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2-27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向1   小说
 
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现在是秋天,风舔光了树上的叶子。他看见自己家的房子闪烁在那片树林里,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顺子自出生起至上高中,就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都是靠种地为生的,每天早上,屋外树上的鸟儿一开始喳喳,他们就起了床,孩子们背了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一把钥匙就丢在门槛下,全村人都可合法地使用,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用完了,要回家去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取壶水给我捎来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样子就好像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有了门槛下那把合法的钥匙,锁在村子里就成了风景的一个亮点,有了另一种耀眼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子的父亲几年前就逝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顺子的母亲还是习惯将钥匙放在门槛下。顺子明白,母亲是怕自己在地里忙了,他回来进不了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就病倒了,村子里的人帮忙将顺子的母亲送到了县医院。当医生告知顺子他母亲的病情时,顺子呆住了。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
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哪来这么多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救母心切,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曾带顺子去过他家,同学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很有钱,他家的保姆就是顺子同村的人,就在前两天,他的同学告诉他,他们一家要去国外旅游。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本能地将手伸向门槛下,门槛下没有钥匙,他便顺手按下了门铃。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没有动静。
在确定屋里没有人后,顺子从身上掏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
一切都是那样顺利。顺子将钱全都拿了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想了想,又放了一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欲出门,看见柜子上有纸笔,抖动着手,又不知怎的,他写了四个字:窃钱救母。他想,同学认得他的笔迹,便没有留名。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现在顺子借着黄昏的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性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还是那把,三年呀,难道这把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黑边相框里……
那天晚上,是顺子这三年来睡的第一个好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顺子从卧房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表情由吃惊变为惊喜。“顺子,你回来了?”
这女人是同学家的保姆,她怎么进到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那保姆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孝子。村主任便安排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不,今天轮到我了。”
保姆说完,就开始扫地抹桌子,并不无内疚地对顺子说:“你的同学……从国外来电话说我不该报你的案……说你留了字,三年后你就会赚到钱还他,我弄得你三年无法赚钱……”
顺子在抹泪,那泪越抹越多,他不知道当时是保姆报的案,他说:“不,你做得对,我做错了,我没用合法的钥匙开门……我用犯法的手段也没有救活母亲……”
保姆说:“不要哭。”
顺子抹干眼泪继续说:“但是,这三年我也赚了,赚到了比钱还贵重的东西,我懂了: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守法和生命一样重要……”
这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合法的钥匙,每道门上都有一把锁。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子因偷盗被判刑,三年过后他回到村子,虽然看见自家房屋时有些慌张,但走到自家门前时仍非常自信能摸到钥匙。
B.顺子因同学家保姆的举报被判了三年半的刑,保姆认为自己不该报案,一直内疚不已,因此主动到顺子家打扫卫生弥补过失。
C.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插叙了顺子因偷钱为母亲治病而被判刑的事件,巧妙地促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颇具匠心。
D.小说的侧面描写非常成功,顺子的同学就是借助保姆的话出场的,他认为顺子根本不是偷盗,会赚来钱还给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C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和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此类题目是综合性考查题,往往从小说的内容、行文结构、情感主旨、艺术手法与特色等方面命题,选项常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进行表述。本题中AB两项从内容方面命制;CD两项从写作手法与内容相结合的角度来命制,考查了插叙、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此类题的错误选项往往表现为对文本的情节、人物关系、主旨等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有出入,或者拔高、贬低了文中人物形象,或误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生判断时要抓住关键点,仔细辨别。
