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30


 一、(21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组(    )

  A.坳堂(āo)    夭阏(yū)        沟壑(huò)  通衢大道(qú)

  B.朝菌(zhāo)  靓妆丽服(jing)   角斗(jué)   瓦釜(fǔ)

  C.蓬蒿(gǎo)   属而和者(hé)    泠然(líng)   御风(yù)

  D.斥鴳(ān)    迁徙(xǐ)        觞客(shāng)  晦朔(suò)

  2.选出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    )

  A.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的六首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C.古人常以官职称谓人物,如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故人称“韦苏州”。

  D.“觞”是洒器,“觞客”之“觞”有劝人饮酒之意,“飨”为“设酒宴招待”。如《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祭文中的“尚飨”与此同义。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故乡的小河边上的石垅啊,在今天的火红的年代,它早该变成一马平川的丰收田了吧!

  B.很久就听说濮阳的民俗风流,果真是名不虚传了!

  C.一个作家必须能够上天入地、天马行空似地进行形象思维。

  D.他想看看村外是否有着岗哨,而他一无所获。

  4.将下面五句话填入文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_______,______。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______,______,_______。在清晨的阳光下,幻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②天放晴了  ③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④太阳出来了  ⑤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

  A.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③①⑤    D.②④③⑤①

  5.没有语病句义明确的一句是(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有名的钢琴变奏曲。

  B.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

  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只。

  D.“团结”,他扬了扬手里的一沓“大团结”,“先讲这个‘团结’吧。

  6.关于唐传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传奇是在元朝志怪、志人等笔记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是作家有意的创作。

  B.唐传奇,即唐朝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语言较为通俗,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

  C.唐传奇的题材十分广泛,多为爱情故事、神怪故事、豪侠故事、历史故事等,思想内容丰富,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D.唐传奇是中国小说的萌芽阶段,它的语言风格、艺术的表现手法对宋代的话本、明清的小说影响很大。

  7.读下面唐代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战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句写黄昏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斗转星移,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威迫之感。

  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联营的壮士临危不乱,极短时间准备就绪,单等军令下达,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迅速、戒备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的艺术手法,形成跌宕起伏、读来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滚绣球],回答8~9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8.对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的意思是:都说天地间自有公理在,如日月当空,对人间善恶分得清清楚楚。

  B.“有鬼神掌着生死权”的意思是:都说鬼神无私,主持正义,能依人善恶来定生死不会使好人蒙受冤屈。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是说天地鬼神放弃原则,顺从和助长恶势力,却不肯帮助善良蒙怨的人。

  D.“两泪涟涟”的意思是:面对这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我哭得泪流满面又有什么用呢?表现窦娥的反抗心理。

  9.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窦娥那善良的心一直相信天地间自有公道,为善的应享富贵又寿延,作恶的应受贫穷更命短;作者借窦娥之口发出了惩恶扬善的呼喊。

  B.黑暗的现实,不得不使善良的窦娥对天地鬼神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清浊不辨,善恶颠倒;也是作者借窦娥之口对社会黑暗、公道无存发出的指责。

  C.无助无奈的窦娥,终于懂得了自己恶运的根源,原来是统治者在顺水推船,怕硬欺软;作者让她指天骂地,起来反抗,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严正警告。

  D.善良的窦娥,呼天喊地:不要欺软怕硬顺水推船枉做天地,能有一天惩治恶人和无心正法的官吏;也是作者借此表达对黑暗吏治的斥责。

  在《虎丘记》中,作者游兴甚浓,然而当他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时,却出现了“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况。于是作者叹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回答10~11题

  10.选出句子与“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甚矣,汝之不惠!

  11.联系全文,结合作者的思想,谈谈对“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的理解。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2~15题。

《重读大师》序(节选)

  《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的释义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简言之,成为大师,有两项条件:有造诣、被尊崇。于是,大师的存在,便决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存在。他们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人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当我们站立在国家图书馆望不到首尾的书柜旁,我们会感到一种阅读的恐惧,读书越多,恐惧便越深,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过了,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当文学家面对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当哲学家面对庄子和尼采,当经济学家面对马克思和萨缪尔森,他们都可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像孔子说的:“予欲无言。”大师的存在足以令后人乱了方寸,就像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有的新见都不过是未被揭露的重复,所有的正确都不过是未经觉悟的谬误。我们已经失去了偏执一端向这个世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预先就看到了那种挑战的徒劳和可笑。”我们实在不能断定大师的存在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

  朋友说:“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这确是悖论。大师活水般的思想成为经典,其经典又在时间中风干成僵死的教条。对经典的阅读,永远都不可能是平等的交流。在阅读开始之前,阅读者便带有了明显的期待心理和意向性,而这种不平等又往往导致对思想的误读或者原意的遮蔽。然而,我们却大多是这样过来的,在自以为是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大师的改写。与其说是对真理的向往,不如说是对权威的崇拜——大师的名字成为符号,它使我们皈依了传统的拜物教。

