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单元练习 >>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6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in)     惭怍(zuo)      邑庠(xiang)     夭阏(e)
B.坳堂(ao)      觞客(shang)    万椽(chuan)     泠然(ling)
C绸蝉(tiao)      迂讷(le)        神祗(qi)        角斗(jue)
D栉比(jie)       觇视(chan)       沮丧(ju)         咫尺(zhi)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培风                B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C.手栽举,则又超然而跃       D.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狡黠   殒落   撩拨    峦壑竟秀  B.瓦釜  欷歔  惨怛  目不交捷
C.赏赉 翕辟   交衢    倾城阖户  D.雷霆   彷徨  恸哭  奇货可居
4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食饱之状)
B恐进之亦兴阑矣(兴趣高涨)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确实)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         并受促织恩荫(得到恩惠荫庇)
D.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倘)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劣弱不中于款               ①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②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②试使山东六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A两个“款”相同,两个“度”不同      B 两个“款”相同,两个“度”也相同
C.两个“款”不同,两个“度”相同    D.两个“款”不同,两个“度”也不同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C.飞鸟为之徘徊               D.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7.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C.得佳者笼养之                D.细疏其能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宋荣子犹然而笑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B.不知其几千里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因取书进之
D.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对下列句中的括号处补充的省略的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游人往来(虎丘),纷错如织。
C.欲居之以(之)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D.毅遂设拜,君亦拜,命(君)坐于灵虚之下。
10.下列句子为被动句的一项是
A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           B 抚军不忘所自。
C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D.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二、课内阅读(17分,除15题外,每小题3分)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mi),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爱好      B.此物故非西产      故:本来
C.因责常供        责:责备      D.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考取
I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昂其直,居为奇货              B.景从云合
C.于贬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D.旬有五日而后反
13.对下列加点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一头进                  ①假此科敛丁口
②令以责之里正              ②成不敢敛户口
A两个“以”相同,两个“敛”不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敛”也相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敛”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敛”也不同
1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早出暮归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1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试使斗而才——(上司)试着让促织角斗,却非常聪明。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于是被狡猾的差役报上去让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C.冀有万一之得——也许还有万一能找到的希望。
D.宰严限追比——县官定了期限,严厉追逼。
16对选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岁征促织,是造成官吏和百姓痛苦的根源。
B 促织本不是陕西特产,华阴令为了讨好皇上,进献了一只,从此成为惯例。
C市中游侠儿故意抬高市价是每责令进献一头就使好几家人破产的原因。
D.成名被迫充当里正,被岁征促织弄得耗尽家产,后来困缴不出促织,被逼得“惟思自尽”。
三.课外阅读:(19分)
杨烈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来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库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官员任职期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中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卜。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1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
A.县为贼所得矣:表被动
B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粮食
C.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替、帮助
D.有以弱弓射贼者:“有以”与“无以”相对,指“有用来…的办法”
1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
①兵与财皆无      ②无长少必周而均
③刺史上侃之功    ④与其死于城上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9.下列语句中“其”不作代词的是(     )
A.盖将掠其玉帛            B仓禀皆其积也
C.其必济                  D.其帅,希烈之婿也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
A.既又将盗陈州:这里是侵袭的意思。    
B. B.俘累其男女:读lei,用绳索捆绑。
C.乃徇曰:向众宣示。             
D.有蜚箭集于侃之手:“蜚”通“飞”。一种小型的箭。
下列各句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21.无长少必周而均(     )(2分)
A.没有年长的,即使是对年少的也一定照顾周到均匀。
B死了年长的,就对年少的照顾周到而且一视同仁。
C.无论是年长的年少的,一定照顾周到均匀。
D无论是年长的年少的,都一律围在他们周围进行平等照顾。
22.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2分)
A,你是县令,敌军到来你应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B.你是县令,敌军到来你可临时担当太守之职;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你的职责。
C.国君是一国之主,敌军到来时可用太守来抵挡;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太守应尽的职责。
D.国君作为一国之主,敌军到来时应当防守;力量不足,死于战场,也是职责所在。
23.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写李侃在杨氏开导、鼓励、协助下,率领群众,坚持抵抗,保住了项城。
B.全文写杨氏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开导鼓励李侃,并协助他发动群众,坚持抵抗,保住了项城。
