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6


150分)

一、选择题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险xìn  舟(biǎn  xuán

B石(chí)   酒(shī)   zhuó)   tiáo

C妇(lí)    马(xǐ)     袅袅niǎo   jí)

D.寂liáo  zhǎng  首(yǔ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邃  窈窕  祚薄  山川相缪     B.盘桓  桂棹  壬戍  夙婴疾病

C.狡龙  肴核  旌旗  沐浴清化     D.睿智  希冀  苍海  升斗之禄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兄嫂是依

①    无意于人世矣  ②慈父见背  ③并令守汝丧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⑤寂寞而莫我知   ⑥而今安在  ⑦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⑧急于星火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②⑤⑦⑧     D.④⑤⑥⑦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如此孩提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可冀其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句中的“其”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其又何尤?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⑥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⑦其然乎?其不然乎?               ⑧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唯其所愿。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⑩\      B.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⑩\

C.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⑩\       D.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⑩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溪诗序》是韩愈为《八愚诗》写的序。文章以一“愚”字贯穿全文,把写景、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赤壁赋》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后而写的。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C.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被看作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李密在《陈情表》中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陈情于表,写得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D.《祭十二郎文》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侄儿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写得凄恻动人,感人肺腑。

7.对下列句中遣词用字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句中用“诚”和“虽”这两个表假设的连词,表达了作者舍侄而旅食于京师的痛悔;“万乘”与“一日”两个数量词前后相对,突出了作者与其贤侄之间的深挚情义。

B.“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一句中的“超”和“混”两个词,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傲慢和蔑视权贵的清高。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句中的“纵”和“凌”一气相承;“浩浩乎”、“飘飘乎”相映相生,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之乐。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句中的“舞”和“泣”都是使动用法,很形象地描绘出箫声的悲哀凄凉,烘托出作者惆怅失意的心境。

8.对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我在你死后)未能靠着那棺材亲自为你入殓,在你落葬时又未能亲临那墓穴。

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但因为祖母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很微弱,她活着的时间也不长了,随时都可能死亡。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实在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一点没有增与减。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酬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当曹操攻下荆州,打下江陵,顺着流水向东行进时,大船不畏千里之远,一路旗帜遮盖了天空,曹操又对江酌酒(恳求上天保佑),又舞起剑来边喝酒边赋诗,那实在可称得上是一代豪杰啊。

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完成910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千树”、“星如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元宵佳节满城花灯和满天焰火的情景。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通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玉壶”指月亮。

D.“蛾儿雪柳黄金缕”用三种当时妇女插戴的妆饰品来代打扮漂亮的观灯妇女。

10.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着力渲染极其热闹的气氛,意在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性格特征。

B.这首词的结尾用意不在说自己通宵千百次地追寻一个怎样的美人,而是用来寄托自己决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孤高心志。

C.“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落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建功立业,实现理想就要耐得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

D.辛弃疾这首词一反豪放激昂的风格,显得委婉含蓄,但同样出色动人,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化。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0~27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3n斜坡,山坡)。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甲)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乙)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丙)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豹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水神)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丁)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同“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警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从原文抽出的句子,这个句子应放在______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2.“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A.现在正是傍晚时分,拿出网来就可以去捕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的鲈鱼,但从哪儿弄到酒呢?

B.现在正是傍晚,抛出网去捕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产的鲈鱼,看看从哪儿弄到酒吧。

C.方才傍晚的时候,拿鱼网打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的鲈鱼,但从哪儿弄到酒呢?

D.方才傍晚时分,已经用鱼网打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就像松江的鲈鱼,回头看看从哪儿弄到酒吧。

13.“归而谋诸妇”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回去的路上,(我)跟道旁打鱼的妇女商量商量这件事。

B.(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这件事。

C.(我)回家后跟妇女们商量这件事。

D.回去的路上,(我)跟路边的几个妇女商量这件事。

14.“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我)反而登上船,把它开到水流中央,听任它停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B.(我)反而登上船,任船儿在水流中漂游,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C.(我)返回去,登上船,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D.(我)返回来,登上船,任凭船儿在水中飘荡,它停在什么地方,(我)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15.请从写作时间、活动范围、所写景物、所写内容等方面的异同,与《前赤壁赋》(即课文《赤壁赋》)作一比较(写出三个方面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12分)

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舞足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阶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出,对于自然节奏须多少加以形式化。最原始的伴歌的乐器大概都像澳洲土人歌中指挥者所执棍棒和妇女所敲的袋鼠皮,都极简单,用意只在点明节奏。《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之说,与澳洲土人风俗很相似。

诗乐舞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了。

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Botocudo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Ballad(民歌)一字也兼含歌舞二义。抒情诗则沿用希腊文Lyric。原义是说弹Lyre琴时所唱的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客”。“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有是以乐调名诗篇。

