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 >>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一词多义选择题训练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5-12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D.“不足任天下”的“任”意为统治、主持,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任”相同。
7.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之休明”中的“休”,美好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永保无疆之休”的“休”意思相同。
B.“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的“九鼎”,相传为大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将之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
C.“夫存危国,美名也”中的“危国”,意思是面临着危险的国家,与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的意思相同。
D.“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中的“弊邑”,意思是偏僻的小城,常用于对自己国家或守地等的谦称,文中是指周国。
8.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善军者”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
B.“治寡者法欲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简”字含义不同。
C.“当敌之冲”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D.“偃旗”,文中是放倒旗子,隐秘军情的做法,与《曹刿论战》中齐师“旗靡”9.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其徒曰”与“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徒”字含义相同。
B.“微以报太子矣”与“微夫人之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C.“所向皆披靡”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相同。
D.“命释之”与“庖丁释刀对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释”字含义不同。
10.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万乘之国,指当时强大的国家。
B.执戟是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C.“礼义之不愆”的“愆”与课文《氓》里“匪我愆期”中的“愆”不同义。
D.“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即管窥蠡测。窥,偷偷看;蠡,贝壳做的瓢。
11.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臣有不测之功”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相同。
B.“晋文公出亡”与“郑既知亡矣”(《灿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遂历阶而去”与“彭泽去家百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去”宇含义相同。
D.“方共食其肉”与“方宅十余亩”(《《归园田居)其一》)两句中的“方”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之怨刺无以异”和“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中的“刺”字含义相同。
B.“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和“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中的“荫”字的含义不相同。
C.“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和“秦以区区之地”(《过秦论》)中的“区区”的含义基本相同。
D.“而琴见轻矣”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中的“见”字的含义相同。
1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嚣益穷困”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两句的“穷”字含义不同。
B.“乘高卒至”与“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两句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C.“隗嚣谋畔汉”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畔”字含义不同。
D.“岑趋墀下拜谢”与“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14.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稼登熟”的“登”指(庄稼)成熟,(谷物)丰收,与成语“五谷丰登”中“登”的意思相同。
B.“下令百姓被兵刃之咎”的“被”指蒙受,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意思相同。
C.“此其可以卜祚遐长”的“祚”指福运,与李密《陈情表》中的“门衰祚薄”的“祚”意思相同。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后来“社稷”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1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中的“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一样,都是古汉语中的谦词。
B.“年方十岁”中的“方”,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相同。
C.朔望,指朔日和望日,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有时也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D.疏,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类似体例还有传、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等。
1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7.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手足胼胝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C.“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
D.“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
18.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在其右者”中的“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中的“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瓒众日蹙”中的“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中的“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参考答案
1.A
A.错误。讨伐;夸耀。意思不同。句意:却想讨伐越国/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B.正确。都同“早”。句意:所以说,圣人处理事务要趁早/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C.正确。经过;探望。意思不同。句意:经过郑国/祖母来探望我说。
D.正确。句意:晋献公用珍贵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借助船只的人。
2.C
A.正确,都是“皇帝的命令”。句意:这件事不须麻烦陛下发布敕令。/奉皇帝命令建造的宁国府。
B.正确,都是“请求”。句意:请允许臣发公文处置。/希望请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C.错误,意思不同,一个是“尽”,一个是“能承受,禁得起”。句意: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能承受忧愁。
D.正确,意思不同,一个是“认为……正确”,一个是“这样”。句意:玄宗认为这道理很对。/到了覆灭的地步,照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3.A
A.“是同一类老师”错误。文中“经师”指的是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指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老师,二者不同。句意: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
B.正确。“有道”,有道德、才艺。/有道德的人。句意: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C.正确。句意: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蒙受清平的教育感化。
