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1-1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这组课文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洋洋、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 来总理的生平事迹了解的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准备。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通过表演,让课文言语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教学时,我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有关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想像,再表演,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我计划拟用三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租界”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初步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探索性提炼文中最能表达的中心语句,把学生引入情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时,可以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物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感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最后,分角色朗读少年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 
这是第一课时完成的学习内容。 
(二)体会“中华不振”,读懂沉思,倾吐情感  细读课文,主要运用已有能力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各个主要环节点拔,提问矫正、以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揣摩语言,是学习表达方法,这阶段尤其要把握学生自学的“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听、说、读、写有序的结合起来,使课文具体、细致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表情”方式学生逐步认识。要表演,就必须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是 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教学第三部分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当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动摇。抓住重点语句和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内容。让学生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还让学生回答读书的有什么不同。有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已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毕竟周恩来那个时代的事情离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在时间与思想上都有了些距离,学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道理。为此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中国人被凌辱的图片放在课件里,适时加上一些解说词。从而真正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在课件里,我也用图片简略地介绍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从而让学生深深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空谈,不是口号,说说而已。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是周恩来年少时的抱负,是他一生追求的信念,更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是我第二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 
(三)结合实际进行内容和思想的拓展  教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还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作一些讲解。 
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在这课堂上交流。 
课文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物。在活动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如,怎样与长辈进行沟通,怎样设计提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年(4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年(68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52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基础知识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片素材(17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知识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19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原文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mp3音频朗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