诗乐舞这三个成分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诗经》的诗大半都是有乐的,但有舞的除颂外似不多。颂的舞已经过朝廷乐官的形式化,不复是原始跳舞的面目。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

16.对“风雅颂以音别”中“音”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曲的乐调    B.文字的读音    C.文字的音韵    D.乐曲的旋律

17.下面可作“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诗经》的风、雅     ②诗经的颂诗    ③《楚辞》九歌    ④汉人乐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抒情诗一词在欧洲,其原义是指一种有乐器伴奏的歌曲。

B.汉魏乐府的“鼓吹”、“清商”等,既是乐曲名,也是诗篇名。

C.乐府诗还不像唐宋诗那样是一门独立于音乐舞蹈之外的语言艺术。

D.古代的“歌”与“谣”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音乐而后者没有音乐。

1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里的“颂”是一种由舞曲发展起来的诗歌。

B.中国旧有徒歌与乐歌的区别,徒歌理应出现在乐歌之前。

C.现在乐队指挥用的小棒,也许带有原始的伴歌乐器的痕迹。

D.诗歌、音乐、跳舞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艺术。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21分)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辉煌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了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20.“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中的“弓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二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排比句来解释“我不重要”的教育,说明这种教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从四个方面列举了“我很重要的理由,请分条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我对自己小声说”到最后“响亮地宣布”,是一个由小声到大声的转变过程。试问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12分)

24.默写(任选四句)。

______            __,水波不兴。

__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________                                  

________                                    

⑤臣生当陨首,________                            

25.用“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一个民族对待祖宗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祖宗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表现出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

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________                                        

                                                                      

                                                                

26.给下面的报道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

位于桂湘黔交界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小木桥最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岜团风雨桥名列其中。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座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的木桥,采用人畜分道设计,它在木桥立体功能分工方面属国内外首创,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了解,世界上桥梁的立体功能分别出现在钢铁运用于桥梁建筑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那个时期建成的罗马尼亚克拉依沃娃公路铁路两用桥,就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立体功能分工的桥梁。然而同一时期在中国桂湘黔交界的三江县,侗族的能工巧匠却不用一根铁钉,完全用木头建成了这座50米长的人畜分道的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C  5A  6A  7B  8D  9B  10C

二、11.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还原句子的能力,实际上也是语句衔接能力的测试。还原到B处与上下文衔接紧密:上承“山”(断岸千尺),下启议论抒情之辞(由“水落石出”知季节变化之快,发“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议论和感慨)。如嵌入A、C、D三处,与上下文皆不衔接。

12.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及辨析句意的能力。比如“今”字,一般说来,译为“现在”应无问题,但在这句话中显然不行。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有“夸张”意味,有“就在刚才”(“特别接近现在”的意思)之意。这样的用法在课文《鸿门宴》中已经出现过:“吾属今为之虏矣!”根据语境,译为“现在”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而有“就在眼前”“眼下”的意思,也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再有“顾”字,在这里表转折,不能译为“看”或“回头看”。另外,从文意上看,显然是已经捕到了鱼,而不是“现在”去打。所以A、B、C应排除。

13.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句意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是受语境制约的。苏轼兴之所至,想到饮酒来助游览之乐是很自然的。但是向哪里去寻呢?他既不能向道边的渔女或是妇女商量,因为这是不符合情理的;也不是回家跟“妇女们”商量,因为后文写道“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显然只有一妇人而已,这个妇女不是他的妻子更是何人呢?

14.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词的古今异义及翻译句子的能力。“反而”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中“反”是通假字,意思是“返回”。由此要排除A、B两项。C项缺“放乎中流”意思,也要排除。

15.时间:两赋写于同一年;前赋写于初秋,后赋写于初冬。

地点:都在赤壁;前赋限于舟中,后赋主要在岸上。

景色: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景。

内容:前赋主要谈玄说理,后赋侧重叙事写景。

情怀:前赋旷达,后赋虚无缥缈。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比较阅读要有比较点,在可比之处(同或异,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设点比较。本题已给出某些比较点,故不再展开。比较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鉴赏,对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有很好的效果。

三、16A  17D  18D  19D

四、20.“弓箭”指别人的批评

21.是忽视个体的成绩、忽视个人价值的。

22.①对父母而言,我们是父母慈爱的对象、幸福的中心、成功的寄托。

②对子女而言,我们是子女的靠山、生活的慰藉。

③对朋友而言,相交多年,密不可分。

④对事业而言,我们是创意、设想的主宰。

23.是作者包括我们逐渐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五、24.①清风徐来②寄蜉蝣于天地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⑤死当结草

25.不仅体现在一个民族祖先遗产是否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上。

26.“侗族巧创世界最早木头立体交”

六、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及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六单元提高训练2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下一、二、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