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必修上 >>师说 >>
《师说》教案11
作者:qingyuwawa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2-17


师说教案
        
【知识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学生断句、重读、语气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探究,使学生建构起尊师重教的思想,养成尊师好学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解题:《师说》,联系以前学习过的《马说》和《捕蛇者说》等文章来看,说应该怎么解释? 请同学来说一说。 
《师说》就是说师,说,一种文体,比较论更加自由,可叙可评可抒情。 
二、文本探究: 
(一)激疑:这篇文章韩愈说写给谁的?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写给李蟠的:作师说以贻之。 李蟠何许人也? 韩愈的学生,17岁的小伙子。 
韩愈呢?请同学结合注释和资金了解介绍一下:教师强调: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问题来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代文学宗师的韩愈为何给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写这么一篇流芳千古的文章?那么多学生为什么专门写给他呢?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请同学找一找。 
在哪里?最后一段。 请同学概括一下。 
三条原因:一、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能行古道 
结合文章来看,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引导: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 
根本原因: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 
请同学诵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 韩愈应该是怎样的感情呢? 
请同学说,不急于下结论,存疑,留待以后解决。 

(二)、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这里的“古道”指的是什么? 
古人的从师学习之道。 
对此,文章有没有解说?如果有,在哪里?? 
引导学生看第一段。 这里是如何阐释古人的从师之道的呢? 
请同学考虑给第一段分层次。 
分为两层:1、古道的核心:学者必有师 
          2、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作者阐释“古道”仅仅是讲道理吗?有没有举例呢?在哪里?请找出来。 
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概括地说,属于面上的例子) 
还有没有? 
倒数第二段: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   (具体说,属于点上的例子)   
两个例子点面结合,说服力增强,同时呼应了第一段的说理。使文章对古道的阐释由抽象到具体,渐渐地清晰化、明朗化。 
你能不能给大家举一个象孔子那样实践古人之道的例子?把他们的做法和文中对从事之道的阐释比照一下,看看有哪些相同点。 
程门立雪的杨时,向李达、艾思奇请教哲学问题的毛泽东等 

杨时:学者必有师 
好学精神和尊师重道,成为著名的理学家,很有影响的政治家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毛泽东: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是古人伟人的从事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三)、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 
找人翻译此句: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请同学认真阅读第二段,找出其中一个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概括回答。 
耻学于师  于其身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耻师:以从师为耻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请给本段划分一下层次。 
三个层次应该可以顺利分出。 
在每个层次的分析中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 
都用了对比。 
怎样对比的呢? 
古圣人――今众人; 对子―――对己; 百工―――士大夫; 
这种对比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在段中标化出来读出来。 
1、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 小学而大遗 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这三组对比中,你对哪一组对比的感受最深?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示例:家长给孩子找家教,而自己不学习; 
      学习好的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厌学成绩更差; 
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多不如贫家子弟学习更刻苦; 
对于这种以从师为耻的社会风气,韩愈持什么态度? 非常痛心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同学找出相关语句(段首尾中)诵读,指导点拨读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要读出那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来。 
三、思绪拓展: 
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 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还是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 
齐读最后一段。 
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 
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 
四、总结: 
记得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里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也到出了一个事实:这个巨人就是韩愈所说的“师”. 
学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思想的火花还在飞溅,意犹未尽,那就请同学们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也写成一篇文章来和大家交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师说》《潮州请置乡校牒》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答韦中立论师道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pptx课件(48页)
《师说》知识点梳理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师说》《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必修上册《师说》pptx课件(54页)
《师说》ppt课件(49页)2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ppt课件
《师说》文言文知识梳理
《师说》《师友箴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劝学》《师说》《礼记·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师说》理解性默写2
《师说》理解性默写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韩愈《师说》mp3音频朗读5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ppt课件
《师说》ppt课件(22页)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师说》《问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理解性默写2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含说课、反思)
《师说》教学反思3
《师说》说课稿3
《师说》公开课ppt课件(17页)
《师说》ppt课件(6页)
《师说》ppt课件(41页)2
《师说》作业练习
《师说》测试题
《师说》ppt课件(49页)
《师说》pptx课件(49页)
《师说》教案15
《师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师说》练习2
章学诚《师说》原文及翻译(全)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