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仿写续写改写 >>
《灯笼》仿写指导及优秀范文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5-27


【写作要求】

围绕核心物象写几件事,共同反映一个单一主题或是复杂主题,比如《灯笼》中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笔下的意象】

煤油灯、藕、蒲公英、蜡烛、银杏树、灯、茶壶、棋子(不太合适)、家乡的小溪、爸爸的夜宵、雨伞、大蒲扇、手电筒、布娃娃、糖果、盆栽、镰刀、笔……

 

【写作思路】

全盛兰:以灯的变迁为线索,写几件相关的几件事,来表达亲情的主题。

施雯欣:以银杏树为线索物象,可以写自己和银杏树的渊源及故事,以多棵银杏或一棵银杏都可以。

 

【常见问题】

1、只写一件事。如果只写一件,却用物象为题,那么这个物象一定要在故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事情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比较难找。

2、物象变成了一个背景,很难把这种背景似的物象和最后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常见于只写一件事的。多件事都和这个物象关联的话,就更容易和主旨联系紧密。

3、详略不当,有些段落和物象和主旨没有关系的也写,显得啰嗦没有重点。

4、试图交代核心物象的前世今生,细致而没了重点。

5、主旨模糊。物象只是一个线索,其实应该透过和此物象相关的故事来反映一个主旨。

6、不点题,很可能自己也未能挖掘出来,或者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有障碍。

7、未能区分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借物抒情中物和情只是关联关系。托物言志中的物和志是融为一体的关系,即物的特点就是人的特点,物的品性就是人的品性。

8、开头太长。《灯笼》篇幅很长,用两到三段来开篇引出物象尚可,我们800字甚至只有600字的小文章,也用这样的二三百字来开篇,就显得头重脚轻。

9、描写地过于细腻,由于篇幅的限制,就无法记叙多个事件。

10、错把抄袭当借鉴。

 


【学生作文点评】

帽子

路雨衡

从古至今,人们都尤其喜爱帽子。无论是时代的更替,还是地域的变迁,帽子都永远是人们除了衣裤外最重要的服饰。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年幼儿童,都是十分喜爱帽子的。   

 帽子在我心中占据的位置很微妙,他仿佛如点点繁星,不算大,却散布在记忆中的每个角落,多而密,发着光,发着热。说到帽子,心中便会想到那昼夜屹立在边疆的官兵,心中便会想到那工地上东奔西往的工人,心中便会想到那病房中竭尽全力的医护人员。  

依然记得我那勤劳的爷爷。夏天时无论天气如何酷热,爷爷也总要扛着锄头,头戴着用麦子的秸秆编成的草帽到田地间去耕种。有时我刚好回老家,而家中又没有其他人时,爷爷便带着我一起到田地中。我在田地中东跑西窜,埋头锄地的爷爷,时不时抬头用手擦擦额头的汗水,看见我已热得满头是汗,便将自己的帽子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帽子很透气,我能感受到爷爷那双粗糙的手抚过我的头顶。这帽子一戴便是到了天黑,爷爷终于忙完了,我便小跑上前趁爷爷还没挺直腰起身,把帽子摁倒爷爷头上,爷爷总在这时开心地笑,我也跟着笑了。  

 今年苏州的冬天格外的冷,每天早上上学时,天也还没露出晓色,路边枯草上的霜在灰暗的环境下依旧清晰可辨。虽然距离学校只有700多米的路程,但是到学校时耳朵总是被冻的通红。好在妈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给我准备了一只针织帽,戴上帽子后可暖和了,我仿佛感受到了妈妈双手的温度。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所带的平天冠——前后用珠宝遮住脸,不让人轻易窥见真容,可谓是古今最为霸气的帽子。帝王运筹天下大事,内心之用计,全在珠帘之后,旁人无权得知。如今却是没时间前去博物馆中一饱眼福,可在四川曾有幸见过诸葛亮所创的纶巾,青色丝带编织穿插其中,确有一种隐士出山后也不改变的朴实。他就是顶着这样的纶巾,为明主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突然想到家乡也有武侯祠,里面的纶巾,是否一定也如此漂亮的?但愿吧!  

