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小说必备知识汇编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0-27


1.小说三要素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2.常考小说题材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通常与军事小说不分家,严格来说,历史小说主要是以史实记录为蓝本,重新记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的小说。依据历史事实作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2)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文学体裁。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必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的主流。
(3)写实小说
写实小说指在搜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艺术虚构而写成的小说。纪实小说往往根据报刊文章、法庭记录、档案文献等写成,也可通过调查、访问等搜集第一手材料写成。
(4)革命小说
革命小说呈现了社会政治的变革和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并通过人物塑造来完成革命历史的讲述,揭示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孕育过程,彰显人格典范,起到了将革命历史经典化,整合思想,统一认识和树立新生共和国威信的作用。超 然 客 公 众 号
(5)诗化小说
诗化小说文体特点:①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②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③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④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视觉的画面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运用短句、叠词,呈现音韵美;⑤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⑥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6)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主要特征:①淡化情节,稍有冲突,缺少悬念,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②虚化人物,作者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的本真原貌;③散文化小说营造的意境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④主旨较多反映人与自然、人物生存状态,突出人与人的感情纠葛、人性的复杂多变等。
(7)戏剧化小说
戏剧化小说的文体特征:①通过人物的视角看他眼中的情景,减少讲述人(作者)的声音和感受,由人物的活动客观呈现故事;②以对话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连接场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揭示心理,表现矛盾冲突;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绝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某一地点。
二、小说人物
1.整体概括小说人物形象五角度
(1)小说对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交代。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进行分析,概括出形象(性格)特征。
(3)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等,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小说中有关人物命运、性格形成的环境。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议论和评价。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主要、次要之分。此外,小说中还经常出现“我”,以及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物象。
2.如何区分主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首先要确立谁是主次要人物,考题有时也会从如何区分主次要人物来进行设置。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超 然 客 公 众 号
①作者着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②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③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④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⑤主要人物一般是作品矛盾冲突的焦点人物等。
3.形象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呈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的展开产生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主题。
(3)审美作用。读者阅读小说获得的种种认识、感悟,大多和人物形象密切相关。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各自的个性更鲜明;调节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等等。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从人物塑造看。“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3)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4.物象描写的作用
物象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衬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三是丰富环境描写;四是强化主题的表达。
4.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
即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5.人物描写的作用
(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
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型描写。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了出来。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超 然 客 公 众 号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对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三、小说情节
一.重点段落作用分类梳理
1.小说开头段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1)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结尾段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1)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出乎读者意料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呼应上文情节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超 然 客 公 众 号
(6)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针对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作用的考查,也是近年来小说情节结构考查的重点。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1)考虑某个情节与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2)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3)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或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是发展了人物什么性格。
二.情节手法
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情节结构手法除前文“叙述方式”中提到的对比、抑扬之外,还有下面几点需要了解。
1.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写作技巧。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更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超 然 客 公 众 号
4.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5.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以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进行基础性描写。运用铺垫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6.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
8.道具设置
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小说中有时会安排一些不起眼的物品,类似于“道具”,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往往能收到点石为金,化平凡为神奇的效果。
9.场景设置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连接而成的,巧妙设置场景,对于情节展开和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说环境
1.概括景物的特点
首先要看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概括。具体来讲,可以从下面五个角度进行思考:
1.从“时”的角度思考——何时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何地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何人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超 然 客 公 众 号
4.从“事”的角度思考——何事,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何景,
“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要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等。
[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描写的特点”,后者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诠释了标题的内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头);与上文呼应,结构完整(结尾)。
(4)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答题模式]
