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和表达 >>
云南省各地名校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4-15


语言文字运用Ⅰ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花树映发、风景如画、游人熙攘的绍兴街巷,不时“邂逅”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他们是一个个、一组组   ①   的雕像:臂挎竹篮、身形佝偻,悲苦羞怯的祥林嫂;头戴破毡帽、弯腰驼背,拘谨麻木的老年闰土;身着破长衫,一脸落魄迂执的身形高大的孔乙己;表情张狂,愚憨狡黠无赖的阿Q阿D们……每次猝然相遇,总会让人出神良久。那一刻,你会   ②   地想起小说里的那些场景,那些故事。在一次次的出神与回味里,你也会不断感念鲁迅先生的伟大。感念他用如椽巨笔,透过这一个个永恒的人物典型,记录下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那个时代的影像,写下了另一种“无韵之离骚”。
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是穿透时空的。百年过去,在他的故乡,鲁迅文学的魅力化为了游客的别样体验——既有回望过往的感叹唏嘘,又有乐赏今时的轻松惬意。这种抚今追昔、逸兴遄飞的丰厚沉潜的旅游体验感,或许是别处难得有的。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加点的词语“如椽巨笔”,如果换成“神来之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一模)联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些时候,为了抑制经济衰退,政府会多印钱,这一招有时还挺管用。其实,美国政府曾有过一个想法:是否造一枚特殊的硬币,面值1万亿美元,以彻底了结所有的债务。可是,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不在于钱少,   ①   。当大家对将来的日子感到忧虑时,便不敢花钱,而是将钱存起来。同一时间大家如果都这样干,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就会降低很多,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应减少。工人用于消费的钱只会更少,如此一来,经济衰退就会发生。所以,   ②   ,它不能让人民对未来放心,更不能抑制经济衰退。   ③   ,开始多花钱的时候,经济衰退才会结束,一切才能重回正轨。
18.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怒江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庆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运用音频、视频、海报等多种表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家国情怀。节目把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情文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①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②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   ③   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人好吃,虽然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但年年节气,自有吃食。
立春的那一天,家家都得烙春饼。春饼不能油大,要擀得很薄很薄,然后用慢火在锅里轻轻翻转。再炒上一盘切得细细的土豆丝,用春饼卷了吃,就觉得春天的温暖全回来了。除了吃春饼,这一天还要“啃春”,啃春的对象就是萝卜。萝卜到了立春时,柴的比脆生的多,所以选啃春的萝卜就跟皇帝选妃子一样得   ①   才行,既要看它的模样是否娇俏,又要看它是否丰腴,还要观察汁液是否饱满。但让人   ②    的是,啃过春后,嘴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春天草木复苏的清香气息。立春一过,清明就不远了。这一天人们会挎着篮子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篮子里装着染成红色的熟鸡蛋,它们被上过供后,依然会被带回到生者的餐桌上,由大家分食。同样的,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也会煮了鸡蛋,把皮染红,送与亲戚和邻里分享。所以我觉得红皮鸡蛋走在两个极端上:出生和死亡。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婴儿托到尘世上;一手又把衰朽的生命送回尘土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它既可以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又可以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4届云南省大理市辖区高中毕业生区域性规模化统一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首部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开篇之作——《封神第一部》于近期在全国热播。本片汲取中式古典美学风格,人物造型古味浓郁,场景布置别具一格,道具设计     ①     ,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华丽而壮观的古代仙侠世界。
昆仑仙人、姜子牙等人物造型多来自于山西道教遗址永乐宫元明时期的水陆画,其他诸侯国的人物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五色”的概念。影片搭建了     ②    的昆仑仙境,其灵感来源于宋代山水画;重要场景龙德殿的格局则按照故宫太和殿的形制1:1还原;古代商人尚“白”,因此整个宫殿以白色为主基调。道具设计充分利用“非遗”工艺:姜王后在戏中所披云肩,由“非遗”手工刺绣村中的绣娘耗时一年完成;在商王殷寿登基大典上用于表演的玄鸟,由山东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扎制而成;龙德殿王座屏风上面雕刻的饕餮     ③    ,由“东阳木雕”团队匠心打造。
《封神第一部》是对东方神话体系与工业电影美学进行的一次尝试性的碰撞与融合。
18. 下列句子中的“尚”与文中加点的“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了人民的事业,流血尚不惜,何况流这点汗呢!
B.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
C. 时尚达人在服装中加入时髦的元素表达真实的自我。
D.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19.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但是树木会如何“说话”呢?    
