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朱光潜《谈美书简》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光潜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8-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6.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答案:

6.D   解析:D项,“都从”错误,应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7.A   解析:“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8.D   解析:“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洪波《陀螺》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沈从文《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贾平凹《秦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村《给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题)
毕淑敏《盲人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卡夫卡《最初的痛苦》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慈欣《朝闻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晓风《步下红毯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石猴——平分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聂鑫森《花草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丁玲《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阅读练习及答案
法朗士《里凯》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落魄》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樱海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都云哲人痴,谁解其中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盾《写于悲痛中》《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阅读练习及答案
卞毓方《扁担那头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光的笑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庆邦《打麦场的夜晚》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司马迁发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牙疼》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秦始皇将死》阅读练习及答案
瞿秋白《涴漫的狱中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蒙《春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来《莫格德哇行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统编选择性必修中《谈美书简》练习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