  如前所说,大师的叙述记录了人类的灵魂史。经典则是大师们的精神遗嘱。然而,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品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以绝对看相对,我们感觉不出自身在变,反而觉得大师在“变”,他们在世人心目中所处的位置,除了与其本身的“含金量”有关外,更与阅读者的精神状况有关,即:所谓大师,实际上是经过阐释的大师——这涉及到接受美学的范畴。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显得尴尬而可笑。这样讲可能极端了一些,但至少,大师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比如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因而我们说,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而后人超越了时代的困囿反观大师时,大师也已不再是个体化的大师,而是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在时间中经历着升值/贬值的自然过程。

  于是便有了“重读大师”这个理念。“重读大师”不仅仅是一种“动态”,更是一种“常态”一一这样的“重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就不会是一次性的,而应是时时发生的。我们在重读中领悟了历史的述说,在传统中寻找了“对应的力量与智慧”,在这种颇富“时间差”效果的重读中,后人不仅“打捞”和发现了已逝的英灵,更能发现自我,体会对既往的生命拥有裁判权的那份愉悦,体会到“现代人对历史的胜利”。“重读大师”,完全可以衡量出一时代的思想水准与社会开放度,衡量出文化发展的平均值。于是也便有了《重读大师》这两本书(中国卷和外国卷)。……

  12.面对大师,人们为什么会出现“失语”现象?(不超过2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朋友所说的“纪念碑令我望而生畏”是悖论,请用你自已的语言把作者想表达的“悖论”的具体内容表述出来。(不超过4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何理解“大师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说“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的意思是大师既高不可攀又深不可测。

  B.“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指的是那些乱了方寸的后人,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C.“‘重读大师’不仅仅是一种‘动态’,更是一种‘常态’”一句里的“更”字用得不太妥当,因为根据文中的解释,两者本质上说的是一回事。

  D.第四节末尾的两个“衡量”说实际上隐含了这样一些信息:有的时候,人们只能按照统一的理念解读大师;说“打倒一切”固然过激,但“怀疑一切”却大有必要。

  E.《重读大师》的外国卷应当比中国卷更具有审美价值,因为素来有“距离产生美”之说。

  四、(5分,每小题1分)

  16.默写

  ①________,壮士听而下泪矣。

  ②圣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

  ③远而望之,如__________,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④故天子一跬步_________,不可忽也。

  ⑤风之积也不厚,则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17.庄子认为“无己、无功、无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追求的理想,而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无己”,比较两者的人生观,谈谈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题目自拟,要有明确的观点,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答案与提示】

  一、1.B(提示:A.中“夭阏”的“阏”应读(è),“沟壑”的“壑”应读(hè);C.中“蓬蒿”的“蒿”应读(háo),“属而和者”的“和”应读(hè);D.中“斥鷃”应读(yàn),“晦朔”的“朔”应读(shuò))    2.D(提示:祭文中“尚飨”是希望死者来享用的意思)    3.B    4.D(提示:按逻辑顺序)    5.D    6.D(提示:《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学课本惟一的一篇,对唐传奇应有所了解。A、B、C、分别介绍了它的内容、语言、手法,D项错,唐传奇应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阶段)    7.C(提示:由“候”字可见“行动迅速”分析不当)

  二、8.D    9.C    10.D(提示:D为主谓倒置A、B宾语前置,C判断句)    11.作者与友人同登虎丘,本来是想欣赏虎丘的明月清歌。但“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作者因而感慨系之,发誓去官以后,一定要来虎丘听歌赏月。怎样理解作者“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等看似闲笔的描写呢?一种看法认为,这里表现了对封建官吏的批判,表现了老百姓对他们的憎厌和鄙视。并且认为作者希望去官听曲的愿望,反映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以“横”、“俗”写封建官吏差役,十分恰切。但恐怕作者这里侧重的并不是批判“乌纱”、“皂隶”,而只是遗憾自己由于戴着乌纱帽而失去了听美妙清歌的机会,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任性、不愿为官的心情。袁宏道一生,几次辞官,遍游各地名胜,不愿受官场拘束,热爱自然山水,强调独抒性灵。因此以解官称“吴客”为幸事。最后以呼月而问,既表达了作者实现宿愿的欢快之情,又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的中秋月夜和对月而誓。

  三、12.因为“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了,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    13.大师的著作记录了人类的灵魂史,确是经典;这经典又使得“交流”不平等,可能导致曲解    14.既为大师,本身的“含金量”是不争的事实;但受时代、读者等因素的影响,大师的升值与贬值现象也不可避免    15.B、E

  四、16.①飞鸟为之徘徊  ②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③雁落平沙  ④皆关民命⑤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五、17.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及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六单元提高训练2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下一、二、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