2.小说结尾描写顺子看到的画面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呼应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村里人回家从门槛下取钥匙的画面呼应标题。(2)印证主题。印证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要用合法的钥匙开门的主题。(3)首尾照应。和文章开头部分的第三、四段照应,反映顺子生活的村庄民风淳朴依旧,一片和谐。(4)以景结情,丰富了人物形象。以和谐的画面反映了顺子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顺子的形象。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命题着眼于全篇小说,考查结尾的作用。结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涉及,结构分析往往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结合在一起考查,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特点不是很鲜明,则会在选择题中考查;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如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的第(2)小题就考查了考生分析小说的明暗线索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
3.小说写顺子刚回到家时感到“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你认为最后他是否会在村子里待下去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  顺子会在村子里待下去。(1)记忆美好。顺子和父母在这个村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记忆美好,值得留恋。(2)顾虑消除。顺子不愿在村子里待下去是害怕村民瞧不起自己做过盗窃犯,而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村民都原谅了他。(3)被人们的行为感动。村主任派人隔段时间打扫一下顺子家,让顺子心存感激。(4)乡情依旧。村民家依然门上有锁,门槛下有钥匙,淳朴依旧,亲切依旧。
示例二  顺子不会在村子里待下去。(1)自卑心理。顺子毕竟曾经是个盗窃犯,从监狱里出来,自觉和村里的守法村民不是一路人。(2)心愿已了。顺子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老屋已进,相框中的母亲已见,心愿已了。(3)内心愧疚。用犯法的手段没有救活母亲,留下来会不断触及内心的伤痛。(4)已无亲人牵挂。顺子的父亲早早去世,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也已经去世,他无所牵挂。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探究题常见的探究方向有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对小说构思(如情节安排、结尾效果、某一段落的合理性)的不同看法、对小说内容(或人物,或标题)的探究分析。本题属于探究多方观点类题,在高考中,该类题常要求结合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等说明某个观点,解题时一定要明确探究角度,观点鲜明,能够自圆其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预谋犯
契诃夫
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有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和一双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一头蓬乱的浓发已很久没有梳理,看上去像一顶帽子,使得他的面容越发显得阴沉。他光着脚。
“丹尼斯!”审讯官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本月七日,铁路看守人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是这样吗?”
“啥?”
“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
“没错,是这样。”
“好。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
“啥?”
“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
“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俺们拿它做坠子……”
“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
“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还说俺瞎扯哩……”
“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
“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
“你装什么糊涂!倒像是昨天才出生的,或者从天上掉下来的。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掉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许多人就会丧命!你就成了杀人凶手!”
“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老爷,俺干啥要去害人?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谢天谢地,好老爷,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
“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