……描写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了……氛围(渲染了……气氛),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答题模式]
……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鉴赏环境描写手法
1.写景角度
(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
(3)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超 然 客 公 众 号
2.描写技巧角度
(1)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3.修辞角度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答案模板:(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五、小说叙事
一.叙述角度
也称叙述视角,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1)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是人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到作品中。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的。
(2)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
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人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
(3)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儿童视听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4)女性视角
作用: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使情感和文笔相对更加细腻,引人入胜;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抒发怜悯的情怀;③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超 然 客 公 众 号
(5)老人视角
作用:①以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怀;②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饱含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思考;③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6)动物视角
作用: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所言人之所不能。
二.叙述人称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承担。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
1.叙述人称分类
①第一人称
叙述者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我”“我们”既是生活事件的观察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是从“我”“我们”的角度看出、听出、叙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由于叙述者所叙的是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所历,读者读起来就会倍感真实、亲切。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②第三人称
叙述者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这种叙述人称比较自由,叙述者几乎全知全能,人物的内心秘密、遥远的过去、未来的发展,叙述者都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进行叙述。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不足是缺少真切感。超 然 客 公 众 号
③第二人称
叙述者站在“你”“你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读者,读者作为听众听叙述者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文中的人物,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对象被叙述者叙述。优点是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视角,虽然“你”“你们”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你们”,而是从“我”“我们”或“他”“他们”的角度看“你”“你们”,是从“我”“我们”或“他”“他们”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
①人称变换:从“你”“你们”到“我”“我们”,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从“我”“我们”到“你”“你们”(“他”“他们”),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
②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3.叙述腔调
是指叙述者流露出的情感态度、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鲁迅的冷峻、巴金的激情等。叙述者无论是站在台前还是幕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作者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小说中,有的作者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文中人物的口吻来说话。超 然 客 公 众 号
叙述腔调包括“讲述”与“显示”。叙述者的叙述中有叙述者的情感、判断的称为“讲述”,传统小说惯用“讲述”;客观展现画面和场景,而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判断的叙述称为“显示”,现代主义小说注重客观“显示”。小说在叙述中往往是“叙述”和“显示”交叉使用。
4.叙述顺序
1.顺叙
含义: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来写。
作用: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
含义:先交代结果,再写原因。
作用:①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②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的感情/塑造了……形象/表现了……的主题。
3.插叙
含义: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文字,再接续原来的内容。
作用:①交代了……发生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②插入了……情节/片段/事件,丰富了文章内容;③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通常为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等介绍),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突出文章……的中心/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4.分叙(平叙)
含义: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齐头并进地写几条线,几件事并行交叉进行,互相穿插,并行推进;二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作用: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5.补叙
含义:也叫追叙。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内容作某些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叙述节奏(张弛有度,详略得当)
节奏是叙事类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指的是叙述过程中起伏变化所产生的话语的音乐感和跌宕美。
小说的节奏对于塑造人物的形象,编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创造别具匠心的艺术结构,渲染浓厚的氛围和传达复杂深刻的感情及思想内涵等,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同的叙述节奏还表现着不同的情趣,带着不同的审美意味。
(1)加速和减速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它自己的节奏。当小说要加快叙述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练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述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的详尽的描写,有幕间音乐的意味,起过渡和调节节奏的作用,舒缓情绪的同时又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的交织中,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2)省略或隐蔽
①事件省略。小说叙述,其实叙述的不过是事件——过去、现在或未来,是线性时间下的纷繁人事。作者为了使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紧凑,应该精心地选取特定时段的人事,除此时段之外不必关注的人事往往采用简省的方式处理。
②内容省略。作者在叙述时有意藏而不露或干脆留白,给读者余出想象的空间,供读者玩味。这类似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即“如果一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他也许会省略他懂的东西,而读者还是会对那些东西有强烈的感觉的,仿佛作家已经点明了一样,如果他是非常真实地写作的话。一座冰山的仪态之所以庄严,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省略是小说叙述的一个必要手段或技巧,它有助于小说叙述集中紧凑、凝练含蓄,使小说于有限的文本之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让读者读后还能有意犹未尽之感。
6.小说常见的叙述方式:
(1)对话式
含义: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
作用:①以对话为主体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丰富人物形象;③通过对话,某某与某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④某某的论调,隐含了作者……,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思考。
(2)对比式
含义: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
作用: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
(3)独白式
含义: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作用: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紧凑;②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
(4)重复式
含义:所谓重复叙述是指“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
(5)片段式(横断面式)
含义: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
