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语言运用和表达 >>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指导、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1-04


具体考查内容主要涉及:①在语境中辨析词语;②辨析并修改语病;③不同语体的用词和句式;④语言表达中的逻辑和修辞;⑤语段的压缩和具体语言场景中的表达运用等。

了解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材料的特点,有意识地积累多种类型的语言材料。在各种语言现象中,进行梳理与整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语感”,进而上升到语理,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语言运用的自觉性。

1. 近年语言考查的“变”

新高考Ⅰ卷和三套全国卷最大的变化在于通过一个语段,将过去相对独立的词语、病句、语句衔接等多种题型整合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2020年更是增设了对标点作用、近义词辨析和语段压缩的考查。未来高考将更加关注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备考时,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应更侧重于在具体的、真实的语境中去积累、梳理和探究,完成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2. 深度理解“语境”,提升应“变”能力

强调“语境”。语境,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外条件的总和。语境有内外之分。内部环境是词、短语、句、段构成的语言符号环境;外部环境是非语言符号环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包括说话者双方、涉及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要在语境中“解读词语,理解语义”,根据语境的变化准确把握言语信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去理解、分析和评价。

图片

图片

1. 语言文字的学习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在人们生活中承载信息、思想和感情的语言材料或作品。语言文字的学习要回归到言语行为本身,在对负载丰富信息、蕴含深厚文化的言语作品中,总结现象,发现问题,探寻规律。
2. 积累、梳理、建构、运用,形成语言文字学习的不同层次,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关联、促进。积累,强调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运用表达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梳理,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建构,将丰富的言语活动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语言现象和语言材料中探究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运用,则是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
3. 回归本源,夯实基础。从能力层级的角度来讲,词语重在“理解”,虽然是“低级”的能力,却是“审美”“表达”的基础。“基础”并不代表容易、简单,相反,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踏踏实实地从积累词汇、品读语境入手,对实词、成语进行基本含义、情感色彩、搭配范围、表达风格、词性功能等方面的梳理和储备,通过大量的练习(从真题入手),培养自己对规范表达的“正确语感”。
4. 分析材料,理解情境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情境材料,尤其要划分出其内部的结构层次。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即所给材料语境的表述方式(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叙述等),梳理出要表达的内容要点(观点态度),并分析理顺其脉络层次、逻辑关系,从整体上验证词语的判断。
5. 提炼“有效语境信息”。“有效语境信息”,即涉及对选项具有提示性或限定性的语境信息。其中包括带有一定感情色彩、语义轻重、修饰对象、表达风格或者指向含义的具体词语,也包括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甚至标点符号。
6. 重视训练,锤炼思维。思维能力是高考语用题考查的核心。语言运用的考查,既重形式,也重思维。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语文备考的根本任务是锤炼思维能力和提升语言能力。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转换的前提和基础。因而,还要做好语言的积淀,在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中,领悟语言的规律,掌握运用的技能。
专练提升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稿节选文字,完成18~20题。

训诂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

洪帅教授:训诂学确实属于“冷门绝学”,不过现在遇上了好时代,特别是在当前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国家还专门推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课题,支持学者个人和学术团队从事冷门绝学研究,可以说是“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训诂学是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他两个是文字学、音韵学),“小学”是与“经学”相对的,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经学的附庸,其目的是解经,具体就是更好地阅读古书、准确地理解古义。训诂学是涉古专业研究的基础,不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还是法律、军事、艺术等,都必须阅读古文,现在研究同为冷门绝学的简牍学也需要以训诂学为基础,否则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代文献,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拟写恰当的问题,使之与洪帅教授的回答内容贴合,逻辑自洽。(3分)
【参考答案】训诂学被称为“冷门绝学”,(1分)您如何看待训诂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作用?(2分)
19.请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内容,界定“训诂学”的概念内涵。(4分)
【参考答案】训诂学是以解经为目的(1分)、为涉古专业研究提供基础(1分)的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分支学科。(1分)(下定义的判断句式,1分)
20.从访谈稿的答问中可以推测出洪帅教授具有怎样的学术品质?请加以概括并提供依据。(4分)
【参考答案】①实事求是:从“训诂学确实属于‘冷门绝学’”“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都可以推测出来;(2分)②学术自信:从“可以说是‘冷门’不冷,‘绝学’有继”、一切研究“都必须阅读古文”可以推测出来。(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翻译既是语文表达的一种方式,牵此一发自然不能不动全身。文章曾有“化境”“醇境”之说,译笔精进之后,当然也能臻于此等境界。思果先生在《翻译研究》里却有意只谈低调。他指出,妙译有赖才学和两种语文上醇厚的修养,虽然应该鼓励,但是无法传授。同时,妙译只能寄望于少数译家,一般译者能做到不错,甚至少错的“稳境”,已经功德无量了。思果先生的低调,只是针对“恶性西化”或“畸形欧化”而发。“畸形欧化”是目前中译最严重的“疵境”,究其病源,竟是中文不济,而不是英文不解。事实上,欧化分子的英文往往很好,只是对于英文过分崇拜以至于泥不能出,加上中文程度有限,(1)在翻译这样的拔河赛中,自然要一面倒向英文。所以为欧化分子修改疵译,十之七八实际上是在改中文作文。这是我在大学里教翻译多年的结论。(2)思果先生的研究正好对症下药。他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句是活的,字是死的,字必须用在句中,有了上下文,才具生命。