“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
“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您说啥?”
“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
“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俺们的恩人——上帝知道,该让谁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啥也不懂,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您再记上一笔,老爷,他还扇俺两个嘴巴子,一拳打在俺胸口上。”
“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
“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
“哪个米特罗凡?”
“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他在俺们村编大渔网,卖给老爷们。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
“你听着……刑法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听明白了吗?明知!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是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
“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
“行了,你住嘴吧……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
“俺可以走了吧?”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
“不行。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
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
“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
“住嘴,别碍事。”
“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
“住嘴!”
“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②“你哪怕用树条抽我一顿,可是得有凭有据,凭良心……”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刻画了丹尼斯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①贫穷。穿着打补丁的裤子,光着脚。②邋遢。蓬乱的浓发很久没有梳理,看着像戴着一顶帽子。③愚昧。不知道自己已经犯法,在审讯官面前一副冷漠的表情。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着眼于全篇小说,要求概括主人公丹尼尔的性格特征。赏析小说的形象,包括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命题角度多侧重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解题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和他人的评价;对于次要人物形象和物象,命题角度多侧重对其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从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小说主旨等角度思考。欣赏作品形象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5—6分,考生要重点复习。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1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了丹尼斯对审讯官的反驳,表现了丹尼斯和审讯官认识上的差异,突出了丹尼斯的愚昧。
2丹尼斯认为审讯官对自己的审判不公正,依然认为自己没有犯法。
解析第一个问题,细读句子,很明显这是语言描写,然后再看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发现还有神态描写。表达效果则可从对人物的刻画的角度分析。第二个问题,要注重把握丹尼斯的心理,明确丹尼斯说这些话表达的意思,如“可是得有凭有据,凭良心……”说明此时丹尼斯不满审讯官的审判结果。
 
 
第(2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要求分析的语句一般含意丰富,对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内涵主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瞻前顾后,分析言外之意。具体而言,首先要抓住被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中的“有凭有据”“凭良心”,这两个关键词表明丹尼斯认为审讯官没有证据,审判不公正;其次要抓住被分析语句运用的手法,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后要联系语境或文本内容,不要单纯地只解释字面意思,要理解语境意,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明确指出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第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丹尼斯和审讯官之间有何矛盾请简要分析。
丹尼斯认为自己是为了钓鱼才拧掉枕木上的螺丝帽,又没有害人,所以不犯法,并且别人也拧枕木上的螺丝帽,他认为自己当然也可以;审讯官认为拧掉枕木上的螺丝帽是违法的,丹尼斯是知法犯法。
4.小说中审讯官三次让丹尼斯“住嘴”,他说这话的原因不尽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次,审讯官认为丹尼斯是在装糊涂,认为他明知道拧掉铁轨上的螺丝帽是犯法行为,却在法庭上喋喋不休地说自己什么都不懂。②第二次,审讯官认为丹尼斯碍事,是在胡搅蛮缠,已经告诉他他要坐牢,他却说还要赶集去要账。③第三次,审讯官已经实在没办法忍受丹尼斯,对丹尼斯完全失去了耐性。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看这三次“住嘴”出现的语境,根据审讯官说话的背景和具体的话语来分析原因。比如第一次,背景是审讯官说按刑法规定丹尼斯的行为要被判刑,丹尼斯说自己无知无识,审讯官说“行了,你住嘴吧……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审讯官这样说是认为丹尼斯是在装糊涂。之后的两次也可以照此方法分析。
