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和表达 >>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一词多义题型练习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4-27


典例呈现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要知道,人一天需要的钙是800毫克。并且钙的吸收率很低,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
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摄入的钙会去哪呢?有一些可能被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着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要想不缺钙,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要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K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
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八岁的孩子,说起话来有板有眼,像个大人。
B.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演出到了高潮,观众也都像着了魔,整个剧场鸦雀无声。
参考答案:
1.B【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表列举。
A.句中“像”,表比较;
B.句中“像”,表列举。
C.句中“像”,比喻句,将“叶子和花”比喻为“梦”。
D.句中“像”,表情状。
专练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发展普及, ①          ——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经济出现,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阻力。
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方面的革新,都促使劳动出现新的形态。当前, ②       ,使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同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也会逐步将人们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以实现其全面发展。
虽然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③        。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过程将更具创新性,呼唤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脑力要素的参与。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劳动教育就越应结合新时代劳动需求和形态变迁,打造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新样态。
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方案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领域。
B.某些“野生”景区的网络宣传为了吸引流量,往往突出旅游攻略和游玩分享等内容,而对于存在的风险和自然环境知识缺乏说明和告知。
C.面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我等新时代有志青年理应责无旁贷。
D.我依稀记得故乡的小河岸边有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
答案:B
解析:原文中的“等”表示列举未尽。
A.“等”表示列举煞尾。
B.“等”表示列举未尽。
C.“等”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
D.“等”表示程度或数量上相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使人们对劳动教育产生质疑;②技术进步催生了许多智能劳动工具;③但劳动教育仍有必要。
解析:第一处,根据破折号后文“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可知,此处应是总体介绍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故可填“使人们对劳动教育产生质疑”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根据后文“使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中的“使得”可知,此处应是介绍原因,“智能机器人”代表技术进步,内容上与“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形成对照,由此可填“技术进步催生了许多智能劳动工具”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根据前文关联词“虽然”和后文“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可知,此处应是表达作者认为劳动教育仍很重要,故可填“但劳动教育仍有必要”之类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64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一位教授发表了一篇长达45页的论文,阐述醋的酿造,他在文中第一次描述了一类不起眼的微生物——醋酸杆菌。它的分布太广了。比如葡萄酒没有密封严密,那么落入酒中的醋酸杆菌就会迅速繁殖开来,将酒中的乙醇转化为醋酸——酒变酸了。
醋酸杆菌对于丰富我们的餐桌来说,立下了大大的功劳——它为我们提供了醋这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众所周知,酿酒的历史漫长。同样的,酿醋的历史    ①        ——有酒之后就有了醋。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正如上面葡萄酒变酸的原理一样,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是两个彼此连续的过程——酵母将糖类酵解为乙醇,而乙醇又被醋酸杆菌氧化为醋酸。
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注意到酿造的酒如果不密封保存的话,就会产生出酸性的物质。如果进行长时间发酵,    ②            酸性物质浓度进一步提升,成为可以调味的醋汁。
在我国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酒来酿造醋作为调味品了。 ③            被称为醯或酢,共有的酉字边,无疑显露着醋和酒的关系。只不过由于当时对于醋的酿造技术还不算成熟,一些发酵副产物让醋带有明显的臭味和苦味,因此醋又有“苦酒”之称。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的酿醋业已经十分发达,在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专门有“作酢法”一篇,详细记录了23种酿醋的方法,其中不仅记述了酿醋的技术手段,还详细的描述了酿醋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而这也让我们能看到醋酸杆菌的发酵特性。
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B.在异地他乡,适逢中秋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
C.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D.张明同学,这支笔我暂时先不还给你,我想留做他用。
答案;C
