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0


    【语段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华山。
    以故其后名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距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2、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3、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参考答案〗

  1:A
  2:C
  3:D
 
【语段2】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

                                _。

  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
〖参考答案〗
  1:B(观,景观)
  2:“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
  3:B(属于“无中生有”)
  4:⑴ 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达到目的地。
    ⑵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 


【语段3】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本段文字通过论述作者的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要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

  1、第一句话中“于是”应解释成   ,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提“古人”的目的是   ,其反映出的精神从侧面证明了本段中   一句。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4、“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5、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有   

〖参考答案〗
  1:对这件事。
    承上启下。
  2:表明自己也将像古人一样对眼前之事进行深入思考。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3:高深的学术造诣或宏伟的事业。
  4:困难重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5:志、物、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作业练习2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二)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6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复习
《游褒禅山记》教案15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4
《游褒禅山记》pptx课件(9页)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12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8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79页)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47页)
《游褒禅山记》预习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8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7
《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教案13
《游褒禅山记》学案2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7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12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5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11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6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4
《游褒禅山记》复习ppt课件(3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10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ppt课件13
《游褒禅山记》教案9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8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12
《游褒禅山记》原文加翻译.ppt课件12
《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