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20


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提炼论点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因此在提炼中心论点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
所提出的观点要合乎客观规律,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要防止以偏概全,防止因表述不周全而产生消极的作用。
观点正确,这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许多同学以为这条标准非常容易达到,但往往因为考虑问题不够周密,致使所写的观点似是而非。
【例】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而后做作文题目后面的训练题。
阅读以下的文段,而后根据文段后的要求做作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一犯错,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人都会仰望着他。
子贡的这句话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仍然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请以“错误”为话题,作一篇九百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训练题:
以下是围绕作文话题“错误”所编写的几个中心论点,请在正确的中心论点旁边打钩,在错误的选项旁边打叉。
A.人人都会犯错误,位高者犯错误,大家马上就能看见,所以要立即改正错误。    ( )
B. 犯错误在所难免,只要勇于改正错误,人们仍然会敬重他的。                  ( )
C. 只有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成熟。                            ( )
D.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犯错误。               ( )
E. 文过饰非,则欲盖弥彰;知错必改,则善莫大焉。                            ( )
F.人人都会犯错误。                                                         ()
【题目分析】
A项观点失之偏颇。说位高者要立即改正错误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错误马上会被大家发现,那么如果不会马上被发现的错误是否要立即改正?既是人人都会犯错误,那么一般人是否也要知错就改?
C项说法不够完整,应该改为“只有在不断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成熟”。
D项说“任何时候”范围太大。在认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误;对于明知是错误的事情,我们不能明知故犯,重蹈覆辙。
F项指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没有指出人们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因此可能起了消极的作用。
【答案】×∨××∨×。
(二)扣题。
扣题即紧扣文章标题,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话题作文还要紧扣话题。
【例】
下面两小题的A项都是引自2003年优秀高考卷《公生则明》的分论点,B项都是修改句,你认为各小题的原句和修改句那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A.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
B.人们首先要做到不以亲疏论是非好坏,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
②A.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B. 历代圣贤无不力求为人公正而不偏私,所以他们能够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正确的处理。
【解题分析】
两小题所引的句子都是文章的分论点。除了观点正确、深刻、新颖和语言通顺以外,紧扣中心论点也是分论点的写作要求。而这些要求就是比较原句和修改句好坏的标准。
【答案】
①B项更好。因为感情固有亲疏远近之分,这是难以避免也不必“克服”的。关键是不能因为感情亲疏影响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②B项更好。因为A 项是承接复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明古圣贤的公正不偏私的做法。目的是引出事例论证。而B项是因果复句,说明公正不偏私是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和处理的原因,这就更加扣紧题目“公则生明”含义,更加扣紧文章的中心论点和“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话题。
【说明】
两小题的A项都有语病,语病其实也是表意不正确的一种表现形式。
①“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这一短语的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此处的“克服”是“克制”之意,要改成“克服偏爱或疏远的情感”
② “历览古来圣贤人”一句的“人”字多余。这句话与李商隐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的前一句结构相似,字数一样,但根据文章上下文来看,这里凑足七字并没有造成句式齐整的修辞效果,反而造成语病,因此“人”字应该删去。
“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这两句话缺少主语。
短语“在对事物……”中的“在”字若是介词,则缺少介词的宾语;若是副词,则时态有误,因为“在”是“正在”之意,不能用来说古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英语的时态变化来思考问题。
建议改为“历来圣贤无不在评价事物的问题上,力求客观公正”或“历来圣贤,无不力求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深刻。
深刻,指文章的观点鞭辟入里,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反映生活的哲理;能使读者深受启发和教育。
深刻的见解往往是作者从平凡的事件中发现的生活哲理,或者是针对社会莫衷一是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正确看法。
要使观点深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善于观察和思考,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哲理。
