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命题小说的情节艺术
作者:yiweizhe7  上传者:yiweizhe7  日期:23-09-12



高考命题 情节题 3类
【知识导图】

题型一 梳理情节
一、情节题型一:梳理情节
(2018•全国卷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5•湖南卷)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二、解题技巧
理―→抓―→寻。
1.梳理小说的结构。标号,划分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抓住场面。一个场面、场所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人、物、情感、事件,时间、空间。
二、情节的结构模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摇摆式:情节一波三折,体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欧•亨利”式: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生动性,发人深省,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4.抑扬式: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5.意识流式:不受时空限制,延展内容,深化了主题。
6.蒙太奇式: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烦琐的交代过程,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
7.“冰山”式结构:大量留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题型二 赏析情节手法
一、情节题型二:赏析情节手法题
(2019•浙江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2017•全国卷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15•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二、情节手法及作用。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事视角
a.“作者隐藏”的叙事观点(有限视角) 
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隐藏于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使小说具有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  
b.“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全知视角) 
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
2.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多是书信体小说。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约束,叙述自由。
3.叙述方法
顺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情节结构手法: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
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又叫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为正衬和反衬。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生动性,发人深省,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线索: 
(1)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推动情节发展。
(3) 交代环境。
(4)突出人物形象。
(5)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便于揭示主题。
标题:
(1)本身的含义(本身具有某种特质,如地方特色、象征意义)。
(2)贯穿始终、结构严谨的线索。
(3)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暗示)故事情节发展,
(4) 交代环境。
(5)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
(6)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题型三 分析情节作用
一、情节题型三:赏析情节作用节题
(2019•全国卷Ⅲ)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7•全国卷Ⅰ)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
(2017•山东卷)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浙江卷)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
二、解答情节作用题,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内容方面,二是结构方面。
 1.思考角度
 (1)内容方面:指情节对环境、人物、主题、读者的作用。
人物
①思考该情节是否表现了人物间的矛盾关系;
②结该情节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什么依据,使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③思考该情节是否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心理、性格等
答法
①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②为下文×××的言行提供了依据,使×××的命运(性格)发生转变+分析;
③表现了×××的形象(身份、心理、性格等)+分析
环境
①这一情节是否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②是否交代了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等
答法
①这一情节表现了环境的×××特点或社会环境的×××特点;
②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主题
①从社会环境或社会话题等方面思考这一情节对历史或现实的折射与反映状况;
②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思考,安排这一情节来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也就是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人性;
③从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这一情节对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也就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法
①反映了×××的社会环境或社会话题+分析;
②展现了×××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分析;
③凸显了×××的主题+分析。
读者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感受
答法
根据情节的不同位置回答: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等。
(2)结构方面
开头
①开门见山式。点明题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悬念式。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③写景式。交代故事的(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
①照应和伏笔,这两者的使用可使情节结构紧密,前后呼应。
②补充叙事,揭示矛盾;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结尾
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
①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生动性,发人深省,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②丰富人物形象;
③突出小说主题(后两点属于内容方面,需结合文本分析)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①这种结尾增加神秘感,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②有限视角,给人以真实感;
③丰富人物形象;
④突出小说主题(后两点属于内容方面,需结合文本分析)。
写景式:
①营造意境,感染读者;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小说主题 。
悲剧式:
①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令人感动,让人思考,引人共鸣。
大团圆式: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能凸显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小说的情节艺术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熟悉小说情节类的高考题型。(懂)
2.掌握小说情节概括及分析情节作用及手法的方法。(记)
3.掌握探究小说情节的解题方法。(用)
二、学习过程
1.明确考点风向
情节几乎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命题角度有:
①梳理、概括情节,
②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和技巧
③特定情节作用。
另外,它也可出现在探究题中。
2.知识梳理
①小说情节概括及分析情节作用及手法的方法。
② 小说情节的解题方法。
3.导学案回顾,试题解析。
①分享旁批、批注,读懂小说文本。
②答案矫正,做到掌握情节的相关方法,掌握解题方法。
4.板书设计
小说的情节艺术
情节梳理
布局谋篇
叙述特征
情节作用
5.作业布置
考题链接
三、学习方法