考向2   散文
 
散文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文学样式,2017年高考有多套试卷考查散文。高考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如关注乡土文化),拯救意识强(如关注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分值在20分上下浮动,考题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理解词句的意思、分析概括文意内容、分析结构作用、鉴赏表达技巧和探究评价是命题的重点;坚持“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不论是有关内容、结构的题目,还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都与主旨密切相关。
虽然小说仍然是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体裁,但不排除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考查散文的可能性。题型设置可能会采用小说阅读一客观两主观的命题形式,也可能单纯考查主观题。句意理解、句段作用、内容分析仍会是命题的重点,“主题辐射”仍是命题的重要原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寂静的声音
【美】戈登·汉普顿
①“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暨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在1905年提出的警语。历经一个世纪后,这一天已经比先前近得多。今日,宁静就像濒临灭绝的物种。城市、近郊、乡村,甚至最偏远、辽阔的国家公园,都避免不了人类噪音的入侵,而在洲际之间往返的喷射机,也使得北极无法幸免。此外,对抗噪音与维护寂静不同。典型的反噪音策略,像是耳塞、噪音消除式耳机,甚至噪音削减法,都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们无法帮助我们重建与大地的感情,无法帮助我们聆听大地的声音,大地却是不断在说话的。
②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们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危机,就必须永远改变现今的生活方式。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爱护大地,寂静正是我们与大地交流的重要管道。
③不受打扰、宁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尽情诠释它们的意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早在人类的噪音存在以前,这世界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远远超越人类语音的范围,就连抱负最远大的音乐演奏也无法比拟,但我们的耳朵早已完美地演化出聆听这些声音的能力,像是瞬间吹拂而过的微风暗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春天的第一声鸟啭预告着大地即将再度转绿、蓬勃繁衍,迫近的暴风雨承诺会驱走干旱,变换的潮汐提醒我们天体的运行。这些体验都能帮助我们找回与大地的情感,了解我们过去的演化。
④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它就像时间一样,不受干扰地存在着。我们只要敞开胸怀,就能感受得到。
⑤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寂静就像炭火的余烬能够传播。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寂静有可能失去,却也能够复得。尽管大多数人以为寂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其实不然。要体验寂静使心灵富足的奇迹,一定要先听得到它。
⑥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打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寂静也是一群飞掠而过的栗背山雀和红胸鸸,啁啁啾啾、拍拍扑扑的声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⑦你最近听过雨声吗?美国西北部的大雨林,无疑是聆听雨声的好地方。其实雨季的第一种声音并不是湿淋淋的雨声,而是无数种子自耸立的树上掉落的声音,很快跟随而下的是轻柔飞舞的枫叶,它们就这么静静地飘下,宛如冬日驱寒的毯子覆在种子身上。但是这场宁静的交响乐只是前奏而已,等强烈暴风雨的前锋抵达后,就可听到震撼人心的演奏,这时每一种树都会在风雨交加的乐声中,加入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即使是最大的雨滴也可能没有机会撞击地面,因为高悬在头顶三百英尺处的厚密枝叶与树干,会吸收掉许多水分……一直要到这些高空海绵变得饱和之后,水滴才会再度形成与掉落……撞击较低的枝丫,再如瀑布般坠落在会吸收声音的厚密树苔上……接着轻轻掉至附生性的蕨类上……然后扑通一声无力地滑进越橘类的灌木丛里……再重重在坚硬结实的白珠叶上……最后无声地压弯山酢浆草苜蓿般的细致叶片,滴落地面。无论日夜,在雨停后,这场雨滴芭蕾总会再持续一小时以上。学¥科网
⑧柯赫发展出能辨识病因的科学方法,回想起他的那句警语,我相信寂静未受遏阻地消失,就像煤矿坑里用于侦查瓦斯的预警金丝雀,是一个全球性的警讯。我们如果不能坚决抵抗噪音,对大自然的寂静不断消失的情形置若罔闻,在面对更复杂的环境危机时,又怎么可能处理得好呢?
(原文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该句将大地发出的声音比拟为“说话”,赋予大地以人的情感,传达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尊重、热爱,生动地表达了维护寂静的重要性。
2.分析⑤段画线句“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在文中的含意。
我们只要敞开胸怀,保持敏感的听力,就能聆听得到大自然的寂静之声。寂静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向我们传递大自然的声音。