 可最令人期望,而又令人不得的竟是这一顶“帽子”。李贺为了得到一顶高官之帽,漂泊半生,倾尽心力,写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金句,却依旧不得,终英年早逝。孟郊也追求这官帽,他登科后内心喜悦难胜,挥笔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也渴望这样一顶象征荣光和成就的帽子,无论是未来失意或是得意前路有多少艰难和坎坷,我都不会改变这个梦想。  

 啊,如今的人们是否还有一顶这样的帽子,它能在烈日下为你遮阳,飞雪下为你保暖;你的内心是否还渴望戴上更高的帽子,来满足自己的鸿鹄之志?还有不是满足私心?应该把帽子压低,看脚下,他会向你指出两条路,一条通往家乡,一条通往理想。(点评:最后一句语意不顺。)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帽子,回忆了和爷爷和妈妈的温馨故事,又回顾历史,从秦始皇的“平天冠”写到诸葛亮的纶巾,再到诗人李贺、孟郊向往的官帽,表达了自己有向历史先贤学习,立宏伟志向的人生追求。

短短的一小篇文字,就囊括了亲情和历史;有温馨,有厚重;有温暖的回忆,也有对志向抱负的抒写,内容丰富。

不足:在亲情向历史转化的时候,缺少铺垫和过渡,有些生硬。

 

泥 土

(叶雅杰)

泥土是美好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利。

从小我就喜欢玩泥土,因为那时在乡村,爷爷奶奶要劳作,我便与我的发小一起玩耍,我们穿过马路跑入田野,淌过小溪,采摘柿子,而每每我与他在田野中时,才最开心。

小时候不懂事,一到地中便开始了我俩的“拿手活”——拔秧苗,我与他往往边拔还边唱歌,殊不知这是农民们的立命之本,干这种事实属不对。后来我便与他一同前去之前的农民家中道歉,而他们也是对我们小孩子很好,不但没骂我们,还给我们吃东西,那些田土中的泥土已经好些时候会被我们践踏了。

春天的泥土是芳香的,我们总是在万物复苏的大地上自由奔跑,我与他每次吃好午饭就来到一片相对干净的地方,坐在泥土上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弹卡片,就是一个人将其卡放在下面捏住另一端,另一个人将卡放在最上端,一个人弹上面的卡片,若翻了则那个卡片归弹的人所有,每次我与他玩总是会赢得多,他只好心情低落的回了家,后来他每次都会返回来跟我要,但我不傻,才不给呢。

(点评:建议写和泥土有关的游戏,或者有更多的泥土的戏份。)

夏天的泥土是燥热的,我们总是一起在爷爷奶奶午睡时偷偷拿上几块钱,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拖上我往后公路对面的一家小卖部去。一人买两只雪糕,在燥热的泥土上尽情享用。每年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便是去找从泥土中爬出来的知了。我与表弟和爷爷每次吃完早晚饭便会带上手电筒出去找他们,可我的胆子小表弟胆子更小,稍有些动静便会吓得没命,但紧握住爷爷的大手,恐惧便全无了。

(点评:还可再增添一些细节,让画面感更强。)

秋天的泥土是清凉的。我们总是一起带上自己做的“小纸鸢”出去开阔的田地上放。一开始我还不太会,总是会被风筝害得在土地中摔几次。可后来经过我的发小的认真指导后,我终于可以带着我的风筝在田地间跑了。秋天的泥土中还会伴有农民们的丰收的喜悦。每到十月一日,我与叔叔阿姨等都会回老家去帮爷爷奶奶批玉米,拖玉米杆,那“美味”的田地间总会让我充满能量。

(点评:可以增添一些关于对泥土的描写。)

冬天的泥土是坚硬的,我们总是一起在铺满雪的土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雪地上总是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吃着年夜饭的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外面的土地似乎也在为之“沸腾”。(点评:不如改成“为我们守护”)

土地在一年四季不总是一个样的,但它的性质是绝对不会变的,土地承载了我童年的乐趣,他总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泥土,以四季为序,写了自己童年时期和泥土相关的种种美好回忆,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明暗线交织,开头结尾清晰完整,结尾主旨明确,符合围绕一个物象写一系列相关事件的要求,是一篇比较规范的习作。

不足:

每件事在叙写时,缺少典型的细节来打动人,缺少画面感。

“泥土”这个重要的物象的“出场率”也不够,导致故事和物象略有游离。

 



(沈夕月)

    人走茶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不过是一杯水,给世间的只有想象。

常说,心即茶、茶即心。翻开记忆相册,与茶结得缘太多了,那一张张被折皱的泛黄胶卷就都是。

记得,外祖母就是种茶的,白日里常常在茶园干活。曾经她是带我去过的。刚进入其中,满园的绿就猝不及防地撞入我的眼里,丝丝的茶香从远处缓缓地飘来钻入鼻孔中,顿时一阵清凉、清新涌入大脑,好不舒心。再看这如梯般一层又一层的茶村翠色欲流,如绿浪接连不断地涌向天边,与远处青山蓝天相映衬,现加上阳光倒在这茶叶上隐隐约约的闪烁。如此精妙,震撼的景色怕是古代山水画家的作品都不能与之媲美。