自学识记 旁批初探 答案展示 师生共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全国Ⅲ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①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②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③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④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⑤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⑥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⑦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⑧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⑨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⑩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减)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10.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1.从文章情节作用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有什么好处。
五、问题探究,方法:旁批初探 答案展示 师生共学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有意”应该是“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我”的文学创作。注意“甚至”一词的界定范围。
故选C。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再依据叙述顺序概括情节大意,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
第一段先写到看火车的缘起,“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在听到同学的炫耀,兴起了对看火车的期待之情;
第二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情,“我”们为了看火车而穿过林子,克服了恐惧;
第三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车,先闻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把“看火车”的期待情绪提到了最高;
第四段是看到火车,首先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光束”,以光束与声音的渲染火车到来时的震撼与激动心情,同时又通过“我”“捂紧耳朵睁大眼睛”看到的“镰刀”“锤头”,呼应标题“记忆里的光”,勾连起下文对镰刀锤头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的叙述;
第五段写了看过火车之后的内心情感,因火车上的“镰刀”而感到自己与火车有了“亲近”“关联”的特别感觉,引起后文。
事件层次:按时间顺序,①期待看火车、②夜行看火车途中、③贴近铁轨听火车声、④看到火车(光束与图标的顺序),⑤看到图标的想法。(5-6)层层递进地写了看火车的经过;
情感层次:①向往——②惧怕——③兴奋好奇——④激动震撼——⑤感到亲近与特别(5-6);通过情绪的起伏波澜,层层渲染加深,描绘出孩子第一次看火车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时在结构上也为后文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叙述做铺垫。
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缘起、经过、感受;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分析文章标题的统摄作用,首先需要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分析标题与文章行文的安排、文章主旨的表达之间的关系。首先,“记忆里的光”对应的是小时候看火车时,火车头上“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后文围绕着“镰刀锤头”,按时间顺序又讲述了作者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经历,抒发了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情感。由此可知,“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统摄了全文。
【结构导图】
(1一6)少年时的“我”看到火车头“镰刀锤头”图标光芒闪烁。记忆里的光。
(7一9)青年时期的我了解到贾队长的有着“镰刀锤头”图案的挎包的故事。
(10)中年以后的“我”做锻工时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感情。
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
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10.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①以第一人“我”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②使用有限视角“我”叙事,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
③以时间为顺序,运用顺叙的手法,展现我的成长过程,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④以“看火车”为话题,引出图标及其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插叙镰刀和挎包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深化了主题。
⑥情景描写与故事讲述相结合,散文化,风格独特,赋予故事地域和时代特色。
11.从文章情节作用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有什么好处。
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一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标题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作用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可以根据标题的内容指向带到文中具体分析,按方向进行概括。
“记忆里的光”既是指儿时看火车时,第一眼看见的火车头上强烈的光束,并在强光下看到的“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又是指其后在自己的人生中再次出现的带有“镰刀和锤头”的事物;
“记忆里的光”是全文的线索,分别串联起儿时看火车,青年时贾队长的挎包,复原后抡大锤打铁几件事,让行文结构清晰明了;
“记忆里的光”不仅是“镰刀和锤头”,更是包含着作者在向往新事物的同时还有对土地、家乡的眷恋——“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对尽忠职守、踏实肯干等精神的赞颂——“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流露出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
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
②“记忆里的光”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缀“我”三个成长阶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叙述集中。
③突出了人物树立、坚定、实践信仰的转变过程和坚定忠贞的精神品质。
④“记忆里的光”鲜明地展现了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背景,突显了时代印记。
⑤突出了主题,“记忆里的光”是引领作者一生奋斗与成长,照亮中国黑暗历史的时代精神内核。


标题: 高考命题小说的情节艺术
文件大小: 265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yiweizhe7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散文文本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专题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
高考议论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及应答技巧
高考文学类作品(小说、散文)阅读鉴赏答题思路一览表
新高考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汇编(2020—2023年)
2023年高考散文类阅读常见考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散文阅读六大考点答题套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复习导图及题型归纳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5页)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35种题型汇总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新高考现代文文阅读常考题型总结
小说中的“伏笔”和“铺垫”和“悬念”的区别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常考经典题型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的叙述角度ppt课件2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题型总结表格化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之戏剧知识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陷阱ppt课件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高考赏析题之语言特点
小说阅读之标题的作用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指导及试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