2.       以小见大,透过一件事情,发现隐藏其中的社会本质问题。
3.       关注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关注生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
阅读以下的材料,而后根据文段后的题目作答。
靠山的某村庄,八路军解放后的几年来,工作一向很难开展。某次,区干部到该村布置工作,决定某日召开村民选举大会。但是,届时村民都不到会,区干部询问理由,村干部畏畏缩缩地说:“今天是十五,大伙都给‘白毛仙姑’上供去了......”区干部便追问了“白毛仙姑”的详情。
据说,这个“仙姑”浑身长满白毛,在一个山洞里,她法力无边,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区干部估计 “白毛仙姑” 可能是一个什么野兽,被村人误会了,或者是敌人玩弄的破坏阴谋。
于是决定到奶奶庙捉鬼。当晚,区干部和村里的锄奸组长携带武器,隐蔽在奶奶庙神坛西侧的暗处,等烧香上供的人走后,约有三更多天,果然见到一个白色的“物件”走进庙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她用手去抓供桌上的供献。正回身欲走时,区干部从暗中跃出,大呼:“你是人是鬼?”“白毛仙姑”一惊,突然发出狂叫向来人扑去,区干部发了一枪,“白毛仙姑”倒在地下,却又立刻爬起来,狂奔而下。区干部和村锄奸组长尾随着追出,穿过树林,爬上了山,过了几个悬崖峭壁,便看不见那白色的“物件”了。正在踌躇中,隐约地听见有小孩哭声,仔细地窥看,在黑暗的山沟尽头有火光如豆,闪闪灼灼,神秘可怖。区干部仍然勇敢追寻,便看见一个阴暗深邃的山洞,“白毛仙姑”正躲在一角紧抱着自己的孩子—— “小白毛”。
原来,“白毛仙姑”是靠山村里一个老佃农的孤女。九年前,她才十七岁,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看上了。于是地主借讨租为名,阴谋逼死老农,抢走女孩。地主始乱终弃,奸污这个女孩使之怀孕之后便要另娶新人。在筹办婚事时,阴谋害死该女。有一善心的老妈子得知此信,就于深夜中把女孩放走。女孩逃出来后,茫茫世界,不知何往,后来找了一个山洞便住下来,生下了小孩。她在山洞里生活了几年。由于少吃没穿,不见阳光,不吃盐,全身发白。因为去偷奶奶庙里的供品,被村人误为“白毛仙姑”,奉以供品,而她也就借此度日。至于抗战爆发、八路军来到、“世道”改变等,她做梦也没有想到。
后来村干部把“白毛仙姑”救出这阴暗的山洞,让她在灿烂的阳光下,过上真正的“人”的生活。
【问题】下面是从上述材料中提炼的观点,其中见解最深刻的一项是:(  )。
A.反对封建迷信,不要误信关于鬼神的传说。
B.大胆质疑传说,认真调查求真。
C.只有推翻封建社会,穷人才能翻身得解放。
D.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解题分析】
以上四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这些观点都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揭示了事件的某些本质特征。A、B两个观点,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提出观点的,C、D两项反映的是社会制度的大是大非的问题。而D项以对比的方法,从一件事情中归纳出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大主题,揭示了两种社会的本质问题。因此这一观点是非常深刻的。
【答案】D。
以上材料是解放前在晋察冀边区流传多年的河北民间传奇故事。许多人对此故事只是置之一笑,但是延安鲁迅文艺学院贺敬之、丁毅等人独具慧眼,他们一听到这个传说,就立刻于1945年集体创作了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白毛女》。故事逼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
同样的,我们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应该如贺敬之等人一样,善于捕捉生活中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瞬间,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提炼出中心论点。
【例】
读下面的作文题目,而后完成作文题目后面的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而后根据要求作文。
多年来,武侠小说一直成为青少年的阅读禁区。2004年11月出版的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首次选编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小说的节选部分,这引发了强烈争鸣。有关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要求:你对金庸等人武侠小说作品片断入选高二《语文读本》有何看法?请以 “阅读武侠小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训练题:
下面是以“武侠小说热”为话题拟定的中心论点,其中立意最深刻的一项是(   )。
A. 多读武侠小说会产生消极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为武侠小说热浇水灭火。
B. 积极引导青少年读好书,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趣味,让阅读武侠小说的热火逐渐熄灭。
C.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鉴赏品位,促使青少年远离武侠小说。
D. 精品武侠小说同样吸收了经典名著的精华,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要把指导青少年阅读经典武侠小说纳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正轨。
【附】参考资料:
1.赞同《读本》编辑选编金庸等名著选段的人的观点:
武侠小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因素,精品武侠小说也是继承中国古典名著精华的汉语优秀作品。精品武侠小说不仅情节结构十分精巧,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而且还将众多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
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
精品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辉,他们所具备的忠孝仁义的传统美德和刚强不屈、勇武豪迈的民族气概与当前社会上那些只讲肝胆,不分是非甚至横行霸道的哥们习气具有本质的区别,值得弘扬。
而且,多年来武侠小说鱼龙混杂、畅销不衰的事实,也向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研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吸收此类作品精华,并且用民主与法制的尺度来认识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辨清是非,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2.反对把武侠小说编入语文读本的人观点:
语文教材应当承载高雅文化,不应当入选宣扬“怪力乱神”的通俗文化。
高中阶段是一个性格成熟时期,学生自制能力差. 读武侠小说弊大于利,甚至有害无利。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这类小说首先强调的是个人行侠仗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正义、公道,往往由一些侠客义士所掌握,看不到社会机制的作用。这种武侠精神、江湖情义与今天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如被选入教材,会对给学生原本浓厚的江湖兴趣火上浇油,而且原来还有些学生对武侠小说不感兴趣,如果让教材上的课文勾起“研究”的兴趣来,那就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
其次,金庸等人笔下的人物,大都把习武行侠作为人生的主要内容,很少见他们有正当职业。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通过各种神奇的经历成为“侠之大者”。这种虚无的武侠人生,虚妄的故事情节势必误导学生,使一些学生为了寻找奇遇良机而把光阴浪费在幻想里。即使学生不会耽于幻想,也会沉迷于小说的“刀光剑影”中或男欢女爱的脉脉温情中不能自拔,从而不思学习影响了前途。
再次,武侠作品一般都宣扬因果报应等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思想。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思想道德意识都是极为有害的。
3.面对激烈的争辩,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一些教研员的说明:
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一位语文教研员说,《读本》还不能等同于必修的教材,只是教材的一个补充部分。但不能因为有金庸的作品入选,就认为这是鼓励中学生阅读武侠、言情小说的信号。
【解题分析】
A、B和C三项都把武侠小说一律视为糟粕。D项提倡要正确指导青少年学生在课外阅读精品武侠小说,这种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经典武侠小说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并且主张把指导青少年阅读经典武侠小说纳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正轨。这就可以让高中学生明白在民主与法制时代应该如何认识武侠精神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明白在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因此D项的观点较为深刻
【答案】D。
【注】
1.关于精品通俗小说吸收了经典名著精华的问题的一点补充说明。
①美国人理查德.凯勒.西蒙在《垃圾文化—通俗文化与伟大传统》(关山译)一书中做了具体的阐述。他列举大量西方通俗文学如《兰博:第一滴血》、《星际旅行》和《星球大战》等分别与欧洲古典名著如《伊利亚特》、《格列佛游记》和《仙女王》(文艺复兴时代的史诗)等作比较,指出优秀通俗文化经典著作无一不与古典名著有着渊源关系,如果能够指导学生明白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就会使学生对“敬而远之”的古典名著产生兴趣。
②《水浒传》被人们称为早期的武侠小说。有人认为金庸小说从形式上脱胎于水浒等侠义小说,但与水浒有着根本不同的内涵。水浒对英雄人物做了大量以强力取胜的非理性的描写。金庸却是借助章回小说的形式,虚构历史画面,来写具备一切现代人特征的人物。其小说的核心就是对理性的描写,以及对江湖上理性和反理性的一种胶着状态的描写(见《金庸小说的读书笔记》 http://www.sina.com.cn  02/11/25 17:55   新浪读书)
③有人从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说唱艺术式的戏剧结构、叙述角度、视觉运用、描写手法和世情小说题材的选择等六方面将金庸小说的创作手法与《红楼梦》作了具体的比较,论证二者的相似处。其中关于视觉运用一章,引用《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宝玉的眼睛勾勒林黛玉形象的文段与金庸小说中通过段誉眼光描写萧峰形象的一段作比较,阐明其人物肖像描写手法的相似处。(参看《金庸小说与〈红楼梦〉几点比较》作者:林瑟橄榄树文学社发行)
2.关于通俗文学的教育功能的一点补充。
鲁迅先生说:“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寓教于乐是优秀的通俗文学的特点。因此,明代通俗文学研究者冯梦龙指出当时的通俗文学——说书艺术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咏《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有的人认为用并列式的结构方式组织分论点,很难使文章写得深刻。这是因为一些人在安排分论点时,只注意事物表面的不同,没有注意深入事物内部,对相类似的事物作同中求异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而后从中提取不同的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因此他们只是单纯地按照时空顺序或者不同行业顺序安排分论点,使文章显得比较肤浅。
【友情提示】
    在编写并列式的分论点时候,要注意分论点之间要有内容实质和意义上的不同,而不仅仅是时空等表面形式上的不同。否则文章的分析则比较肤浅。
【例】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而后做选择题。
材料一: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候就替人放牛。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儿时的一位穷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犹豫再三,还是让人传他进来。
那人一进大殿,即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起当年饥寒交迫时大家同甘苦共患难的情形,心情很激动,立即重重封赏了这个老朋友。
消息传出,朱元璋的另一个老朋友也来了,他高兴地在金殿上指手划脚地说道: \\\'我主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红草带下肚子里。\\\' 当着文武百官,\\\'真命天子\\\'朱元璋哭笑不得,只有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把他轰了出去。
材料二:
    南京某报纸在几年前曾刊载了一篇骇人听闻的消息:“一台沙松冰箱爆炸”,并配以现场照片。这一突发的意外事件,给了沙松冰箱厂来说一个沉重打击。沙松冰箱厂领导及时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的结果,即:爆炸电冰箱的箱门被炸破了,但冰箱仍在制冷,这是用户将乙烷气瓶放入冰箱而引起爆炸。这个调查结果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使企业摆脱了窘境。
〖训练题〗
   下面是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归纳提取出来的论点,其中议论较深刻的一组是:(  