B. 老宫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
C. “低头族”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而出现的。斑马线上不做“低头族”,早就应该成为基本的安全常识。
D.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18. ①惟妙惟肖②情不自禁   
19. ①“如椽巨笔”即大手笔,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而“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笔墨传神。前者更强调笔力雄健,有分量。②鲁迅先生文笔犀利,通过典型人物记录国家和民族的深重灾难,“如椽巨笔”更体现其思想的深刻。③“如椽巨笔”更能表现作者对鲁迅先生感念和敬佩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雕像”后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的作用,后文“臂挎竹篮、身形佝偻,悲苦羞怯的祥林嫂;头戴破毡帽、弯腰驼背,拘谨麻木的老年闰土;身着破长衫,一脸落魄迂执的身形高大的孔乙己;表情张狂,愚憨狡黠无赖的阿Q阿D们”举例说明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所以此处可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第二处,根据前文“每次猝然相遇,总会让人出神良久”和后文“在一次次的出神与回味里,你也会不断感念鲁迅先生的伟大”,可知此处内容强调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心中自然而然产生了对鲁迅先生伟大的赞美之情,所以此处可以填“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如椽巨笔,用来称颂别人气势宏大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强调文章的气势和感情或作者的才能;神来之笔,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强调文思和词句的巧妙。
根据原文“你也会不断感念鲁迅先生的伟大”“透过这一个个永恒的人物典型,记录下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那个时代的影像,写下了另一种‘无韵之离骚’”“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是穿透时空的”,可知文中赞叹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刻画典型人物记录国家和民族的深重灾难,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侧重于表现鲁迅先生的文字高明,文笔犀利,思想深刻,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感念和敬佩之情。而不是评价他的文思和遣词造句,所以两词效果不同。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一模)联考
18. ①而在于人们不肯花钱(而在于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②多印钱并不能解决问题  
③只有在人们重拾信心    19. 同一时间如果大家都这样干,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就会减少很多,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应减少。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用“而在于……”呼应前句“并不在于钱少”,此处分析导致一个国家经济衰退的原因,前文否定了“钱少”,后文“当大家对将来的日子感到忧虑时,便不敢花钱,而是将钱存起来”指出是人们担忧未来而不肯花钱,应填:而在于人们不肯花钱(而在于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    
②“所以”是结论,下句“它不能让人民对未来放心,更不能抑制经济衰退”中的“它”指的是多印钱,应填:多印钱并不能解决问题。
③前文说“当大家对将来的日子感到忧虑时,便不敢花钱,而是将钱存起来”强调不肯花钱的原因是对未来没有信心,后句“开始多花钱的时候”人们对未来不再忧虑,而是有了信心,应填:只有在人们重拾信心。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如果”应放在“大家”前面;
搭配不当,“产品……降低很多”主谓不搭配,改为“产品……减少很多”。
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怒江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18. ①不可或缺
②别出心裁
③喜闻乐见    19. 示例: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20. 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句意分析,“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的一个“元素”,且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故可填入“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第二空,此处强调这种演绎方式构思新颖,用“别出心裁”合适。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第三空,特别节目《追寻》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可以说运用了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方式,此处用来修饰“方式”,应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句式杂如,“以……为切入点”和“把……作为切入点”杂糅,应为“以……为切入点”;
二是成分赘余,“可以堪称”语意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
三是成分残缺,“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要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通感的修辞,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从构成来分析,“声音”本来是听觉,声音可传入听众的耳朵里,然后使人产生各种感觉,或是愉悦或是伤感……但此处却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使声音这一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从效果来分析,“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给人的感觉是表现了声音信息之大,犹如水一样汹涌而来,化抽象为具体,表明听众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之大,通感修辞的使用也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
18. ①精挑细选     ②不可思议   
19. ①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鸡蛋比作大手,用“手托”“送”写红鸡蛋迎生送死的意义,画面感强烈,生动形象。②原句对比更明显,“新生”和“衰朽”、“托到尘世上”和“送回尘土里”,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红鸡蛋的两极。③修改句表意更为直接,但生动性不足。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既要看它的模样是否娇俏,又要看它是否丰腴,还要观察汁液是否饱满”,可见对于挑选啃春的萝卜,应当非常慎重,故可填“精挑细选”。精挑细选:非常仔细地挑选。
