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和表达 >>
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言文字运用Ⅰ汇编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4-07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最近,网络上“晒眼皮治近视”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②有人声称,近视的孩子只要每天在阳光下晒眼皮,就可让近视度数“清零”,甚至延缓近视加深。③所谓“晒眼皮”,指的是在早晨或傍晚闭上眼睛,面对太阳晒5至10多分钟。④晒的时候,一般只露出眼皮,面部其他地方用防晒面罩保护起来。⑤据说,这样可以达到治疗近视的作用。  
晒眼皮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对此,专家认为晒眼皮和闭眼休息作用类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但无法预防和治疗近视。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眼轴变长。晒眼皮不仅无法起到缩短眼轴的作用,   A   。有些孩子很难做到一直紧闭双眼,眼睛就有可能直视强烈的阳光,对角膜、晶状体造成潜在伤害。所以,“晒眼皮”的做法并不可取。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暂没有根治近视的方法,防治、延缓近视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保证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少年儿童每天应保持2小时以上的户外光照,一周应保持10小时以上的户外光照。除此之外,   B   。小学生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有助于视力健康。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8.(4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保护视力还需要充足的睡眠
【评分参考】共4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填写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材料是个科普语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补写相关的内容,需要学生在文段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补写句子,需要综观全文,在上下文的语境中,明确语意和语式两个基本点。语意由上下文语境中的逻辑走向推断而出;语式则需要从前后语句的语法特征上来确定,也就是说,语意由内容决定,语式由语法来决定,这两种限制条件,才决定了答案的唯一性。
A处,根据上文“不仅无法起到缩短眼轴的作用”,和下文晒眼皮可能造成的伤害的相关内容进行推断,本处应补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关键词为“而且”“危险”。B处,上文讲保护视力需要“保证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下文的内容与睡眠有关,“除此之外”起到承接上下文的作用,所以本句应补写“保护视力还需要充足的睡眠”,关键词为“还”“睡眠”。
19.(6分)②“让近视度数‘清零’”与“延缓近视加深”对调;
③ 删掉“多”;
⑤“达到”改为“起到”。
[评分参考]共6分,每指对一处序号并修改正确给 2 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②句考查语序不当,“延缓近视加深”程度较轻,“近视度数‘清零’”程度较重,所以两句位置需要对调。③句成分黎余,此处“至”字前后需要用确数,不能用约数,故去掉“多'字。⑤句考查搭配不当,“达到”和“作用”不能搭配,应改成“起到......作用或”达到......效果。
福建省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抓吉镇,是极小一个镇子。
一断一断的,或砖或坯,只有一溜平房。平房之前的土街,不甚宽。走堂堂渔汉,扭俏俏渔婆。也摇鸭,踱鹅,跑狗,慢老者,快孩子,颇不寂寞。天雨了,天雪了,也要落在上面。秋日,湿湿泞泞,(  )一街的黄叶。
土街,其实也是乌苏里江的一段堤岸。临水的一坡,是一排鞠向水面的柳树。这里的柳树,有诗样的名字,叫“江柳”。江柳的干上,早展,晚夕,常牵着几只闲船。入冬,便要被渔汉子拖上来,扣在街边。扣船的底上,都要(    )一层茸茸的雪被。很好看,(   )在江边的柳,收不回了,任其冻住。春一到,这柳,那柳,依然要漂亮地(   )给你看的。   
小镇的西端,是一片兼作客栈的私家饭铺。我因腰有旧疾,得知那里有领颇热的火炕,经人导引,便歇在那里了。
这饭铺,说来,也是寻常的一家。有客,便是饭铺、便是客栈。单是多些陌生的话,多些格外的风景而已。无客了,淡淡地过冬春更换的日子就是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落  裹  涉  舞B. 粘  覆  涉  舞
D.落  覆  挂  飘C. 粘  裹  挂  飘
19.文中画线部分的遣词造句新颖别致,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6分)
18.(3分)B
19.(6分)示例:①动词、形容词前置,引发读者对动作或状态的特别关注,更新读者审美体验。②动感强烈、特征鲜明的短语连续使用,为“颇不寂寞”蓄足了力,强化了土街场景的生活气息。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   ①   。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参差,所行之事更是 ②  ,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身居尘世,递生人海,面对争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   ③   ,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所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
“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自与天地大通。如启天聪天目,自能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化外之音。偶与心弦鸣和,豁然解悟,信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类”。A在造成独立人格的同时,B他们是点染历史,C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D这些艺术绝品使历史更精彩。E倘若把历朝历代这些异类大家的绝世作品全部剔除,F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几个句子中有三个有语病,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顺应天性,进退自如,是天地间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5分)
18.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②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  ③随波逐流(随声附和)(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根据空缺①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于万万人中仅是”“大有参差”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形容少之又少,故可填“凤毛麟角”;根据空缺②处上下文语境中的“大有参差”“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强调差别之大,故可填“千差万别”;根据空缺③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争名逐利之潮起”“人人跻身其中”“身不由己”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受潮流摆布,故可填“随波逐流”。