解析:横线处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特指整句的主语“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一位教授”;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他”是形容词,表示别的;
B.“异地他乡”的“他”泛指除故乡以外的其他地方;
C.“他”特指某个人,由末一分句“最是风流袁隆平”,可知指代“袁隆平”;
D.“他用”指别的用处,“他”表示别的;
因此和横线处的“他”用法一致的是C项。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和酿酒的历史一样漫长;②那么酒中含有的;③古时候酿造的醋。
解析:①根据破折号后的解释“有酒之后就有了醋”“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是两个彼此连续的过程”,可知酿酒和酿醋几乎同时产生,前文说“酿酒的历史漫长”,那么酿醋的历史也是漫长的,可填“和酿酒的历史一样漫长”;
②前句假设,“酿造的酒如果不密封保存”,“就会产生酸性物质”;接下来进一步假设,“如果进行长时间发酵”,结果是“酸性物质浓度进一步提升”。空格处缺限定语和与“如果”搭配的关联词,可填“那么酒中含有的”;
③根据后文,“共有的酉字边,无疑显露着醋和酒的关系”,可知“醯或酢”是醋的命名;根据上句“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酒来酿造醋作为调味品了”,可知时间上谈我国酿醋史的起点,“醯或酢”便是较早时期对醋的称谓,空格处可填“古时候酿造的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    ①     。虽然收入差距在扩大,但因为经济整体在飞速增长,     ②    。经济增长过程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和各种机会的不断涌现,虽然不一定会降低收入差距,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富差距在代际间传递。如果每代人的收入都远远高于上一代人,那人们就会更看重自己的劳动收入,继承自父母的财富相对就不太重要。
收入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国也无法承受过大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剧烈冲突,   ③      ,因为对收入差距的容忍程度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古语云“不患贫而患不均”,确实,你可以给两个小孩每人一块糖,但却不可以给其中一个两块巧克力,另一个只给一块。以史为鉴,如若我们不重视这一有关民生问题,任矛盾继续加深,随之而来的将是可怕的现实,就有可能重蹈今日南美洲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分化的后尘,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会自动降低收入不平等,“先富带动后富”也不会自然发生,而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加以干预。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会让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
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高中时间有限,几个细微但高效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成绩飙升。
B.我们知道有种保险叫“重疾险”,就是为了保障普通保险覆盖不了的那些病。
C.一直以来,美军都仗着强大的海军实力,在我们周边有恃无恐,多次在我国南海地区干扰我国作业船只。
D.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而对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机会。
答案:C
解析:文中的“我们”指我国。
A.指高中学生;
B.泛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C.指我国;
D.指普通人。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扩大; ②所以绝对收入都在快速增加; ③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解析:①处,“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在扩大”提示了收入差距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关系,应填: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扩大。  
②处,语境是一个因果复句,“所以”领起下句,根据下文,“经济整体飞速增长”与“绝对收入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应填:所以绝对收入都在快速增加。
③处,“收入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无法承受过大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剧烈冲突”强调控制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应填: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易感染新冠肺炎, ①_  ,一旦感染出现危重病例及死亡风险的几率更大。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更需要疫苗这样的保护屏障。   ②  ,症状和严重程度也比没接种疫苗的轻。专家建议,处于疾病稳定期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接种疫苗,可以减轻患新冠的几率和新冠发病症状,而降低心血管疾病。这也意味着,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处于疾病稳定期均可以接种疫苗。不过一些长期服药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有疑问:_   ③_  ?专家表示,在接种疫苗前后要按医嘱继续服用相关药物,不可因接种疫苗而随意停药,相反要连续认真服药,这样可以减少因注射疫苗可能导致的血压、血糖的波动。
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C.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1.D【解析】原文中的“等”表示“列举未尽”;
A.“等”表示“类型,样子”;
B.“等”用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C.“等”表示“列举后煞尾”;
D.“等”表示“列举未尽”。
2.可以降低患新冠的几率和减轻新冠发病症状,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减轻患新冠的几率和新冠发病症状”中“减轻……几率”搭配不当,应把“减轻”改为“降低”,同时整个句子改为“降低患新冠的几率和减轻新冠发病症状”。
二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的风险”。
3.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②接种疫苗后即使再感染;③接种疫苗前后需要停药吗。
【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更需要疫苗这样的保护屏障”可知,前文重点强调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易感染新冠肺炎,据此第一空可填“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第二空,根据后文“症状和严重程度也比没接种疫苗的轻”可知,这是比较了接种疫苗和没接种疫苗感染后的严重程度,据此第二空可填“接种疫苗后即使再感染”。