C.全文写李侃能接受杨氏的主张,在抵抗斗争中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
D.全文写杨氏在抵抗斗争中,有勇有谋,与软弱无能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节选)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情随境生。诗人先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借着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文心雕龙·物色篇》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讲的就是这由境反意的过程。在古典诗歌中这类例子很多,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闺中的少妇原来无忧无虑,高高兴兴地打扮了一番,登上翠楼去观赏春景。街头杨柳的新绿忽然使她联想到自己和夫婿的离别,这孤单的生活辜负了大好春光,也辜负了自己的韶华,她后悔真不该让夫婿远去了。这少妇的愁是由陌头柳色触发的,又是与陌头柳色交织在一起的。这是诗中人物的随境生情。诗人自己随境生情,达到意境浑融的例子,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崔颢《黄鹤楼》:“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类诗里,诗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观物境触发的,由境及意的脉络比较分明。有的诗更写出情意随着物境的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柳永《夜半乐》情随境生,这情固然是随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已有了,不过隐蔽着不很自觉而已。耳目一旦触及外境,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
意与境交融的第二种方式是移情入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物境遂亦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意。葛立方《韵语阳秋》说:“竹未尝香也,而杜子美诗云:‘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雪未尝香也,而李太白诗云:‘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杜诗中的香竹、香雪,显然已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使它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具有浓郁的诗意。
诗里移情入境的例子很多,如李白:“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待酒不至》)杜甫:“乙。”(《春望》)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长相思》其一)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赠别》)辛弃疾:“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马无言定自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这些诗句所写的物境都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是以主观感染了客观,统一了客观,达到意与境的交融。
移情入境,这境不过是达情的媒介。谢榛《四溟诗话》论情景关系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培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于它的媒介物,这就是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产生诗的意境。至于哪一类情胚借哪一类景媒表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中国诗歌常借兰以示高洁,借柳以示惜别,外国就不一定如此。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习惯。《诗经》里用石表示动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孔雀东南飞》则用石表示坚定:丙。
意与境交融的第三种方式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上面所说的情随境生和移情入境,那情都是诗人之情。物有没有情呢?应当说也是有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的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这固然出自人的想象,但又是长期以来公认的,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与诗人临时注入的感情不同。我们不妨把它们当成物境本身固有的性格和感情来看待。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所说:“身即山水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澹而如睡。”明沈颢《画座》也说:“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他们指出四时之山各自不同的性情,要求作画时既画出它们不同的形态,又画出它们不同神情,以达到形神兼备。作诗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有的诗人长于体贴物情,将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陶渊明和杜甫在这方面尤其突出。陶渊明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发潭州》)“丁”(《春夜喜雨》)“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后游》)都达到了物我情融的地步。
陶渊明《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青松即渊明,渊明即青松,“语语自负,语语自怜”(温汝能:《陶诗汇评》),诗人和青松融而为一了。
又如杜甫的《三绝句》之二:“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24.在文中甲、乙、丙、丁的方框中填入恰切的诗句。(6分,选填两项,各3分)
甲                 ,                      。乙                              ,                                      。
丙               ,                。                ,                。丁                     ,                       。
25.文中所说的“情随境生”包括的两种情形是:(4分)
(1)                        ,(2)                       。
26.请你另外举出两个“移情入境”的例子。     (4分)
(1)                                                                   
(2)                                                                   
27.用简要的话解释“移情入境,这境不过是达情的媒介。”(3分)
答:                                                                 _
28.“体贴物情,物我情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分)
答:                                                               __
29.根据文意,在文末补写一段话,对杜甫的《绝句(之二)》略作分析。(4分)
答:                                                                  
五.作文:(60分)
30.阅读下面这则寓言,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猴子捡到一把刀,但是,这把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它跑去请教砍柴人:“告诉我,你的刀为啥那样锋利?”“我把它在石头上磨过。”“磨过就行吗?”“磨过就行。”猴子高兴地跑回去,拿起刀就在石头上使劲地磨起来,一直把刀口磨得差不多和刀背一样厚,等它再去砍树时,不用说,就更加砍不动了。

参考答案:
1~10:BBABD  ACADA
11~16:CCCDAA
17~23:ABCDCAB
24.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丙: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5.(1)诗中人物的随境生情;(2)诗人自己随境生情。
26.27.28.略。
29.诗人体贴鸬鹚那种近人又畏人的心情,向它表示亲近,欢迎它常来做客。诗人和鸬鹚达成了谅解,建立了友谊,他们的感情交融在一起。
30.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及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六单元提高训练2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下一、二、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