母亲也因此爱茶,从小滚在茶叶中长大,自然是对茶道了解颇深。

一日,向母亲求教茶道。泡一杯茶,基本的就是温杯、投茶、注水、刮沫、倒茶。而这茶最难的还是在于煮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而此时用茶,茶品最佳。按照母亲的教法,我顺着一步步的学习,最后终是将一杯茶泡成了。我迫不及待地交于母亲,母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轻声对我说:“傻孩子,敬茶也是有方法的,要双方奉上且不能触碰到杯口,你看看你手指都碰到茶水了。”母亲随即将剩下几个茶杯倒上了茶,每个都倒得很均匀。她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所以茶自然是不能倒满的。”

那时候生活在农村,相邻的老人们出门都会带着茶杯出去散步。每到那夏日夜晚,家家户户都搬出凳子来坐在树下纳凉看星星,此时与乡邻们聊点家常里短,再品上一口茶,那白日的怨闷热暑便全解除了,心也平静了。如此画面再回忆还是不免让人怀念。

记得每每家里办喜事设席面,无一次不摆上茶的,无茶如何庆祝呢?要是别家知道没摆茶是被笑话的,甚至是连酒也不上而直接用醉茶替代,这是我家的一贯习俗。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度。自上古神农时代的药饮至唐代陆羽的禽饮,再到明代的泡饮。茶文化涵盖了修身养性之道。我愿以茶为媒介,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我时常也会喝茶,我也是是爱茶的。每当看着水渐渐倒入茶杯浸透茶叶,茶叶慢慢浮起,心就变得平静下来。人们常说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是一种心境。此时我手持香茗却止不住的思念故乡亲人。

品后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生即茶,茶即人生,静心以对,念由心起,缘由心生。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茶谈及了自己儿时的回忆、母亲的茶道、乡村的习俗和中国的茶文化,语言优美,文字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

不足: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是“素”“简”“淡”“静心”,倒数第二段提到思念故乡亲人,这种情感是怎么和茶道、茶文化、以及静心等融合在一起的呢?

最后一段里对茶文化的哲思,言语过于玄妙,让人不能理解。

建议:写一点关于喝茶静心以及伴随着的简朴、素雅生活的事情,以使最后的阐述有依据。

 

【网络好文示例】



虽然不是无藕不欢,但相对于其他配菜,对于藕的喜爱是不可以比的。

(点评:以对比开篇,引出本文的主要物象——藕。)

提起藕,就会想起乡间里的小泥塘,邻居家的妹妹;就会想起父母的呼喊,外婆的笑;莲藕骨头汤和醋熘藕尖…真的,藕已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了。

(点评:用“提起……就会想起……就会想起……”的句式连起更多的琐事,为下文回忆和藕相关的事情铺垫。)

记得在老家后院的泥塘中,隐秘着藕。盛夏过去,残叶下的藕便开始生长。入秋之时,便可下地去挖了。我常和邻居家的小妹一起去,套上宽大的雨靴,双手环抱着一个大篮子,摇摇晃晃地走到塘边,蹦进泥塘,溅得泥点点缀满了衣间。我俯下身子,把双手深深地插入这湿粘的带着藕的芳香的泥中。四周摸一下,当触到时,便铆足了劲,双手用力地向上拔,“扑哧”,随着一声藕离开泥土的声响,泥花又四溅开来。

(点评:写得很有童趣,且符合低幼孩童的身材、动作、心理等特点,写得惟妙惟肖。)

“别老生吃,不干净”。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已经与藕分不开了。小时的老家,没什么零食。那甘甜的混着泥土的芳香的生藕,是我齿间最留恋的小食了。每每采满一篮藕,我就拉起邻居小妹疯跑到离泥塘不远的一条小溪,随意的拿出一根,放到水里冲一下,便马上往嘴里送。但偷吃了生藕,还是会被发现。她就总是语重心长的嘱咐我“别老吃生的,带回来我给你做。”

(点评:这件往事中展现了母子情深。用母亲的典型的语言来,鲜明而感人。)

当然还有一个人也分不开,她就是外婆。不假思索,那泥塘是她的。当我抱着已经被吃的不满的一篮藕,摇摇摆摆地向着家的方向走去的时候,总能看见家门口一个矮小的女人的身影在奋力向我招手,是外婆!等我走近了,她便小跑地迎上来,一把接过我手上的篮子,又小跑回家,等我慢慢地晃进了房,那原本沾着泥点杂草须的藕就已被洗的白净了。我便连忙搬个椅子在厨房坐下等着。外婆麻利地切、下锅、出锅,爆炒藕丁,清蒸藕片,醋溜藕尖…,淡淡的藕香总在秋的厨房里充斥着挥之不去。

