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上 >>
《游褒禅山记》学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0-27


《游褒禅山记》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第______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极”、“卒”、“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参考】  
    1、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2、西岳华(读huà)山, 在山西,跟文中提到的坐落于安徽的华(huá)山不是一回事。  
   
    【学习过程】  
    一、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并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于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 ( 深 ),则其虽好游者不能( 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 ( 至 ) 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 )也。既其出,则 或 咎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 极 )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根据语意,补充3个字: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 ( 谬 )其传而莫能 ( 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 萧 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按要求完成填空。(为加点字注音,为方框内的字词释义或指出用法,为括号中的字词指出活用类型)   
    2、记下疑难点,准备质疑、交流。  
   
    3、在文中划出你所认为的判断句,并说明判断理由。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话很有哲理,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二、课堂练习  
    (1)解说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由山以上五六里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6.不出,火且尽  
    7.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翻译下列句子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内容研讨  
    1.记游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呢?
   
    2、本文得出了怎样的两个观点,你觉得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三、延伸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四、目标反思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答案  
    褒禅山亦谓(叫做)之华山,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名作动,建房子)于其址,而卒(死亡)葬之;以故其后(名,名作动,命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是,表判断)华山之阳(水之北,山之南面)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模糊不清,独其为文(残存的[几个大]字)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昏暗的样子) ,入之甚寒,问其 ( 深,深度,形容词做名词 ),则其虽好游者不能( 穷,形容词做动词)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动词做名词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 ( 至)(动词做名词,到达的人 ) 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形容词做动词,照明 )也。既(以后)其出,则 或(有人)咎(责备)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自己,第一人称)随之,而不得 ( 极)(形容词做动词,充分领略到 )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取独)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瑰丽奇异)、非常(不同寻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险峻而又遥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形容词做名词)而无物以相(辅助)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根据语意,补充3个字: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难道)孰能讥之(我)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 ( 谬)(形容词做动词,弄错)其传而莫能 ( 名)(名词做动词,辨说清楚 )者,何可胜(完)道也哉!此所以(什么什么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1.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可展开)  
    2、[明确]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三、解释虚词1.并列连词,可译为“又”2.因为;表示判断,是,为3.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译为“大概”4.连词,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界限。可不译。5.连词,表修饰6.副词,将要7.发语词,大概  
     翻译1.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有的已经磨灭,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名称。2.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因而未能极尽那游洞的乐趣。3.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没有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4.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探求学问的人不能够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用资料的缘故。  
    四、1、A    2、B   3、D  4、①况且作为 国 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作业练习2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二)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6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复习
《游褒禅山记》教案15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4
《游褒禅山记》pptx课件(9页)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12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8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79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7页)
《游褒禅山记》预习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8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7
《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教案13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7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12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5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1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4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3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10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ppt课件13
《游褒禅山记》教案9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8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12
《游褒禅山记》原文加翻译.ppt课件12
《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