19.示例:A把“造成”改为“形成”;B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F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修改正确即可,一处1分;其他修改,合理的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造成”和“人格”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可以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F句式杂糅,可以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
20.①原文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前四个分句均为六字短句,句式整饬,反复铺排,正反相成,表意丰富,简练明快,有韵律感;后两个分句用散句,错落有致。(3分)②原文仿骈偶句式,点缀文言字词,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句式活泼,语言雅洁,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原文的句式结构、句型功能、行文风格等角度揣摩、比较、体会。文中画横线部分运用整散结合的短句表达,前四个分句是六字短句,表意丰富,句式整齐,有气势;后两个分句是散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简练明快。运用文言字词与句式,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行文简洁,典雅,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条万条,用好人才是第一条。”强国强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以用为本。人才的作用,是在使用中彰显的;人才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体现的;人才的地位,是在使用中提升的。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任用人才。对人才的用与不用、能否恰当使用,直接联系到军事人力资源向实战靠拢、向打赢发力。
人才不是装点门面的“花瓶”,不任用就可能被“   ①   ”,用不好就可能是“大材小用”。当前,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青年走进军营、进入岗位,但个别单位仍感到人才匮乏、   ②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人欠妥、效能不高。有的抱着“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观念,以年龄划线,搞论资排辈。有的目光短浅“掐尖子”,会   ③   、超前使用。还有的因为人才工作牵扯敏感事项多。怕担责、惧非议,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诸如此类,只会造成人才的“隐性流失”,陷入“人才年年培养年年缺”的怪圈。
“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如何用好人才,体现的是眼界、魄力和气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当其时,善于抓住人才成长的“黄金期”并大胆使用,在其最善学习、最有精力、最有干劲的时候敢于给重要岗位、棘手任务和广阔舞台。要用当其位,参考资历但不唯资历,注重履历但更重能力,充分考虑人才的工作经历、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合适的位置用好合适的人,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岗位匹配度。
18.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上述新闻的标题的一项是(   )
A.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图片关键
B. 各尽其能、各宜其位用人才
C. 齐聚天下英才,共筑复兴之基
D. 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B    19. ①束之高阁(漠然置之、置诸高阁)
②捉襟见肘(掣襟肘见、左支右绌)
③揠苗助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20. 对人才的用与不用、能否恰当使用,直接关系到军事人力资源是否向实战靠拢、向打赢发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文字的第一段强调用好人才的重要性,第二段指出用不好人才的现象和后果,第三段提出用好人才的措施。
根据文意可知,文字主要强调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不任用”和后文“用不好”等描述,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表示不要、不理的态度,故可填“束之高阁”或“漠然置之”“置诸高阁”。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本义是把东西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之不用或置之不理。漠然置之: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置诸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②处,根据前文“个别单位仍感到人才匮乏”和后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人欠妥”的描述,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是形容人才不足的用人困境的,故填“捉襟见肘”或“掣襟肘见”“左支右绌”。
捉襟见肘(襟:亦作衿,衣服胸前的部分。捉襟:整理衣襟。见:同“现”,露出)指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窘困;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掣襟肘见:拉整衣襟,即露出手肘,形容处境的困窘。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③处,根据前文“目光短浅”和后文“超前使用”的提示,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是形容急于获利而不顾发展规律的,故可填“揠苗助长”或“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也写作“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指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用与不用、能否恰当使用”与“军事人力资源向实战靠拢、向打赢发力”两面对一面,应在“人力资源”后面加上“是否”;
二是搭配不当,动词“联系”应改为“关系”。
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石光中学、季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化沙为土、点石成金,似乎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情节,但如今,我国科学家   ①   ,并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之中种出了盈盈绿意。
早在2008年,重庆交通大学的易志坚教授就开始思考沙变土的可能性。经过研究,他发现土壤有“万象结合约束”的特性,即土壤中任何两个颗粒从任意方向都能够结合。正是这种约束使土壤只要施以温和的力就能“抱住”植物根系,维持植物稳定,并且能够保水、保肥和透气。但是,   ②   所以表现为一盘散沙。
如果让沙粒间出,拥有“万象结合约束”,是不是就有可能实现沙漠土壤化呢?经过反复实验,易教授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纤维,并制成了黏合剂。   ③   ,再加水搅拌,只需2分钟,原先金黄的沙子就会变成深褐色的“土壤”,而且摸上去很有黏性。其原理很简单,植物纤维在沙子表面结了一张网.正是这张网给了沙子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实现了“沙变土”的转化。   