解析理解画线句的含意必须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层内涵。本句中首先要明白“它”的指代内容,由第⑤段可知“它”指“寂静”,据此可分析两个“找得到”的含义,第一个“找得到”是指我们保持内心的安静,就能聆听到寂静之声,第二个“找得到”是指寂静就在生活之中,它会主动向我们传递这种声音。
3.第⑦段连用一系列动词摹写水滴“滴落地面”,十分精妙,请加以赏析。 
摹写出雨滴下落过程中力度的不同变化,以及时而轰鸣时而轻柔、忽急忽缓的音韵节奏,静中见动,动中显静,体现林中雨滴千姿百态、活泼多变的自然之美。
解析首先要明白动词的使用会使事物富有动态美,这个“动态”包括力度、节奏等方面;然后找出第⑦段的一系列动词:“撞击”“坠落”“滑进”“打”“压弯”等,分析其摹写雨滴哪方面的特点。答题时应先概括内容(从力度和节奏两方面概括),有手法的要答出相应手法;然后答出其作用,这里主要用于刻画形象。&科网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要求赏析摹写水滴“滴落地面”所使用的一系列动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2017《考试大纲》“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板新增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不要照搬词语的字典义,要联系作者情感、主旨内容等综合分析。如本题不能给出每个动词的意思,要概括出所使用动词的共性特点,并交代出体现的林中雨滴千姿百态、活泼多变的自然之美
 
4请结合第⑥段、第⑦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描写寂静的意图。
⑥段、第⑦段所描写的寂静,是大自然中植物、动物发出的最细微的、极富生命力的、迷人的声音;甚至雨声也是绝妙的交响乐。作者以此唤醒人们体验源于自然的力量,呼吁人们维护寂静,重建与大地的感情。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方面是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微观方面是指作者当时的心境(情趣)、影响心境的主客观因素和创作意图等。创作背景往往是解答试题的参照因素,而对于有的题目,如果考生在解答时不顾及这一因素,答题思路就可能失之偏颇。作者的创作意图指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或者说创作作品的用意是什么。本题要求分析作者描写“寂静”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从作者当时的心境出发进行阐发,抓住“寂静”的内涵,不难概括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最后的山
 
我天生喜欢山,却没去过几座名山。面对长白山的时候,我既想走进它,又怕走进它。想走进它,是因为它是我心灵的图腾;怕走进它,是因为深深的敬畏。
雨在这里格外密集。我已在白山市听它喧嚣了三天,每天打着伞在大街上乱走。那个城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座专门卖山货的大厦,里面有长白山的蘑菇、蕨菜、榛子、雉鸡、熊胆、人参,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山珍。我有半天时间待在那里,它包罗万象,像把长白山撕碎了,一块一块、一丝一缕地摆放在商贩的柜台上。我闻到了长白山浓郁的体香。
大雨骤停,我们开始上山。从长白山西麓的入口,走进长白山最原始的那一部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原始森林。它是树编织的自然之初的混沌状态,以古老和沉默,制造出一种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我看见,每一棵树的面孔,都沧桑欲语。每一棵树的身上,都长满了苔藓,披挂着如网的荆藤,却将岁月的负荷一轮一轮盘旋在心里。有的死去了仍英雄般地站着,枝已枯黄了还是那么美。它们是为原始森林做最后的支撑,为活着的树分担霜和雨。
车子在旷古的寂静中盘旋着上升。山的神秘愈加浓重,氤氲如梦,迷茫若仙。一位画家朋友告诉过我,在长白山,海拔不同树也不同,背包里的油彩不够用。我以为他是艺术家的夸张。但当我的脚、我的目光真正抵达这里,才知长白山隐藏了一幅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长的巨大画卷,在这个倒悬的画面里,自下而上呈现出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同艺术大师的杰作,长白山是如此美丽。
然而,凝望长白山山顶的时候,所有人都仿佛被魔或仙引领到一个不可知的所在。目光所及,多是无遮无拦的旷野秃丘。长白山并不是一路都有树,原始的长白山到了高处,已如一只被摘净了毛的公鸡,只剩下一个英俊而孤独的冠了。记得在来的路上,曾看见一大片刚刚倒塌的原始森林。既然数百年的生长能被一场飓风毁于一旦,人类只能眼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枯朽腐烂,那么,长白山山顶这最后的雄冠,也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化为乌有。树的生命是脆弱的,森林并不是海拔多高都可以茂盛地张扬。山下的树因为亲近人类,而被弑杀了。长白山是如此单薄,那一瞬间,我曾在心里感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惶悚。
车子向下,在山腰树最茂密的地方停下,我大声地喊:“东北虎你好!熊瞎子你好!”但是没有回应。这是原始森林,但这里太安静了!我特别想与最凶猛的动物相遇,我觉得如果这时候从森林里走出一只野兽,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会感到亲切。然而,我只惊动了一只小松鼠,它机警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我禁不住想,除了土著的猎人,谁最早走进了长白山?是伐木者,还是采参人?我像是在追究一种责任。这其实并不重要,自然混沌,人也混沌,无论谁先走进长白山,都不会空着手。走进来的人,只有到长白山衰败枯竭的那一天才会住手,才会跪下来为哺育过自己的大山祈祷。建立清廷的爱新觉罗氏,当他们走出山林走进中原时,竟连回去的路径都模糊了。而做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却在长白山下宣布退位。大山之子,并没有走出多远。
如今,长白山不但在中国是最后的山,在世界也是,它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今日长白山的一只鸟,或者一片树叶,都变成人类共有的了,不许哪个人随意拿走。这一切,都因为失去的太多了,才想起严守。然而整个长白山都稀疏了,只有这一小块葱茏,人类真的能守住它吗?
