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 >>语文论文 >>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兰大祥  上传者:兰大祥  日期:18-05-30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贵州省兴仁县新龙场镇龙场中学课题组
 2015年9月以来,我校课题组承担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正式批准立项的子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工作比作搭载学校、学生驶向未来世界的轮船,那么,我们进行的课题实验,所做的科研工作,就是推动它乘风破浪的风帆。随着实验扎实有效的进行,我们的实验教师实现了向科研型转变,我们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为“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途径方法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摘 要: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构建虽初有一定成效,但面对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某些负面影响的矛盾严重制约其发展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当前仍带有浓重的传统特质的德育管理方式,思考对少年儿童整体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如何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合力效能,并使其真正长期发挥效益,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全面地论述了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研究价值、理论的思考及研究目标、研究的过程和具体措施、研究的成果、发现的问题及深刻反思等。
 关键词: 农村学生教育  途径  探索  三位一体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为挽救道德危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学校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反思的深入,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取向是:强调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基础性与重要性,采取不同措施强化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尤其,现代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运转,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构建虽初有一定成效,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某些负面影响的矛盾严重制约其发展,社会诸多部门联合成立的活动机构,也仅仅停留在纸上或重大活动的表面上,并未深入孩子们心中,缺乏活力与协调,难以形成德育的合力。因此,目前国内与此有关的课题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当前形势下,重点是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育人途径通过互动和整合,建立未成年人成长跟踪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个有活力的、走进儿童世界的、整体的、有机联系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二)、研究的价值:
 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根基。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和处理好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提出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就是要注入人本和谐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关爱,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形成高尚的、理智的情操,塑造完美的精神世界,实现人格的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通过这一课题增强“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关心重视少年儿童成长的浓厚氛围,营造各种力量交互整合、时空交叉互动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做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生茁壮成长。
二、理论的思考及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互动模式:即:师生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家长与学校互动,互相推动、双向沟通、功能互补。通过互动,形成“三结合”教育的整体合力,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把学生从“自卑、自弃”的误圈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自信、自强、向上”的精神面貌突现出来。
 3、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效能: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校园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为背景,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合力的基础上,努力增强其作用,使师生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家长与学校互动,互相推动、双向沟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关爱,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形成高尚的、理智的情操,塑造完美的精神世界,实现人格的完善,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
(二)、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序而形成的。
 2、学生的自我发展理论
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能力,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的方向,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
 3、混合学习的理论
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人的学习行为都不是单一的感官,单一的媒体,单一的信息的作用过程,而是多种感官,多种媒体,多种形式的混合作用过程。
 4、三结合教育效能研究的有关观点。
根据《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践, 立足实际,按照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针对道德教育现状, 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进一步完善“三结合”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具体内容。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经验总结法:主要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行动研究:主要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课题组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法: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基础上,研究建立少年儿童成长跟踪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整合的目标、评价和操作方式,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学校校风进一步改善。
 2、体现“教育社会化”,在“三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效性、针对性上有所突破,促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较大转变,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德育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学生在“教育社会化”实践活动中切实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的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研究过程
第一步骤: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1、筹建课题组和各年级子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
    2、申报立项,解决课题的论证,计划等问题。
    3、 落实研究人员及分工研究计划;设计方案,开展课题有关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研究,可行性论证。
    4、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5、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调查,建立成长档案,收集基础信息。
    6、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搜集并掌握家庭状况与家长素质。
    7 、课题实验筹备阶段小结。
第二步骤: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16年8月)
    1、按照调查法有关方案对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
    2、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规定的目标和方法执行过程操作和管理。
    3、分析、修改课题研究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4、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调查课题研究情况。
    5、课题中期阶段总结。
    第三步骤、课题总结、申报结题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
    1、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2、整理归纳和总结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各种文字资料。
    3、推介成功案例。
    4、科研成果申报、结题。
   (二)、具体措施
   1、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实验指导。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从申请课题开始,我校就成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本课题组的组长,由年青有知识充满干劲的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10位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的骨干老师为成员。课题小组定期组织例会,明确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指导实验研究的过程,使这项研究得以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展,并要求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我校尤其及时请由课题研究经验的兴仁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贺明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界定、意义、实施细则、步骤、具体措施、保障机制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讨论,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事实就是制定方案
做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有较充分正确的认识,对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以及对学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和现状调查工作,广泛查阅了各种相关的理论,查阅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资料,发动全体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思想实际状况出发提出问题,从中找出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来研究。我们认真地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然后集体反复讨论,专人执笔,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了开题论证。
    2、普及科研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1)、了解研究载体,明确目的。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目的是研究的方向。为使课题组老师加深对研究的认识,明确意义,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理论素养,我们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组织大家对《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中学实践导引》、《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等资料进行了认真研读,使大家充分了解了此项课题的内容及特点。特别是在寻找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途径方法方面,把看似抽象的道德信条具体化,使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学生的心灵,采用不同形式,在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尽可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德育的氛围中去接受这种无形的德育教育。做到使今后研究工作有的放矢,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2)、学习先进经验,少走弯路。