第二空,后文所描述的“啃过春后,嘴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春天草木复苏的清香气息”的状况,显然是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故可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指道理深奥,思维和言语都不能达到;现形容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中,“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里,“它”指的是红皮鸡蛋,也就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双无形的大手”是喻体。可见,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鸡蛋比作大手,而后面语句中,作者就以这一双“大手”作为主体,一边说“一手把……托到”,一边说“一手把……送回”,可见作者是用“手托”“送”写红鸡蛋迎生送死的意义,画面感强烈,生动形象。
原句中,作者用“一手……”“一手……”产生对比,使得“新生”和“衰朽”、“托到尘世上”和“送回尘土里”在相似的结构中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对比,而改句“既可以”“又可以”是递进结构,两者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比效果。
此外,修改句表意更为直接,但生动性不足。
2024届云南省大理市辖区高中毕业生区域性规模化统一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18. D    19. C   
20. ①独具匠心    ②美轮美奂    ③栩栩如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中“尚白”的“尚”是“崇尚、爱好”。
A.“尚”是“尚且”。
B.“尚”是副词,“还”。
C.“尚”是“风尚”。
D.“尚”是“崇尚、爱好”。句意: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引号是特定称谓。    
A.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B.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
C.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D.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场景布置别具一格,此处与之照应,强调道具设计有独特性,故填“独具匠心”。独具匠心: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第二空,后文提到灵感来源于宋代山水画,可知此处强调影片搭建的昆仑仙境优美的建筑特点的特点,可填“美轮美奂”。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建筑物的雄伟壮观场景,也可用来形容雕刻、装饰、布置等精美。
第三空,此处形容龙德殿王座屏风上面饕餮雕刻得生动形象,故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尤其是在天寒地冻之时,一口热汤下肚,通身舒畅。   ①   ?煲汤,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水,它的味道主要来自熬汤过程中溶出的一些脂溶性的成分和氨基酸。而且煲汤时间越久,就会有更多的鲜味物质在熬制过程中溶解到汤里。此外,通过游离的一些氨基酸还会跟汤中的糖发生交融,生成其他有香味的物质,就使得汤香上加香。
不少人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   ②   。以炖鸡汤为例,人们能从鸡肉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还有脂肪、维生素、钙等物质。在炖鸡汤的过程中,只有脂肪和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会溶入汤中。因此,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就差得多了。
此外,只喜欢喝汤不喜欢吃肉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汤中更多的是脂肪,尤其是乳白色的汤,其中脂肪含量不低,加上不少的盐和嘌呤,喝多会增加痛风、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所以,   ③   ,同时还要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肉类才是健康饮食。
20. 下列句子中的“让”和“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中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邻里守望相助让冬天变得温暖!
B. 我的手上让蚊子咬了好几个包。
C. 太山不让细土,河海不择细流。
D. 主人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里来。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年云南省统一考试模拟测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   ①   。疾控部门提醒,强降雨过后伴随的高温高湿天气下,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居民们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提高防病意识。此外,人在极端天气事件中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不良情绪。
要及时消毒餐具。如果家中进水导致厨具、餐具浸泡,   ②   。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把洗净的餐具放入锅内,完全浸泡在水中进行加热,煮沸并保持15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强降雨后,蚊蝇、老鼠等有害生物孳生增多,其携带的病原体可污染食物和水源,造成食源性疾病发生。要做好防蝇防鼠工作,避免害虫等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触食物,可将食物盖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中,保证垃圾桶盖严并定期清除垃圾,家中动物保持远离食物制备区等
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   ③   ,不应擅自服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
20.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发现,国际上关于渐冻症的药物研发都相对迟缓,而这种罕见病,已折磨了一千多万人。
B. 当天,“状元”们在舞狮以及各式民俗阵头的引路之下进行踩街,向邻里父老昭告长大成人。
C. 内蒙古出版集团所属企业争分夺秒印制教材,全力保障“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完成。
D. 监管部门应加强治理,在线上线下开展综合执法,拒绝让“有毒”营销在公共空间丢人现眼。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关“多巴胺穿搭”的短视频席卷网络。镜头中主人公穿着不同艳丽颜色的服饰,这种强烈的色彩反差使观看者   ①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从而影响情绪。
要了解“多巴胺穿搭”,首先   ②   。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使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从而调控神经活动。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缘故,人们也被多巴胺认为是快乐物质”
既然多巴胺有助于人们获得快乐,那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合理促进多巴胺的吸收和分泌?赵韶苓表示,获得多巴胺并非难事,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和   ③   等,都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多巴胺水平,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充足的睡眠也能促进多巴胺的生成和释放,建议每晚睡眠时间在7~8小时;另外还可以食用富含酪氨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奶制品、肉类等。
20. 下列句子中的“这”和“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中的“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顺利完成学业,这值得庆贺。 