21.下列对文中加粗(原题为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不”采用了双重否定的方式,表达强烈肯定的意思,意在强调翻译的重要性。
B、“功德无量”指功业德行大到无法计算,此处作者用来形容少数译者,是褒词贬用。
C、“不济”意为差、不好,和《祝福》“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中的“不济”意思相同。
D、“泥不能出”中的“泥”读nì,和“泥古不化”的“泥”读音相同,意为不知变通。
【参考答案】B(“是褒词贬用”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贬低少数译者的意思)
2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文中两处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句(1):把翻译比作拔河比赛,是一场中文和英文的较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化分子在翻译过程中倒向英文的危害;(3分) 句(2):把思果先生给译者的研究过程比作对症下药的治病过程,通俗易懂,肯定了思果先生忠告的中肯性。(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0.文中画红色线(原题为波浪线)的句了看似既重复又矛盾,而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该句重复出现“在这样的天地中”,实则是与前文相照应,凸显天地之空旷;又反复强调“独个儿行走”以此凸显人之孤独寂寥,形成强烈的反差感;②“侏儒变成了巨人”,是指人在如此寂寥而空旷的天地间,没有任何参照物而显得巨大(或:物我两融,内心与天地浑然一体而巨大);“巨人变成了侏儒”人立于寂寥而广阔的天地中而显得渺小。看似矛盾而极具哲思。   
【解析】①该句重复出现“在这样的天地中”,实则是与前文“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相照应,凸显天地的完整和空旷;又反复强调在这茫茫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以此凸显人之孤独寂寥,形成强烈的反差感。②“侏儒变成了巨人”,是指人在如此寂寥而空旷的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参照物而显得巨大,很有顶天立地之感(或:物我两融,内心与天地浑然一体而巨大);“巨人变成了侏儒”,是指在广袤的大地、无尽的天宇下,我又是渺小的。看似矛盾而极具哲思,表达了作者对宇宙自然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无限、人生苦短的感慨。
21.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烟迹”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化雪后的山脊”比作“不动的烟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远方山脊的若隐若现;②“烟尘”一语双关。既指沙漠地区似烟的尘沙,又指历史的滚滚尘烟。    
【解析】①“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化雪后的山脊”比作“不动的烟迹”,“烟迹”一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刚刚化雪的山脊若隐若现的特点;②结合前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可知,“烟尘”一语双关。既指沙漠地区似烟的尘沙,又指历史的滚滚尘烟。
22.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参考答案】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使结论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的作用。
【解析】“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中的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得出结论,引起读者的注意,使结论单独成句,突出强调了“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①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②现在,孙少平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③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

④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写了封信。在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

⑤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⑥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⑦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注】选段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选段主人公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先在村里开办的初中班当教师,初中班解散后去了黄原揽工,之后成为了煤矿工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矿工组长。田晓霞的意外死亡给了他沉重一击,他又因矿难而毁容。孙少平出院后,选择面对了现实,他拒绝了脱离艰难的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
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号在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时,往往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参考答案】第③段“新”形象中的引号在强调孙少平“打扮”加“疤”的男子汉新形象特征的同时,(1分)更赋予了孙少平对自身外在形象焕然一新之后,(1分)对未来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的内涵。(1分)
21.文中加点词语“泪水”和“微笑”出现在同一段落中是否矛盾?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分析。(3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泪水”是孙少平回到久别的大牙湾煤矿时,由眼前熟悉的场景所触发的久别归来时无比激动的心情的写照,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1分)“微笑”则借由明丽温暖的太阳,表达了孙少平选择重返故地,一辈子扎根煤矿后,内心的乐观与坚定,是对人物心情的侧面烘托;(1分)二者并不矛盾,共同体现了孙少平战胜伤痛后,正视自己,回归属于自己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的美好心情,都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美好赞歌。(1分)
22.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它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请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例句,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拟人]:“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微笑”一词将太阳人格化,(1分)既体现了太阳的明媚灿烂,又移情于物,展现了孙少平重返煤矿时的兴奋与喜悦,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1分) [拟物]:“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扫射”一词将目光当作子弹来写,(1分)写出了人们在注视孙少平脸上疤痕时目光里的复杂与无情,伤害性极大,引发读者对孙少平心情的真实体验感。(1分)

标题: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指导、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文件大小: 203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语言运用新题之语境及词义专练
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75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 “文学短评”(真题+技法+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同词多义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逻辑错误题型专题训练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句子效果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含真题分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30种题型归纳
高考语言运用之补写句子专题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成语填空新题型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长短句的变换
山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一词多义题型练习
2023年上海市各地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
2023届全国各地精选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Ⅱ题汇编
上海市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满分答题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用题之对联》教案
2023年全国各地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之语言文字运用专练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简答题专项训练题
2023届高考12月份模拟考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之仿写训练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逻辑推理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补写句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型之修辞手法常考的题型举例
高考语言运用复习:语句补写、排序
2022年上海市高三二模专题:积累运用
备战2023年高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必刷题
2022年新高考Ⅰ卷最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Ⅰ母题与模拟训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常考题型归纳
高考专题复习:简明连贯得体ppt课件
高考复习:表达连贯练习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2022年高考模拟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I
高考语言运用题型复习之补写句子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