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 >>
《伶官传序》《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22



《伶官传序》、《项脊轩志》
《伶官传序》
1.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吉州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在文学上,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2. 解题: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3. 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二. 简析课文:
这篇短文是一篇传记的小序,内容着重在议论。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以唐庄宗的事例为证。
一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评论唐庄宗,是全文的重要内容。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要评论唐庄宗,就要从他的生平大事着眼,唐庄宗平生的大业,就是谨遵父志,消灭仇人。这一段分两层叙述:   
1. 较详细地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
2. 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的态度,也正表现了他对待父亲的严肃态度,他“凯旋”,说明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
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 
1. 写唐庄宗“系燕王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把它们献于太庙,并且“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这里突出写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志得意满。
2. 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这里突出一个“衰”字与上半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与文章开始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
  3. 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这两句虽是疑问句式,但实际意思是肯定的。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 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
第四段:具体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三. 文言知识:
(一)名词活用为状语
1. 负而前驱             
2.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
 
(三)动词用做名词及其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四)古今词义不同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五)特殊句式
1. 梁,吾仇也。(判断句)
2.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倒装句、省略句)
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倒装句)
4. 而告以成功。(倒装句、省略句)
5.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6.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项脊轩志》
一. 介绍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他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2. 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 课文分析: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
答: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五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一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
第二段,作者用“然余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写了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
2. 有人称赞归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答:这篇散文有如下特点。
① 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形散神聚。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
② 善于摄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毕肖。写母亲、妻子是这样,而写祖母尤为出色。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一个感人场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随即,“持一象笏至”,激励作者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景况而奋发向上。祖母的这动作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作者就是抓住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和语言,运用传神笔,使祖母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跃然纸上。
③ 行文朴素清淡,叙事以白描见长,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亲切而感人。作者在叙事中往往能直接透露自己的感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 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B. 皆背晋以归梁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 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A. 梁,吾仇也                        B. 燕王,吾所立
C. 此三者,吾遗恨也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3. 下面句中“其”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请其矢,盛以锦囊   
D.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 从下列各句中选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5. 解释“告”的意义
①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②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③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6. 找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译文: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立起来的;契丹和我结缔盟约,结为兄弟。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
C. 及凯旋而纳之
译文:等到胜利归来,我(仍然)把箭藏在祖庙里。
D. 满招损,谦得益
译文:自满引来祸患,谦虚得到利益。
   
二.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选出下面不属被动句的一类(    )
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2. 选出与“莫能与之争”中“莫”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D.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3.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有何深刻含义?
                                                        
4.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正确意思是(    )
A. 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B. 当庄宗盛年的时候,拿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C. 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D. 当庄宗盛年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项脊轩志》
一. 基础知识        
1. 同一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与(    )
A. 日午已昏            大母
B. 再变矣              轩四遭火
C. 旧栏楯              至轩中         
D. 余为修葺            其制异于前
2.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a. 流入  b. 集中  c. 记载)。
    ② (a. 趁着  b. 等到  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 客逾(a. 超过  b. 更加 c. 越过)庖而宴。
    ④ 吾家读书久不(a. 模仿  b. 效果  c. 验证)。
    ⑤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a. 盖子  b. 遮掩  c. 伞盖)矣。
3. 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你认为错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
    ①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轩,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    )
    ② 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月明之夜。(    )
    ③ “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
    ④ “北向”是指屋子坐北朝南。(    )
    ⑤ 扃,本指关闭门窗用的门闩、环纽,引申为关闭的意思。“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    )
    ⑥ “室仅方丈”的“仅”和“墙往往而是”的“往往”古今义都相同。(    )
4. 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 每移案,视无可置者(    )
A. 大行不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 激昂大义,蹈死不
C. 瞻遗迹,如在昨日             
D. 先帝……三臣于草庐之中
    ② 旧时栏楯,亦遂增(    )
    A.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B. 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C. 沛公不杯勺,不能辞
    D. 此所谓战于朝廷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前辟四窗,垣墙庭,以当南日      
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 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D.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6. 下列句子诵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庭中/通南北/为一
    B.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经        
B. 妪谓余曰           每:每次
C. 先妣之甚厚         抚:抚养        
D. 令人长        号:哭
8. 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    )
    A. 儿寒乎?欲食乎?
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壮士,复能饮乎?
    D.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
    B.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D. 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
10. 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
    ① 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 儿寒乎?欲食乎?
    ③ 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 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曰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1. 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的笔调写身边琐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亲切动人。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作者对它的深挚眷恋之情,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                           
 
二. 课外阅读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淹,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投降),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僧人)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锣因乱攘窃(窃取帝位),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超越本分),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尽)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浮图文居大云庵,水    环:环绕
    B. 园于子城之西南    治:修建
    C. 国富兵强,及四世    垂:留传
    D. 一时之盛  极:完全
13. 下面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B.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C.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垂如此
1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译:                                            
    ②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译:                                           
15. 沧浪亭是谁建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时曾改名为什么?
    答:                                           
16. 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
答:                                            
 
 
 
 

【试题答案】
《伶官传序》
一. 
1. B (A. 介词,把,拿;C. 介词,用,拿;D. 介词,用。B. 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关系。)
2. D(A、B、C均为判断句。D为一般句式。)
3. B(A、C、D均作代词。B为语气词,表祈使,一定。)
4. C(题干例句与C均为代词,你,你的。A,是,表判断;且竟然,却,表转折。于是,便,表顺承。)
5. ① 告诉    ② 祭告     ③ 禀告。
6. B
 
二.
1. B( A、C、D均为被动句,分别用“为”“于”“为……所”表被动,B为状语后置句。)
2. B  (A.通“暮”,傍晚;C、D,否定词,不。B与例句均为无定代词,没有人(谁)。)
3. 说明庄宗溺于伶人因而“身死国灭”的教训,具有普遍意义。警告当时北宋统治者如果一如既往,不防微杜渐,一味溺于声色犬马,也会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为天下所笑。
4. A(“举”,副词,全部,所有。“盛”与“衰”相对,即强盛。)
 
《项脊轩志》
一.
1. B和D   
2. ① a;② b;③ c;④ b;⑤ c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4. ① C;② B   
5. B    6. A     7. D     8. B      9. D    10. D
11. 略      
 
二.
12. D(极:尽)   
13. D(非判断句)
14. ① 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② 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15. 苏子美修建,文瑛重修,修后改名为大云庵。
  16.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5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3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教案1
《伶官传序》复习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1
《伶官传序》复习学案
《伶官传序》表格式导学案5
《伶官传序》表格式教案
《伶官传序》表格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4
《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教案15
欧阳修和《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2
《伶官传序》教案(含教学反思)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教案14
《伶官传序》教案13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2
《伶官传序》教案12(两课时)
《伶官传序》教案11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译文
《伶官传序》教案10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
《伶官传序》教案8
《伶官传序》教案7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