A.中心论点:
我们必须注意说话的艺术,才能办好事情。
分论点:
①古代许多能人智者善于说话,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②今天许多成功人士擅长说话艺术,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B.中心论点:
不仅要敢说真话,还要善于表述真话,才能办好事情。
分论点:
①真话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选择艺术的表述方式,才能达到说话预期的目的。
②说真话也要分析听话者关心的问题,选择最佳的表述角度,才能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C.中心论点:
        无论在什么场合和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分论点:
①古时在朝廷中,人们需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②现代在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中和新闻报道中人们也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解题分析】
   A和C项只着重从时间不同上把两个事例分类后作重复的分析议论,两个分论点从同一角度论述相同的道理,显得说理不充分而无层次感。而B项对不同事例给人的启迪做分析比较,把相同点作为中心论点,不同点作为分论点,这样从两方面论证论点使得事例给人更多而且更深刻的启迪。
【答案】B。
(四)有现实意义。
    即观点要有针对性,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上述关于武侠小说进高二语文读本的问题曾在很大的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针对这个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五)新颖。
    立意的新颖和深刻一样,都是衡量优秀文章的标准。
    新颖,就是文章提出的观点具有独到之处,而且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能让读者为之耳目一新,产生新的感受和联想。例如上面关于武侠小说首次进高中语文读本的事情,本身就是新鲜事情,反对此事的人持传统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支持者用新时代新视角,预见到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中生大量接触通俗文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因此只能因势利导,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种观点就是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例一】以下是根据作文题目“位置与价值”(2005年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所拟定的中心论点,你认为其中较有新意的中心论点有哪些(   )。
A.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位置,而要实现各自的梦想与价值必须努力拼搏
B.     一个人无论最终他成功与否,只要为了自己心中的位置不停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C.     认清自我,审视自我,就能找准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D.     不要立志争夺高的位置,而要立志创造大的价值。
E.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身居高位,就应该创造相应的价值。
【解题分析】
    以上A、B、和C项都是常见的观点,而D、E项是针对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投机钻营、跑官买官现象和尸位素飧者增多的情况而发表的议论,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例二】下面是从“愚公移山”的故事引申出的几个中心论点,其中最新颖的观点是(  )。
A.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B.持之以恒,努力奋斗,去实现我们新时期的宏伟目标。
C.合理利用山林资源,因地制宜,天人和谐,双赢互利。
D.只要心诚,就能感动群众,团结群众,共同实现新时期的伟大目标。
【解题分析】
    以上A、B、和D都针对“新时期”的事业提出对策,都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从故事归纳出持之以恒、克服困难、诚心能够感动群众的思想意义的写法已经不够新鲜。而C项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不提倡盲目移山,主张天人和谐,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资源。这种观点更有新意。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材料作逆向思维时,要慎重,所提出的新鲜观点要有充分根据,使人信服,尤其是要能够折服判卷老师,否则为了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那将非常危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叶敬之《豫让行刺》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鲁迅《鸭的喜剧》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赏析题之语言特点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现代文专题训练:叙述特色
高考赏析题专题训练:语言特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杯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高考考前温故小专题:现代文阅读(小说)全题型练习
2022年北京高三上学期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文学类比较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文学类阅读选择题专项突破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备战2023年高考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必刷题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式与技巧
高考复习:(文学类、实用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押题)
2015届高考最新模拟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