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南帆《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南帆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23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
 
南帆
 
①通常的观念之中,谎言不道德。然而,文学话语允许虚构——一个巨大的特权。这首先表明,文学话语并未承诺人们即将读到的是一份真实的记录,譬如新闻报道或者历史档案文献。按照流行的观点,文学是想象飞翔。作家的叙事如同魔术家开始挥舞手杖:空荡荡的舞台上,几个人物突如其来地出现,一场战争已经打响……然而,这些想象有什么意义?
②这些想象即是一种意义生产。意义生产是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的。如同置身于楼宇、街道、商店、交通工具等组成的物质空间,人们同时置身于种种观念组成的意义空间。如果没有民族、国家、信仰,或者正义、高尚、卑劣、丑恶等观念,人们便缺乏安放精神的栖居之所。意义空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善、恶、尊、卑、绝对、相对等种种抽象的观念之外,更多的意义与物质交织为一体。从食品、服装、居室、汽车到珠宝、书籍、手表、计算机,林林总总的物质不是赤裸祼地摆放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是充满意义附加值。珠宝显示富贵,书籍代表儒雅,名牌服装意味着不凡的身份,巍峨的宫殿象征庄严的气派,春暖花开的寓义是生机勃勃,白雪皑皑解释为冰清玉洁……总之,物质同时包含了意义;许多时候,后者更为重要。日常的生存条件满足之后,更高的追求时常指向意义空间的升级——服饰的风格、办公室陈设、定居城市的某个社区,哪一件事情与意义空间无关?物质本身无嗔无喜,物质拥有的意义是被赋予的。如果说宽敞的寓所、豪华的轿车显示的意义显而易见,那么一方古砚、一款明清家具或者池塘里的枯荷隐含的意义,不得不追溯遥远而曲折的文化渊源。
③文学话语的工作显然是意义生产——作家的物质生产仅仅是将文字符号书写于纸张之上。这些文字符号不是如实地再现什么,而是显现某些情节或者某种景象隐含了哪些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义往往无法完整地寄寓于真实的原型,这是作家开始虚构的理由。如果英雄对于凡俗世界真的意义重大,作家必须想方设法利用文字符号构造一个。虚构同时屏蔽了另一些无助于意义生产的物质性细节。曹雪芹虚构了《红楼梦》的大观园,不关注贾宝玉的脉搏与血压、林黛玉的肝功能,使形象的意义聚焦于封建仕途经济的叛逆者。事实上,所有的文学意象无不构成意义生产,无论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李白的天姥山、杜甫的黄鹂与白鹭还是苏东坡的赤壁与月亮。
④每一个人的活动半径十分有限,许多人从未遇到那些有趣的人物和事件,也无法意识到天地万物包含如此之多的内涵。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从事意义生产的作家。尽管身边的物质世界依然如故,但是,作家热衷于以虚构的方式重组身边的意义空间。这是文学话语对于活动半径的拓展,“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世界无限开阔同时又趣味横生。
⑤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形象的解读与阐释。贾宝玉、林黛玉的意义并未事先颁布,作家只是交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许多时候,文学形象的意义是由文学批评解读出来的。批评家的反复论述逐渐使文学形象的意义凝聚起来,甚至成为公论。但是,某些文学形象如同贮量丰富的矿藏,以至于文学批评的阐释持久不衰。迄今为止,《红楼梦》的文学批评已经汗牛充栋。西方文学之中,莎士比亚显现出巨大的吸引力,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如此之多,以至于坊间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说。
⑥当然,持续的文学批评包含了许多争讼,一些批评家对于文学形象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堂吉诃德是一个愚蠢的主观主义者,还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也许还会产生第三种观点。反复的争讼涉及多种原因:相异的视野,话语权,依据各种理论形成的批评学派,接受美学与读者中心的观念,现代阐释学似乎无法许诺一个终极性的结论,如此等等。
⑦其实,文学批评可以视为意义再生产。文学形象的意义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持续地繁衍、成长、丰富、充实;后继的解读与阐释可能是共识的延伸,也可能是反驳与辩难。这时,文学形象的解读带来了再解读——前者成为意义生产的催化剂。从文学形象到解读与再解读的持续循环,意义再生产绵延不断。如同社会对于物质生产的旺盛需求,精神领域的敞开是意义再生产的必要前提。
(有删改)
3.第①段“挥舞手杖”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意义生产”的一项是(    )。(2分)
A.毕业时为即将分别的同学写首诗。
B.文艺汇演中激情澎湃地演奏乐曲。
C.母亲节时为母亲献上一支康乃馨。
D.作家以故乡为原型创作文学作品。
5. 依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者的见识和精神世界因作品的意义空间而得以拓展。
B.批评家的反复论述会让薛宝钗形象凝聚起来成为公论。
C.对堂吉诃德的解读产生分歧可能是因为解读角度不同。
D.对文学作品的不断阐释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达成一致。
6.从课文《阿Q正传(节选)》中选取一例,阐释你对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4分)  
7.请结合本文观点对以下两则材料进行分析。(5分)
材料一: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材料二:“一个怀抱着大观园青春挽歌梦想的宝玉,将要走向哪里,才是《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我们每个人给他设定的结局,我相信都会不一样。”(选自《蒋勋说红楼》)

 

 

答案:

(一)(16分)

3.在文学叙事(作家在叙事)中通过想象虚构出形象、情节等内容。
4.C
5.B
6.示例一:《阿Q正传》中阿Q见自己的虱子比不过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作者虚构了这个情节,以夸张的写法,写阿Q在美比不过别人时就同别人比丑,凸显出阿Q无聊争胜、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示例二: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竟然为此得意了很多年。这是背离现实逻辑的叙述。但作者正是要虚构这样的情节,以夸张的手法将阿Q的劣根性表现出来,凸显出了阿Q的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7.文学通过想象,虚构人物、故事情节、实现意义的生产,读者和批评家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再解读,实现意义的再生产,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作品的意义,而文学批评也难以形成终极性的结论。(2分)《红楼梦》虚构了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渗透了作者的血与泪,是一种意义生产(1分)。读者阅读《红楼梦》,因个人经历、知识修养、人生态度、社会理想的不同(1分),对贾宝玉有不同的认识,对他的结局有不同的设想,是一种意义的再生产(1分)。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使《红楼梦》韵味无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洪波《陀螺》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沈从文《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贾平凹《秦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村《给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题)
毕淑敏《盲人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卡夫卡《最初的痛苦》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慈欣《朝闻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晓风《步下红毯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石猴——平分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聂鑫森《花草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丁玲《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阅读练习及答案
法朗士《里凯》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落魄》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樱海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都云哲人痴,谁解其中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盾《写于悲痛中》《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阅读练习及答案
卞毓方《扁担那头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光的笑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庆邦《打麦场的夜晚》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司马迁发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牙疼》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秦始皇将死》阅读练习及答案
瞿秋白《涴漫的狱中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蒙《春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来《莫格德哇行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帆《张氏月洲村》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帆《“玩梗”仅仅是一种年轻人的语言游戏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帆《泥土哪去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帆《辛亥年的枪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帆简介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