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必修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1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
 
第6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 重点解析:
1. 关于作者及作品
施耐庵(1296~1370)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元至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卒于明洪武初,年七十五。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 分析林冲的性格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陆谦、富安追到沧州陷害他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后来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陆谦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例如: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又如: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分析风雪的描写的作用:
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7课《失街》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明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秀作风与马谡轻敌自恃、违令拒谏、死守教条的严重错误。
2. 体会以生动情节和人物语言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和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关于作者及作品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曾参与《水浒传》的撰写。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内容
1. 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2. 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
3.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
4. “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2. 它长于描述战争,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3. 它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作者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
4. 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二. 重点解析:
1. 赏析人物性格
(1)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对于这种优良作风,作者在字里行间是流露出赞赏的。《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在《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使得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更有魅力。
(2)马谡:轻敌自恃,违令拒谏,死守教条。对这种严重错误,作者是加以谴责的,但是他犯错误之后能勇于承担责任,不为自己开脱罪名,这一点是较可贵的。
2.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1)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让正比对反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以马谡的三次“笑曰”表现他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
(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
3. 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井然有序
《失街亭》这个故事,人物众多,矛盾复杂。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孔明为中心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所以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 难点解析: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一节文字。特别是神态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征、处境、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诸葛亮斩马谡前后,感情错综复杂。第一次,他听了马谡的临终嘱托与哭声后,想起往日二人的深厚情谊,鼻子一酸,流泪了,但此时“叱左右推出斩之”,忙抹去泪,“挥泪”二字用得准确。第二次蒋琬的劝阻,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所以“流涕”说:“合当斩之”。悲哀程度又深一层。第三次“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之时,“孔明大哭不已”。痛惜、悔恨、内疚、自责,这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这是作者最成功的一笔。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理,交代)。
    B.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C. 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指脖子和手脚都短小)。
    D. 好歹(无论如何)要结果(结束)他性命。
2. 选出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词不同的一项(    )
    例:星夜差人去禀孔明
A. 即四面皆下。      B. 魏延冲右突。
C. 以其心          D. 魏延引兵
3.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例:前锋破敌,乃偏裨
A. 孔明急唤入问   B. 此乃天赐
C. 视,乃魏延也   D. 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不明
4. 根据章回小说回目的特点和课文内容,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配对的一项是(    )
    A. 高衙内父子施毒计         B. 贼高俅遣人下沧州
C.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D. 陆虞候设计害教头
5. 对小说中“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赞赏说写出了神韵。对此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A. 一个“紧”字,写出了风狂雪稠,写出了大雪的气势。
  B.“紧”字一语双关,象征黑暗势力对林冲的迫害加紧了。
    C. 通过通感手法,把视觉转化为感觉来写。
D. “紧”字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
6. 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B. 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
    C. 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冲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囚犯。
    D. 表明此时的林冲有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软弱性。
 
二. 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拔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
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
事。”
7. 文中的“三人”是指(次序不对不要紧)                                  
8. 从整段话可看出:“这条计”是指      ;它“好”就好在          
  9. 文中出现的人物①~⑨已作了归类,选出正确的(    )
A. ①⑤⑦/②④⑨/③⑥⑧
    B.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 ①⑥⑧/②⑦⑨/③④⑤
10. 上题这样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11. 从这个分类能看出《水浒》在写人方面有什么特点?
                                                        
  12. 这段文字反映的情节在林冲性格上的发展变化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7题。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① 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② 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③ 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④ 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⑤ 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⑥ 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⑦ 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⑧ 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下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⑨ 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将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3. 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        
B. 丞相何故多心
C. 丞相尽意指教                      
D. 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4. 文中出现人物①~⑨已作了归类,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①③④⑥⑨ / ②⑤⑦⑧   B. ①②⑤⑥⑧ / ③④⑦⑨
C. ②④⑤⑨ / ①③⑥⑦⑧   D. ①③⑤⑦⑨ / ②④⑥⑧
15. 从这个文段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16. 和文中画线句子意义相近的另一句子是         
17. 为什么王平要“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
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 信:再宿。④ 拏(ná):纷乱。⑤ 即刑:接受刑罚。⑥ 榜(péng掠)用棍子鞭子打。⑦ 坐名相索:点名要你。⑧ 警厮仆:叫起仆役。
1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之语,(董)谈吐豪迈。
B. 董按膝雄谈,(董)惟敬听而已。
C. 隔院为生父居,(佟)心惊疑,近壁凝听。
D.(生)寻弓觅矢,以备盗攻。
19. 董生起初很“自负”,但是这个人也不是没有优点。正是他的优点,使他的性格能够发生变化。你认为他有哪些优点。
答:                                                     
20. 佟客这个异人,有哪些可贵的性格特点?
    答:                                                     
21.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答:                                                     
22. 不写佟客是怎样使盗贼逃窜的,只写“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这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C   C项:“惊”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为名词用作状语。
3. B   例句“之”,译为“的”是助词,A项代词“他”;B项是助词,“的”;C项代词“他”;D项主谓间助词,不译。
4. C
5. D
6. C
 
二. 阅读题
(一)
7. 陆谦  差拨  富安
  8. 用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  烧死林冲不留痕迹(罪证),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为烧了大军草料场而落个死罪
  9. A
  10. 分类主要是依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差拨是实现陆谦阴谋的直接献计人与执行者,语言表现出邀宠、摆功,①⑤⑦处合适;陆谦是奉命来谋害林冲的头目,为人狡诈、谨慎,故②④⑨处合适;富安是走卒,说话处处随和逢迎,故③⑥⑧合适。
  11. 人物语言已具个性化。
  12. 陆谦等人的谋害触发了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性格转变。
 
(二)
13. C    14. D    15. 答:人物描写个性化。    16. 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17. 答:表现王平为人谨慎,处处以大局为重,他深知马谡用兵之误却无法制止,只得禀报孔明。
 
(三)
18. D
19. 董生知道天外有天,虽然自负但是并不自满,渴望向强手学习,此其一;其二,他是孝子,父亲遇难,他挺身而出,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20. ① 他极其谦虚,深藏不露,毫不张扬;② 他择徒有标准,“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并且要作实地考察;③ 对于值得信任的人,他挺身而出,锄恶护良。
21. 人家谦虚不能自负,越是有本领的人越是谦虚。
22. 使佟客显得非常神奇,给读者留下想像余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知识点梳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1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后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含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含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获奖)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及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内含专项练习)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课时)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