作用: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
(6)抑扬式
含义: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超 然 客 公 众 号
作用: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交叉式
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叙述,类型较多。如: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虚构与真实、荒诞与真实、叙事与写景、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学美与人性美、自然美与人性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
作用:①明确涉及的两个概念;②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体现;③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技巧、主旨等分析表达效果。
(8)时空集中
含义:故事发生在具体的某一时间地点。(★绝大多数小说都有这一特点)
作用: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时间),……(概括具体事件),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情节更加紧凑。
7.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科学与幻想
“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3)历史与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故事与新编
“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汉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5)魔幻(荒诞)与真实
在小说中,魔幻(荒诞)主要指: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用神话故事形式;情节荒诞、离奇;笔法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手法、时空穿梭的构思等。
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其中必然蕴含着真实,这里的真实性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主题都是真实可信的。
(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等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7)传奇
传奇是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9)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
8.高考常考的叙述特征及其理解
角度 分类
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腔调 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腔调,如:儿童的口吻
叙述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叙述节奏 快慢、详略、张弛(加速与减速交织,详略得当,张弛有度)超 然 客 公 众 号
叙述频率 重复与变化
叙述语言 口语化、地域特色、典雅庄重、诙谐幽默
叙述结构[情节安排(构思)技巧] 常见:一波三折、线索贯穿(尤其注意双线索)
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结尾方式:欧•亨利式、悲剧式、喜剧式、戛然而止式(留白)、首尾呼应式等
中间: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
特殊:对话式、讲述式、心理意识流、历史与现实交织、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写景交织
叙述手法 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魔幻现实主义: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等荒诞派:夸张、变形、荒诞等
六、小说主旨
一.主旨探究
探究题即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等,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一)小说的思想意蕴
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二)小说的情感意蕴
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三)常见小说主旨
1.揭示人性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思想品德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针砭时弊
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以小见大的手法)。
3.寓言人生
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人生哲理)寓于故事之中(常用象征手法)。(★如《变形记》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4.百态人生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如《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超 然 客 公 众 号
二.标题探究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分析标题意蕴,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拟题方式。有的以人物为题,有的以事件为题,有的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地点、时间为题,有的以主旨为题,等等。
1.标题含义
(1)联系表层含义:文中具体的意思。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等。
(2)体会深层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3)联系全文主旨,看它在揭示主旨、表明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2.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作用,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常见作用: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的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解说其含义),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背景、季候、主人公等。
七、小说语言
一.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解题的时候要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了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方面,寻找出比喻的本体;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4)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声色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5)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泼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超 然 客 公 众 号
2.语言风格的赏析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早请示晚汇报”反映了“十年探索”时期的时代特征;“共享汽车”“手机支付”“云计算”则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二.群文比较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
1.相同题材的作品
不同作家由于思想、观念等差异,写出来的作品会在选材、立意、情感等方面有许多的不同。如同样是写战争题材的作品,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孙犁的《荷花淀》就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不同观点的作品
对同一事物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文章的比较阅读,
可以正反对照,对砥砺思想、提高认识具有特殊的作用。如同样反映北宋时期农民起义题材的作品《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观点就明显不同,对比阅读后,能给人带来深思。
3.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
比较阅读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领会表现手法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如同样是表现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红楼梦》是现实主义手法,而《百年孤独》却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标题: 高考小说必备知识汇编
文件大小: 42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复习:推荐语的知识及写作
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思路训练例题
高考社科类文本复习:考点及方法
高考新题型 “文学短评”复习
高考新闻文本阅读知识总结
高考命题小说的情节艺术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散文文本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专题
202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
高考议论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及应答技巧
高考文学类作品(小说、散文)阅读鉴赏答题思路一览表
新高考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汇编(2020—2023年)
2023年高考散文类阅读常见考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散文阅读六大考点答题套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复习导图及题型归纳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5页)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35种题型汇总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新高考现代文文阅读常考题型总结
小说中的“伏笔”和“铺垫”和“悬念”的区别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常考经典题型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的叙述角度ppt课件2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题型总结表格化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之戏剧知识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陷阱ppt课件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