2)(3分)①归隐; ②以做官领俸禄为耻; ③行为正直,言语谦逊谨慎。
【评分标准】3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3)(5分)
答案示例1:我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原宪秉持老师孔子的教导,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原宪因天下“无道”而隐,不做官领俸禄,虽“贫”但不违“仁道”,也不失志,“贫而无怨”,本质上还是在“学仁道而行”。
答案示例2:我不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孔子虽然教导原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孔子自己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为施仁道改变社会而努力。原宪也应向孔子学习,努力推行“仁道”,而不是独善其身。
【评分标准】5分。有看法,1分;结合《论语》内容并分析,4分。
六、【2024石景山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判断甲、乙是《红楼梦》中的哪两个人物,将人物的名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选文一
【甲】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乙】“嗳哟”了一声。【甲】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选文二
【甲】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乙】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甲】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
【甲】        【乙】        
(2)下列表述不符合“正邪两赋”说法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价值……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
B.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红楼梦》第二回)
C.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脂砚斋)
D.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红楼梦》第二回)
(3)你如何理解《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正邪两赋”的特点?请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选文中涉及的人物除外),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5分)
1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宝玉袭人(每空1分,共2分)     
(2)B(3分)
(3)“正邪两赋”指丰富复杂的人性,“正邪两赋”之人善恶相兼,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真的人物”。(1分)王熙凤的性格就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她阴险恶毒、见利忘义,如毒设相思局,几次耍弄心怀不轨的贾瑞;如弄权铁槛寺,为了3000两银子,间接逼死了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另一方面她又聪明能干,在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诸事井井有条;而且人情练达、幽默风趣,如笑称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不失机智和体贴。(“正”1分,“邪”1分,结合故事情节各1分。)
七、【2024门头沟区高三一模】
1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1)《红楼梦》中有不少与“作诗”相关的情节,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等,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深刻?请简单介绍情节,并说明理由。(4分)
(2)有人评价《红楼梦》中小说人物所写之诗是“按头制帽”。请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一联,谈谈你的理解。(6分)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林黛玉)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薛宝钗)
11.(1)答案要点:
理由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小说主题、典型环境塑造等角度写。 (评分标准:情节2分,理由2分。情节泛泛而谈,与后面理由无勾迹只分别赋1分。 (2)答案要点:
“按头制帽”中“头”和“帽”分别指小说人物形象和作诗内容、作诗风格,而“按和“制”是指作者曹雪芹为塑造小说人物而在特定场景、情节中精心设计诗歌。
示例:林诗写满纸抒写自我怜惜之词,一言愁一言愁之多,这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孤独抒写的淋漓尽致,
这是贾府中其他女子所没有的。而第二句可通过只语片言“谁”能包了解她写内心忧愁以塑造她的寂寞和无人理解,而反问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将林黛玉的那特处境及多愁善感通过诗歌传达,所谓按头制帽就是如此。
薛诗写淡到极致反而显得花朵更加娇艳,都写白海棠,她在“白”中看到了花的“艳一个“更”突出肺宝钗对淡然素雅之美的追求。愁情过多哪里得到如玉般无痕的温润平和之美,以反问加强对情感宣泄过于浓郁的不认同,女子应追求如玉般平和温润。以花写己,尽显宝钗独有的封建闺秀典范的形象。(评分标准:理解、诗句翻译或分析、人物形象各2分,意思对即可)
八、【2024平谷区高三一模】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②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③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
④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公冶长》)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患所以立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不易得也               贤贤易色
C.有美玉于斯             先王之道,斯为美
D.求善贾而沽诸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3分)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漆雕开对出仕没有信心,孔子对此却感到高兴。结合选文内容,说明原因。(4分)
11.(10分)
(1)(3分)C(C项,指示代词,这;A项,“立”和“位”古通用/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容易/交换(轻视);D项,好的/善于)
(2)(3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3)(4分)
示例1:漆雕开表示没有信心,是对出仕能力没有信心。孔子认为做官最应该担心的是自己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能力,他因漆雕开对自身从政的素质高要求和严于律己感到高兴。
示例2:漆雕开表示没有信心,是委婉地表示不急于出仕。孔子认为学业有成却不急于出仕做官,难能可贵,他为漆雕开以修身为要和笃志求学的精神感到高兴。
漆雕开的“自知”,2分;孔子因为漆雕开的“自知”而高兴,2分。意思对即可。
九、【2024房山区高三一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了人物的身世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1)《桃花行》(节选):“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这些诗句隐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2)《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桃花社”起社后,众人以“柳絮”为题作词,抒写个人情志。《临江仙·柳絮》一词中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两句隐含了小说中词作者怎样的追求?请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15.(1)【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小说中诗作者林黛玉的性格:这些悲叹的诗句,让我们联想到原著中如下情节,初秋夜,黛玉看到窗外雨打竹摇,想到自己与宝玉的姻缘难测,写下了哀怨的《秋窗风雨夕》,这隐含着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或:这些自怜的诗句,与原著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沼陷沟渠”暗合,隐含着黛玉以死与命运抗争、不甘受辱被污的“孤标傲世”的刚烈性格)。(2分)“花自媚”与原著中黛玉蔑视功名富贵、不与世俗合污的行止相吻合,隐含着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2分) 命运:诗句中的“泪干春尽花憔悴”隐含着黛玉夭亡(或:爱情无果而终)的命运,据原著,黛玉本是三生石旁的绛珠仙草,她来到尘世是为还泪的,泪干是其夭亡的预言(或:泪干是她与宝玉爱情无果而终的预言)。(2分)
【评阅建议】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小说中词作者薛宝钗有想凭借外力登上自己向往的权势顶峰(或:借助外力成就自己、实现自身价值)(1分)和过上富贵的上层社会生活(或:做一个大家族的主母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的追求,(1分)这些可以从她想通过选秀进宫得到证明,(1分)还可以从她想借所谓的“金玉良缘”之说煞费苦心地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得到证明。(1分)
【评阅建议】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标题: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文件大小: 15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复习: 名著导读《资治通鉴》《梦溪笔谈》
高中古文化常识集锦及专题练习
高中必修教材古代文化知识清单
2023年北京市十区高三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2023年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练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训练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高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0题
2023届新高考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数字有关的文学常识(100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名著阅读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六大类148道
高中名著导读
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错误
2022年上海市高三一模《红楼梦》题型汇编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
2022届高考模拟最新试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试题分类名著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红楼梦》阅读汇编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名著《红楼梦》、《论语》汇编
2021届新高考各地高三试题文言文文化常识汇编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150题(高考文常必备)
2021届高考复习:古代文学常识复习填空练习
《平凡的世界》知识点梳理
古代文化判断题100练
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汇编
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
高考名著《红楼梦》复习ppt课件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17-2019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教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历届古文化常识真题探究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终极预测50题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
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含例题)
2018年高考复习系列--专题:文化与文学常识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与文化常识(2015-2017年)
高三名著阅读主要答题方法归纳总结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2017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45页)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