这种改造沙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大大减少了水分渗透的速度,也就是说,沙子开始具有储存水分的特质了,植物对此来说无疑是福音。不仅如此,只需要用这种植物纤维黏合剂对沙子进行一次改造,就可以实现可持续耕种,后续的植物种植还能反过来改善土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1)①根据“化沙为土、点石成金”“并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之中种出了盈盈绿意”,可填:成功地将沙石转变成了泥土。②根据“正是这种约束使土壤只要施以温和的力就能‘抱住’植物根系,维持植物稳定,并且能够保水、保肥和透气”“所以表现为一盘散沙”,可填:沙粒间不具备这种约束。③根据“易教授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纤维,并制成了黏合剂”“再加水搅拌,只需2分钟,原先金黄色的沙子就会变成深褐色的‘土壤’,而且摸上去很有黏性”,可填:把这种黏合剂混合到沙子中。
(2)“减少”与“速度”搭配不当,应把“减少”改成“减缓”;“植物对此来说”偷换主语,应改成“这对于植物来说”。修改为:这种改造沙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大大减缓了水分渗透的速度,也就是说,沙子开始具有储存水分的特质了,这对于植物来说无疑是福音。
答案:(1)①成功地将沙石转变成了泥土;②沙粒间不具备这种约束;③把这种黏合剂混合到沙子中。
(2)这种改造沙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大大减缓了水分渗透的速度,也就是说,沙子开始具有储存水分的特质了,这对于植物来说无疑是福音。
【点评】辨析病句的方法:
1.语感直觉扫描法。凭语言经验,读读句子是否顺畅,从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直接作出判断。可反复体会,快捷有效。   
2.语法分析法。从语法结构入手,进行主干枝叶梳理,先去定状补,看主谓宾是否有语病,再看定状补的语序及其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语病。
3.句意分析法。先看句意是否明确(一个句子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唯一的,有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再看句意是否合理。
4.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主结构造句,用一个常用的句子和原句比较,找出不同,再作分析。
5.逻辑分析法。从概念的判断、推理、使用方面考虑,即进行逻辑意义上的分析。
图片语言文字运用Ⅱ   
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说说草滩吧。自然要从春天说起,从零零星星的鹅黄说起。米粒儿大的草芽拱出土层的时候,还异想天开地顶起一小撮泥土,像顶了一个小小的斗笠。也有穿蓑衣的,那是一丝鹅黄沿着干枯的草棵往上窜,①鹅黄,嫩绿,浅绿,草绿,当这根温度计的水晶柱到达翠绿的高度时,阳光已是夏日的温度。稍稍远处,苹果是绿的,果叶同色,一枝枝深绿在微风里晃悠,一副举重若轻深不可测的样子。草滩上,草不像嫩绿的时候那么内秀:到处乱跑,勇敢而又偏执;自信满满,甚至有一些疯狂。毛谷英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就开始抽薹吐穗,向天空肆意扩张,毛茸茸的穗子突然变得谦逊,向下弯曲,立着,摇着,颇有谷子的风度。熟草蔓,单是这名字,就有鸡鸣、炊烟、羊肠小路的味道。在草滩上,它是熟练的偷渡客,巧舌如簧的媒婆。一棵草分枝发杈,波纹一样四散开去,前脚路过一蓬野蒺藜的家,后脚跟已在一株灰灰菜那里安家落户,拉拉扯扯,盘根错节,但看上去,②翠绿墨绿深绿碧绿覆盖了整个草滩。
20.下列句子中的“还”与文中加点的“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孙犁《荷花淀》)   
C.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沈从文《边城》)
D.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老舍《茶馆》)
21.文中三个画横线成语的运用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都连用了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①处用逗号隔开,②处却没有。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20.(3分)C(本题考查考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材料和C选项的“还”均有“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A 项中的“还”在反问句中表示强调,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B项中的“还”相当于“更”表示程度更深D项中的“还”相当于“尚且”表示让步的关系。
21.(3分)拟人,贬词褒用。
[评分参考]共了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了分。因题干没有要求分析作用故分析不作为得分点。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且切合文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理解能力。审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共同特点”两个词,所以学生应考虑三个成语在运用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离奇,不可能实现,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拉拉扯扯,形容勾勾搭搭,关系暧昧,不正当。三个成语都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三个成语原都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却贬词褒用,表达了对草儿的喜爱和赞美。
22.(4分)①处用逗号隔开,节奏舒缓,通过颜色由浅入深的变化展现草儿生长的过程;
②处没有使用逗号隔开,节秦紧凑,写出了各种绿错杂拥挤、遍布草滩的景象。
[评分参考] 共4 分,答对一点给 2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且切合文意,可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处将四个表示颜色的词隔开,表示停顿,读起来节奏舒缓,这四个词语颜色上有由浅入深的变化,体现了草儿生长的过程。②处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连在一起,节奏较为紧凑,颜色众多错杂,写出了绿色弥漫于整个草滩的景象。
福建省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①由于涉及较深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物理知识,②老师教学时往往不解释,③然而解释的也多有误会,④说应该是“白烟”,⑤李白可能因为欣赏瀑布太久眼花而看成紫色造成的。
__A__,得先从光的传播说起。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波长不一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它进入大气层后,会跟空气分子、尘埃、气溶胶等介质相撞,从而产生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成反比,(    )秋高气爽或雨过天晴,大气中的尘埃和气溶胶较少,阳光在大气分子强烈的散射下,蓝光和紫光散射到四周甚至布满天空,而人眼对蓝色更加敏感,对紫色感觉次之,所以天空看起来呈蔚蓝色。
有人会问,__B __,李白为何不写成“生蓝烟”呢?一是很可能李白观看瀑布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香炉峰上气流分子的直径和紫光的波长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强,散射最多,很容易被人看到。二是相对天空而言,香炉峰距离观察者更近,更容易看到紫光。         
 
20.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根据图中信息,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包含并列关系的语句。要求对红光、蓝光和紫光的特点进行比较,表达简洁流畅,符合语境。(3分)
20.(4分)示例:③  解释的也多有误会
⑤  李白可能因为欣赏瀑布太久眼花而看成紫色   
21.(4分)示例:A要把“生紫烟”现象说清楚B既然人眼更易感受到蓝光
