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学习方法 >>高考应试指导 >>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5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
       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
       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辨析并修改病句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
       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道试题,18分。
       这一题群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
       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
       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
       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
       考常用词语的运用。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
       考常见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
       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
       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3道试题,12分。
       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
       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
       例:2003年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
       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④筛选文中的信息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古代文阅读6题,20分
     (1)试题的基本特点:
       ①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
       所谓“浅易”,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
       ②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年的5道选择题,有3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
       例:2003年第15、16两题: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资治通鉴·唐征入》)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
       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
       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Ⅱ卷。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
       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
       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
       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
       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Ⅱ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四)写作(60分)
       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
       二、复习建议
       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
       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
       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
       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
       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
       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
       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
       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
       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建议注意事项猜想
高考如何审题、签题、检查及答题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四大特点及答题规范
2023年高考后期备考注意事项
2023年新高考语文考前答题指导
高考最后一个月复习要注意事项
高考复习的三条黄金规律
高三学生及家长注意事项汇编
高考各科蒙题技巧
高考语文考前对照自查表
高考第三轮复习注意事项
新高考语文考前50项对照自查表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三第二轮复习的五大逆袭策略及复习法则
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预测
高考语文重点题型解题思路+答题模板ppt课件
高考报考要注意事项
高考考前复习方法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策略与建议
高中语文学习策略
衡水中学学习的九种方法
十年高考阅卷总结:语文丢分的五个地点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学习总结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三点
给2020届高考考生的建议(全国卷语文)
高考考前语文知识梳理与重点把握
高考语文高分实战建议
2020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方向及考查重点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三语文第一课
高考临考60条行动清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之考前叮嘱
中高考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
高效推进语文二轮复习高三语文各知识板块复习备考pptx课件
高考状元分享:高考语文144分的学习经验
高考最后冲刺学习指导
高考答题注意事项
得语文者得天下
高考语文常见丢分现象及对策
中高考语文应试套路
新课标高考语文复习思路及答题要点(浓缩精华版)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资料——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
2016年自主招生五大变化十大要点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