回来的路上,经过梯子河和锦江大峡谷。梯子河是一道欲裂未裂的山缝,下面有哗哗的水鸣声。锦江大峡谷则是将大山打开了,看起来像一句灰色的预言。我想它们能知道下一次火山爆发将会在什么时候,知道人类还能享受多久的宁静。它们会告诉你,原始的绿色已所剩不多,长白山随时都可能从休眠中醒来,如果扰了它的梦,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自始至终,我都是惶恐的。总感觉长白山在动,甚至将要裂开。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览长白山,“我”始终都是惶恐的,原始森林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锦江大峡谷等都让“我”惶恐。
B.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长白山上垂直地分布着犹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C.如今长白山的一只鸟、一片树叶,都是人类共有的,从长白山获取蘑菇、人参、雉鸡、熊胆等山珍是绝对不允许的。
D.本文对长白山美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长白山的地貌特点,表现了“我”对长白山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B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我只惊动了一只小松鼠,它机警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2)长白山随时都可能从休眠中醒来,如果扰了它的梦,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1)这句话写作者在茂密的森林里呼唤野生动物却难以见到野生动物,只看到一只小松鼠,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对长白山野生动物减少的遗憾与无奈。(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为长白山随时都可能爆发,一旦爆发,今天美好的长白山将不复存在。表现作者对长白山生态被人为破坏的担忧,突出作者对长白山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
解析试题设计着眼于对句子深层意蕴的考查。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然后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结合语境和句子的特点,分析其深层意蕴。 第(1)句是描写句,描写了一只小松鼠的一系列动作,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可以看出该句表现了作者在呼唤野生动物时只遇到一只松鼠的遗憾和无奈。第(2)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长白山随时有可能爆发,一旦爆发,今天的美好将不复存在,结合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可以看出该句表现了作者对长白山生态被破坏的担忧及对自然的敬畏。
3.文章以“最后的山”为题,但直到第八段才说长白山是“最后的山”,为何这样安排?
1)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急于了解长白山为何是“最后的山”,欲擒故纵,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2)在写了长白山的荒凉,期待野生动物但它们终未出现,反思进山人的行为后,水到渠成地引出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最后的山”。(3)文章是一篇游记类散文,理应先“游”后“感”,而长白山是“最后的山”这一结论是“我”在游后所感,适宜放在后面。
解析标题是“最后的山”,但文章前七段都未解释,吊人胃口。长白山为何是“最后的山”,需要一定的铺垫,前七段中作者层层铺垫,第八段交代原因,水到渠成。再者,结合游记类散文的特点,先“游”后“感”更合情理,因此将之放在后面更好些。
4.文章表现了作者对长白山怎样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何种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1)赞美之情。长白山有着从温带到极地的如四季一样的自然景观,有着人参等丰富物产。(2)痛惜遗憾之情。长白山的树被砍伐,长白山上的野生动物不复存在,物产失去太多。(3)担忧、惶恐之情。一场飓风能使长白山的部分原始森林毁于一旦,长白山的山地渐渐稀疏,人们无法挽留长白山的美。(4)其中最重要的情感是对长白山生态遭受人为破坏的痛惜遗憾之情。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作品的意蕴指作者想要通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东西,文章显现出的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本文是一篇游记类散文,作者游览中的感受便是文章的意蕴所在。命题着眼于全篇,因此考生需要梳理全篇内容,从中找到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感情。依据散文文化味浓、拯救意识强的特点,结合社会现实,从思想、意识、情感等方面综合考量,本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长白山环境遭到破坏的痛惜遗憾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高考散文类阅读常见考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散文阅读六大考点答题套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复习导图及题型归纳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5页)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35种题型汇总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新高考现代文文阅读常考题型总结
小说中的“伏笔”和“铺垫”和“悬念”的区别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常考经典题型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的叙述角度ppt课件2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题型总结表格化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之戏剧知识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陷阱ppt课件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高考赏析题之语言特点
小说阅读之标题的作用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指导及试题
高考现代文专题训练:叙述特色
高考赏析题专题训练:语言特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汇编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杯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探究小说标题艺术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