22.(3分)示例:红光波长最长,蓝光次之,紫光最短;紫光散射强度最大,蓝光次之,红光最小。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经过200多年的观测,人们证实地球逐渐转慢了,时间也跟着慢了,有时还会突然减慢很多。1959年7月,许多地方都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情况。   ①   ,我们的感官根本觉察不出来;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了。有人认为20亿年前,一昼夜仅相当于现在的8小时。
  ②   ?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因为在涨潮退潮时,潮水都要和地面发生巨大的摩擦。大气和地面的摩擦也可能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此外,地球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地球内部物质因为运动而发生的密度变化,   ③   。尽管以上种种看法都还值得讨论,但时间在变却是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时间是不是在变呢?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当然这种钟不能是常见的普通的钟,需要利用自然界中别的东西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人们发现,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比地球自转速度更可靠的时间标准。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将它连接在电路中,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这种石英钟的准确性比前一种方法要差一点,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的”字可以删除的一项是(    )(3分)
A.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
B.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
C.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
D.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
21.示例:①虽然这些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  ②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会变慢呢  ③都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根据上文语境中“许多地方都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情况”以及下文的“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了”这两个信息点的提示,可以推断空缺①处应补写的内容是“虽然这些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根据空缺②处语句的段首位置及问号的提示,还有下文“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的提示,可以推断该处应补写的内容是“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会变慢呢”。根据上文有关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诸因素分析的提示,可以推断空缺③处应补的内容是“都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
22.D【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虚词的能力。根据具体语境,不能删除A、B、C三项句子中的“的”字。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地方有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刚到昆明,三天两头有警报。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往郊外跑,这叫做“跑警报”。昆明做小买卖的,也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叮叮糖”。“叮叮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叮的一声,一块糖就裂下来了——所以叫作“叮叮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我们有时在松树下捡到很大的成熟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辫,一颗一颗地吃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
2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读书:目的和前提》)
B. 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装在套子里的人》)   
C.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祝福》)
D.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
22. 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C.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 请从描绘画面、传递情感的角度赏析文中加点动词“击”和“嗑”的妙处。
【答案】21. D    22. D  
23. ①“击”:写出铁锤敲击铁片时的轻巧,表现出糖贩制作叮叮糖时游刃有余的娴熟动作;传递出了糖贩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嗑”:写出了咬松子时的灵巧轻便,从侧面写出了声音的清脆悦耳;传达出在“警报”之下,大家苦中作乐、难得轻松的状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是总结上文。
A.解释说明;
B.语意转折;
C.声音的中断、停顿;
D.总结上文。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天空”比作“水”。
A.拟人。“引愁心”“衔好月”等词语赋予雁、山以人的情感;
B.对比。把将战士在战场上的生死与美人帐下的歌舞进行对比;
C.借代。“戎马”本意是戎装和战马,这里代指战争;
D.比喻。将堆积在枝头的白色雪花比作满树绽放的白色梨花。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
回答时,先答出这两个动词描写的画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情感。
“击”,就是“敲”的意思,“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因为铁锤“小小”,所以这“击”的动作应该很轻,写出铁锤敲击铁片时的轻巧,“一击铁片,叮的一声,一块糖就裂下来了”,“一击”“就”表现出糖贩制作叮叮糖时游刃有余的娴熟动作,传递出了糖贩轻松、愉悦的心情。
“嗑”,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松子壳很硬,但作者用了“磕”这个比较轻的动作,写出了咬松子时的灵巧、轻便,通过咬松子的动作行为从侧面写出了声音的清脆、悦耳;嗑松子是在“跑警报”时发生的事情,传达出大家苦中作乐的轻松状态。
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石光中学、季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大中桥外,烦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您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泰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拔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光得现出异彩、像关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泰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20.下列各项中,“是”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A.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B.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