 实践伊始,课题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实验课题的先进的、优秀的经验,组织老师们学习《中国德育》、《新德育》、《小学德育》、《班主任》、《小学德育报》等资料,寻求有关和谐德育教育途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实验教师对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反复研究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力争能为我所用。实践证明,这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3)、注重心得体会积累,带动教师转变。
   ①、写案例,谈体会,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经历的机会。
     每一位教师每天要为教育好每个孩子费多少口舌,耗多少心血,处理多少
事例,然而大多数老师却把教育过程中闪耀过的机智的火花丢给了速逝的光阴。而如果能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自己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谈体会或论文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的记录和模写。我校开展谈体会研究活动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典型。其次,教师对各类问题的记录无疑是一个折射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影响的万花筒,这对老师、对家长都是一笔财富,对学校而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是一项很好的研究成果。
 ②、心得体会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而心得体会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谈体会,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或经验?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
 3、注重活动开展,促进课题研究。
(1)、德育内容系列化
①、主题月德育活动一丝不苟。
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公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月主题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孝亲敬长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法制规约教育、激励转化教育等。在每种教育内容的实验研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争创“新三好”,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并在各种教育实验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渗透,寻找最佳切入点,避免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实效情况。
②.我们还通过营造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校园建设即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教育,通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处处育人。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文明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形成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
③、多种形式指导家教工作
我们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十分注重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实现三结合教育。如: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聘请“知心姐姐”来校做讲座,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学会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同时开展系列亲子活动,寻求家校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④、多种活动与家长沟通
 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之一,每学期,我校都会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大型教育活动。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就把这面镜子拿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地照照,如:举行教学开放周、亲子游戏、中学生文化艺术节展演等,我们都请家长来校参与,让家长看我们的教育教学情况及其校容校貌,听我们表彰优秀,然后充分交流。同时让家长与优秀队员合影,这一照一瞧,既是对学生向上思想的极好激励,也是对实施良好家教的充分肯定和向更高标准看齐的极好激励,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合力,同时也是和谐德育的体现。为检验德育效果,德育处及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实现了家校和谐沟通,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⑤、积极构建德育活动社会化模式。
学校德育处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如:走向大自然,石人山、黎家洞等地观赏;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和献爱心活动,慰问孤寡老人,为地震灾区和患白血病儿童捐款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完成调查报告;走驻地访消防官兵,学习安全知识;聘请派出所警员为法治副校长,举办法制教育讲座,主讲的内容有“理想与道德”、“社会与法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⑥.加强内部管理,拟定了内部管理方案。德育处、大队部先后制定了“中学生卫生公约”、“中学生礼仪规范”和“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同时组织每周一次的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和每月一次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每项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经过评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德育方法科学化
我们在实验中,坚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励性有机统一,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①、方向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向心力”。我们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做到“讲层次、有实效”。如,每周一通过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对学生进行理想、传统道德和时事政策教育,宣传好人好事,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习各行各业英模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校先进师生的优秀品质。
②、针对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说服力”。德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脾气禀性,不同的举止言行,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采取不同疏导方式。我们在德育实验中总结出五种疏导方法:(1)说理(2)规劝(3)慰抚(4)感化(5)警示。
③、情感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感染力”。“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教育满腔热情耐心引导,在学习上帮助,在生活上体贴,在思想上关怀,使他们真正获得老师的爱。
④、趣味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吸引力”。我们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自护自救演讲,安全知识抢答赛,走进大自然,“中英文诵读赛:等,来吸引大多数人的参与,从而进行广泛的德育教育。
⑤、激励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内驱力”。学校开展了“优秀班集体”评比,制定了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规范,大队部每天有人监督检查,每周进行评比,各中队均制定出争章达标计划,按计划参与竞赛达标活动。
(3)、德育途径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途径的选择,必须体现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实验的扩展性,注重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其具体做法是:①、建立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和禁毒园地,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管理;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商店、农村,深入基层,参加实践,体验生活,陶冶情操,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③、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思想;④、过好“五节”;清明踏青节、五四青年节、庆祝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发挥兴趣和特长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染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中学时代;⑤、强化《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不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而且要能自觉遵守,对学生的品德有科学的评估体系,有周评、月评、期评和年度总评。通过实验,学生生活丰富多彩、遵纪守法,行为高雅。
   四、注重了研究实效,收获了成果
近两年来,学校在“科研兴校”指导思想引领下,课题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学校也因此赢得了许多收获。
1、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团支部被评为兴仁县优秀团组织。
2、和谐德育课题的实施,让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我校兴仁县教育系统被评为“树师表,立新风“先进集体;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兴仁县教育系统2016年德育教育论文评比,有3名教师获奖;
3、在读书活动中表扬了一批读书名星,促使了读书活动持续开展;学期末涌现了一批先进班级;表彰了一批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生、优秀执勤队员,树立师生典型,促进德育工作良好发展。
    五、存在问题
1.教育内容、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教师习惯把三结合教育当作一般的知识原理对学生加以灌输,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丰富的内容,教育中有时重说教、轻实践,存在着一些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2、活动缺少创意,资料缺乏。德育离不开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德育活动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要求真务实。目前要以《守则》、《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从小事抓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思想转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怀沟通;统一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社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团支部要发挥组织功能,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学生易于接受的种类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3.德育课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避免课堂说教,避免贴标签式的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实践、重体验,提高思品课质量,另外,要注意选择典型个案,向外投寄,争取发表。
4、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要营造催人奋进的物态环境,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督查,重视经验及资料的积累。
总之,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任重而道远,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的任务长期、艰巨且艰巨,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我们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功能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形势,克服不利因素,努力钻研,共同研究,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争取早日探索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新格局,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沿着科学的轨道不断走向最佳途径!
                                            贵州省兴仁县新龙场镇龙场中学课题组
                                                     2016年7月

标题: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文件大小: 26K
文件格式: docx
作者: 兰大祥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兼谈“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ppt课件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