第三空,根据后文“在接种疫苗前后要按医嘱继续服用相关药物,不可因接种疫苗而随意停药”可知,前文是长期服药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接种疫苗前后是否需要停药的疑问,据此可填入“接种疫苗前后需要停药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6年前,几位排字工人在上海创业,办起一家印刷作坊。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   ①  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它就是商务印书馆。横跨三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创下了诸多“第一”:出版了最早的自编英语教材《华英初阶》,编辑了“吾国第一套初等小学教科书”,建成了亚洲第一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不单是个出版机构,更是一个文化重镇。它与北京大学齐名,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严复、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茅盾、叶圣陶、冰心……这些如星辰般闪耀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人名,都与它有着  ②   的联系。“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这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晚年写的诗。正是张元济们“昌明教育”的理想,让众多文化大家与商务印书馆结下   ③   ,从而谱写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商务印书馆大楼静静地矗立在王府井繁华的街道旁,那副张元济先生题写的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则像一位穿越时光的老人,将一代代商务人传承百年的文化根脉与理想娓娓道来。
1.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3.画波浪线的句子除引用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请指出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B【解析】原句“就是”意为“正是”,表示肯定语气。
A.用于句末,意为“就好,可以”,表示肯定。
B.“就是”意为“正是”,表示肯定语气。
C.连词,意为“即使是”,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
D.连词,意为“不过,只是”,表示转折。
2.①首屈一指;②千丝万缕;③不解之缘。   
【解析】第一空,从前文“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作坊”可知,填入的应是和“不显山不露水”意思相反的成语,那么应该是表示地位非常突出,可以填入“首屈一指”。“首屈一指”,屈指计数总是先屈大拇指,因以“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
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很多历史名人都与商务印书馆有着各种关系,可以填入“千丝万缕”。“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
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众多文化大家与商务印书馆的缘分很深,可以填入“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3.比喻和拟人。把对联比作穿越时光的老人,形象地写出了商务印书馆深厚的历史积淀;“娓娓道来”,将对联人格化,深情地抒写了商务人百年来对文化和教育传承与坚守的情怀。
【解析】“像一位穿越时光的老人”中将对联比作穿越时光的老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联历经岁月的洗礼,而老人也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积淀了历史。将对联比喻为老人,形象地写出了商务印书馆深厚的历史积淀。
“将一代代商务人传承百年的文化根脉与理想娓娓道来”中将对联拟人化,对联不会“娓娓道来”,通过拟人化的处理,赋予了对联以人的特性,深情地抒写了商务人百年来对文化和教育传承与坚守的情怀。也与前文将对联比作老人相照应,形象生动,非常富于表现力。

标题: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一词多义题型练习
文件大小: 11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长短句的变换
山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2023年上海市各地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
2023届全国各地精选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Ⅱ题汇编
上海市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满分答题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用题之对联》教案
2023年全国各地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之语言文字运用专练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简答题专项训练题
2023届高考12月份模拟考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之仿写训练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逻辑推理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补写句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型之修辞手法常考的题型举例
高考语言运用复习:语句补写、排序
2022年上海市高三二模专题:积累运用
备战2023年高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必刷题
2022年新高考Ⅰ卷最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Ⅰ母题与模拟训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常考题型归纳
高考专题复习:简明连贯得体ppt课件
高考复习:表达连贯练习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2022年高考模拟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I
高考语言运用题型复习之补写句子
高考语言运用题型之句子衔接、选用句式专题训练
2022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汇编:积累运用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补写句子专练指导
高考语言运用题型专练之词语、标点、修辞
高考语言运用题型专练之词语、衔接、语病
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型分类专练(二)
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型分类专练(一)
2021届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语言表达题汇编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高一必修(下)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连贯学案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之逻辑推理ppt课件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