C.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D.东西旧是旧,可是洗洗还能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变了词语之间的习惯搭配,采用非常规表达,产生了新奇别致的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写成:“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朵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的白云。”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句,根据题干的提示,与题干中所给句子进行比较分析。
【解答】(1)例句中的“是”,表示确实,的确,加重语气,与例句相同。
A.表示确实,的确,加重语气,与例句相同;
B.用作比喻词,可理解为“像,仿佛”;
C.表示有、存在;
D.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
故选A。
(2)第①处,“眩晕”,意为头晕眼花,感觉到本身和周围的东西在旋转,常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此处说“眩晕着的灯光”,用修饰人的词语用来修饰“灯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灯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秦淮河的晚上灯光闪烁、繁华炫目、迷离朦胧的特点;
第②处,“薄”,厚度小的(跟“厚”相对),常用来形容具体事物厚度。“薄薄的夜”中,用叠词“薄薄”修饰秦淮河“夜”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秦淮河之夜独特真切的感受。
(3)从语序看,原句是“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改句是“才有一两朵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的白云”,比较两句不同之处是:原句把把“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独立出来,单独成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从词语使用看,原句是“一两片”,改句是“一两朵”,都修饰“白云”,但是所用的量词不同,“片”,一片片,“朵”,一朵朵,“片”比“朵”更能展现云的轻与薄,更符合描绘的意境;
从句式看,原文“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采用短句,修改后“才有一两朵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的白云”为长句,而整个语段多采用断句,这样,原句和语段的语体风格更为一致。
         
答案:
(1)A   
(2)①将常用来形容人的状态的“眩晕”一词修饰“灯光”,赋予灯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秦淮河的晚上灯光闪烁、繁华炫目、迷离朦胧的特点;②将常用来形容具体事物厚度的“薄薄”一词修饰秦淮河飘渺的“夜”,巧妙地写出了作者对秦淮河之夜独特真切的感受。
(3)①文中把“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独立出来,强调了白云的美;②“片”比“朵”更能展现云的轻与薄,更符合文段所描绘出的意境;③原文为短句,修改后为长句,前者与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更为一致。
【点评】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标题: 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言文字运用Ⅰ汇编
文件大小: 45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言运用题汇编
湖南省各地2024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言运用题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二(2024年模考试题汇编)
江苏省各地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4届高三下3月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安徽省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Ⅱ试题汇编
安徽省各地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I试题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专项突破
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句式变换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卷汇编:积累运用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指导、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高考语言运用新题之语境及词义专练
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75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 “文学短评”(真题+技法+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同词多义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逻辑错误题型专题训练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句子效果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含真题分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30种题型归纳
高考语言运用之补写句子专题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成语填空新题型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长短句的变换
山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一词多义题型练习
2023年上海市各地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
2023届全国各地精选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Ⅱ题汇编
上海市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满分答题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用题之对联》教案
2023年全国各地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之语言文字运用专练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简答题专项训练题
2023届高考12月份模拟考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之仿写训练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逻辑推理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补写句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型之修辞手法常考的题型举例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