(点评:写了外婆的外貌、动作,来表现外婆对我的爱。)

许多年过去了,外婆还在身边,但我们却不在老家了。来到了这“小渔村”,“小渔村”的许多都比老家好,可唯独外婆说再也买不到那般的藕了。

 

【李老师点评】

本文细写了和邻家小妹一起拔藕、偷吃生藕、外婆为我做藕菜等几件往事,来表达对儿时洋溢着快乐和亲情的怀念。

本文仿《灯笼》的痕迹很明显,但又仿得很巧妙。用了《灯笼》原文的结构,在记叙具体事件的时候,也仿用了原文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让画面耐人寻味。

 

星星

虽不像太阳般的火热明亮,也不像月亮般皎洁幽静。我喜欢星星却仿佛是命中注定。妈妈说小时候,我就常常指着天上的繁星,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哝着些什么……

记得,以前奶奶喜欢带着我散步,她常常牵着我去莲花山,然后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坐下来。那时的天空是漆黑的,但却总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轻眨着,饱含着慈爱地抚摸着我,就像奶奶……

“阳阳,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最亮的星星叫天狼星,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星是位于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奶奶的轻声细语时常伴随着我进入梦乡。儿时的我晚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与星星一起度过的,所以星星于我而言就像家人、像朋友、像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莲花山所能看见的繁星数也逐渐减少,就像是回了老家的奶奶逐渐从我记忆淡出……直到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地带着我和妈妈赶回了老家。我记得很清楚,在路上度过的那一个晚上,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漆黑的夜朝我的心扑来,压在心上,沉重地让我喘不过气……

到了老家后,家里一扫以往的热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寂静,房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走进门,一个惨白、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棺材闯入我的视线。里面躺着的人,是谁?!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不!不可能!

看到那棺材的一刹那,我的心“咯噔”一声,那个躺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教我认星星,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人,不会是那个我敬爱的奶奶…… 我抱着一丝丝侥幸,颤抖着走了过去。看到属于奶奶的那张慈爱的脸,是毫无血色的、苍白的。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划过了我的脸颊。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门前,抬头看着天。不再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仿佛在告诉着我,属于你的温柔、慈祥的那颗星星已经消失了,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自那时起,星星的存在只能给我带来伤心。我每次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曾教我的一切。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抬头去看天空,害怕自己会突然哭出来……

随着深圳的科技发展,每到晚上,城里就充满了聚光灯,星星也不再能看到了,它们渐渐隐入了黑暗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名了大鹏的航海营。航海营是在海边,远离来自城市的强灯和喧嚣。

一天晚上,航海营里的学员在举行party,我觉得闷,就出去沿着海散着步。本想抬抬头,伸展一下僵硬的身体,却在抬头的那一刻,愣住了……

天空上挂满了星星,都在笑着看着我,我甚至看到几颗星星连成了奶奶的模样,温柔又和蔼。她笑着:“阳阳,奶奶教你的,你还记得吗?”“记得,一直都记得”我看着奶奶,哽咽地说。“其实,星星是死去之人的化身哦,阳阳,你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看得见。我一直在你身旁陪着你。”听着奶奶的话,我连连点头,奶奶其实从未离开过,不是吗?

星星带着我对奶奶的爱,回到了天空,对我散发出了来自亲人的柔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灯笼》说课稿
《灯笼》pptx课件(2课时)
朱成玉《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
《灯笼》思维导图(5张)
《灯笼》表格式教案3
《灯笼》练习题2
吴伯箫《灯笼》《无花果——我和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灯笼》pptx课件(34页)
《灯笼》预习知识点
《灯笼》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灯笼》同步练习2
《灯笼》知识点总结
《灯笼》知识点梳理
《灯笼》pptx课件(29页)2
《灯笼》教案6
《灯笼》pptx课件(29页)
《灯笼》pptx课件(25页)3
《灯笼》ppt课件(25页)2
《灯笼》pptx课件(41页)2
《灯笼》ppt课件(24页)2
吴伯萧《灯笼》原文阅读
《灯笼》音频朗读
《灯笼》作业练习(2课时)
《灯笼》知识点练习
《灯笼》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陈忠实《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灯笼》提高练习题
《灯笼》导学案2
《灯笼》综合练习题
《灯笼》ppt课件(25页)
《灯笼》ppt课件(10页)
《灯笼》ppt说课稿课件
《灯笼》练习题
《灯笼》ppt课件(23页)2
《灯笼》教学设计5
《灯笼》教案4
《灯笼》ppt课件(24页)
《灯笼果》ppt课件1
《灯笼》同步练习
《灯笼》读读写写
《灯笼》ppt课件(15页)
吴伯箫《灯笼》教学反思
林莽《乡间的庙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