D.正确。句意:让他进入太学学习。/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
4.C
A. 缓急,偏义复词,偏指“急”,情势急迫/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句意: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 /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
B. 正确。
C.“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错,“图籍”这里指军事地图与士兵名册。
D. 正确。
5.B
6.D
A.“约为婚姻”句意: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
C.“太山不让土壤”的“让”是排除的意思,与“以国让子之”的“让”含义不同,判断正确。句意:把国家的权柄让给子之。/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
D.“简能而任之”的“任”是任用的意思,和“不足任天下”的“任”含义不同,判断错误。句意:不能够统治天下。/选拔有才能的任用。
7.C
A.正确。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
B.正确。
C.“意思相同”错误。危险;正直。句意: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正确。
8.C
A. 正确。“古之善军者”的“军”意为“治理军队”;“沛公军霸上” 的“军”,意为“驻扎”。句意:古时善于治军的人。/沛公驻扎在霸上。
B. 正确。“治寡者法欲简”的“简”意为“简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的“简”通“拣”,意为“挑选”。句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这是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的原因。
C. 错误。“当敌之冲”的“当”意为“面对”;“一夫当关”的“当”意为“占着,把着”。含义不同。句意:面对着敌人的进攻。/一个人把着关口。
D. 正确。《曹刿论战》中齐师“旗靡”指齐国齐军溃败,军队的旗子倒下了。
9.A
A.“两句中的‘徒’字含义相同”错误,徒:“随从”/“白白地”,两者意思不同。句意:冯立对手下随从说。/白白地被欺骗。
B.正确。微:“没有什么”/“如果没有”。句意:我没有什么来报答太子了。/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
C.正确。两个“靡”都是“倒下”的意思。句意:所到之处无人能敌。/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
D.正确。释:释放;/放下。句意:太宗命令左右释放谢叔方。/厨师丁放下刀回答说。
10.D
C.正确。差错;拖延。两句中的“愆”不同义。句意:礼义上没有差错/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
D.错误。窥,从空隙里看。句意:如果以竹管子看天,以瓢量海。
11.C
A.正确。均为“等到”。句意:等到臣下有了不可估量的大功时。/等到到了晋朝。
B.正确。逃亡/灭亡。句意:晋文公出逃后。/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C.错误。离开/距离。句意:舟之侨说完后就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开了。/彭泽距离家里有上百里。
D.正确。正/方圆。句意:正在一起吃肉。/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
12.D
A.正确,都是“讽刺”。句意:《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
B.正确,分别是“荫庇”和“遮蔽”。句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
C.正确,都表示小或者少。句意: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秦国凭借着小小的一个地方。
D.错误,“见”含义不同,分别是“表被动”和“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译为‘我’”。句意:而琴被看轻。/慈爱的父亲离开了我。
13.D
A.错误。两个“穷”字含义相同:都是“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的意思。句意:隗嚣更加窘迫/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
B.错误。两个“乘”字含义不同:第一个“乘”是“登上”的意思,第二个“乘”是“趁”的意思。句意:登上高处突然赶到/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C.错误。两个“畔”字含义相同:都通“叛”,是“背叛”的意思。句意:隗嚣谋划叛汉/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身边的亲人都会背叛他。
D.正确。都是“感谢”的意思。句意:魏岑快步到台阶下拜谢/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11.B
A.正确。“登”,都指(庄稼)成熟,(谷物)丰收。句意:庄稼成熟/农作物丰收。
B.“意思相同”错。“被”,蒙受/通“披”,披散。句意:对下使百姓身受战争之害/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
C.正确。“祚”都指福运。句意:这样大概就能够求福长远/门庭衰微,福运浅薄。
D.正确。
15.D
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C.正确。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6.A
17.B
18.D
A.正确。   B.正确。
C.正确。“瓒众日蹙”,句意: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蹙,皱眉。句意: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眼睛好像透着欢喜又透着哀愁,仿佛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
D.“赍,指‘携带’”错误,两个“赍”字意思相同,都是“赠送、送给”的意思。句意: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标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一词多义选择题训练
文件大小: 11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双文本对比专题训练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凡战,若我众敌寡》《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韩非子·难一》《孔丛子·答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题)
《周尧卿,字子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高考文言文答题策略指导
高中语文教材常见古今异义词汇总(90例)
部编版和旧版高中语文课内古文化常识汇编
高考文言文中古代文化常识背诵清单
山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知识汇编
2023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汇编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266个)
高考文言文复习:最常见的310古文字
高考文言文复习:传记篇(针对一、二模精选题)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词组大全(带例句)
高考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复习
高中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及常见文言文虚词介绍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含历届真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选官制度和居丧制度》教学设计
2023年全国各地高三一模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中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中的语气词
文言文常考实词40个
杜牧《投知己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天津市高考题)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战国策》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教学设计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高频词总结
文言近义词归类举隅
高考文言18个虚词并例句
高中文言文之综合训练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新题型之课内外词语推断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专练30题
高中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
统编教材课本文言字词梳理(一)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
高中文言常见句式知识清单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论语》《孟子》《大学》文言复习
《汉书·贾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市高考题)
高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孟子》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