 B. 你不用做饭,我这就走。
C. 自信点,勇敢些,别怕这怕那的! 
 D. 我这才知道运动的好处。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起床也变得越来越难,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为什么天气越冷我们就越不想起床呢?这事还真不是因为懒,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作为恒温动物,人类有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一夜的睡眠让被窝里温暖又舒适,    ①        。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但如果继续躺在床上,不用消耗能量            。这时,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让人倾向于选择待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机制来自恐惧饥寒住在山洞中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避免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另外,研究表明,适当赖床能保护心脑健康。当室内温度较低时,人蜷缩在被子里进入睡眠状态后,头面部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诱发心动过缓。这时如果迅速从睡眠中唤醒进入兴奋状态,血管应激迅速收缩,心脏需要加大负荷来保持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            ,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加点词语“只有”用法和意义都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只有到山上去与她邂逅。
(2)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
          
参考答案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20. A    21. ①为什么汤的味道这么香    ②其实这是个误区    ③喝汤尽量少放油和盐   
22. 一些游离氨基酸还会跟汤中的糖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有香味的物质,就使得汤香上加香。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例句表示指使、容许。
A.表示指使、容许。
B.介词,在被动句里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
C.表示排除、拒绝。
D.邀请。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就使得汤香上加香”,可知本处可填入“为什么汤的味道这么香”。
②处,根据“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就差得多了”,可知前句论述不正确,本处可填入“其实这是个误区”。
③处,根据“脂肪含量不低”“加上不少盐和嘌呤”,后句又提到“健康饮食”,可知本处可填入“喝汤尽量少放油和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三:
一是成分残缺,全句缺失主语,可删去“通过”;
二是语序不当,“游离的一些氨基酸”语序不当,“一些”是数量词,放在前面,可改为“一些游离的氨基酸”;
三是搭配不当,“发生交融”搭配不当,可改为“发生反应”。
2024年云南省统一考试模拟测试卷
20. A    21. ①出现持续强降雨
②应消毒后再使用
③一定要及时就医    22. 避免害虫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触食物,可将食物盖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中,保证垃圾桶盖严并定期清除垃圾,保持家中动物远离食物制备区等。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人”是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
A.此处的“人”是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此处的“人”是指成年人。
C.此处的“人”是指每个学生。
D.此处的“人”是指人的品质、名声。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空后句“强降雨过后伴随的高温高湿天气下”可知,此空是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故可填“出现持续强降雨”。   
②处,根据空后“最简单的消毒方法”可知,此空是说对于雨水浸泡过的厨具、餐具,应消毒后再使用,故可填“应消毒后再使用”。  
③处,根据空后句“不应擅自服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可知,此空是说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故可填“一定要及时就医”。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以下语病:一、“害虫等其他动物”的“等”用词不当,应改为“及”;
二、“家中动物保持”语序不当,应改为“保持家中动物”。
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 A    21. ①心情变得愉悦  ②要了解什么是多巴胺  ③合理的饮食   
22. 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也被人们认为是“快乐物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稳重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例句中的“这”特指前面的内容,非常明确,有一定的限定性。
A.句中的“这”特指前文完成学业这件事,与例句的用法相同。
B.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
C.这些,是泛指。
D.指说话的同时。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
整个语段的话题中心是围绕“多巴胺穿搭”的效果展开。
第一处,根据前句“镜头中主人公穿着不同艳丽颜色的服饰,这种强烈的色彩反差使观看者……”,和后文“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从而影响情绪”可知,此处是说颜色与多巴胺这个快乐的情绪物质是有关系的,故可填“心情变得愉悦”。
第二处,根据后句“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使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从而调控神经活动”可知,此处是对多巴胺进行的解释,故可填“要了解什么是多巴胺”。
第三处,根据前句“获得多巴胺并非难事,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和③等,都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可知,此处要填写获得多巴胺的来源;再从最后一句话“另外还可以食用富含酪氨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奶制品、肉类等”可知,此处是说获得多巴胺除了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外,还可以从“合理的饮食”中获取,故补写“合理的饮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语句语病有二:
一是“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缘故”句式杂糅,应删掉“的缘故”;
二是后句的主语是“人们”,与前句的主语“多巴胺”不一致,故应把后句改为“多巴胺也被人们认为是‘快乐物质’”。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试卷
20. ①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   
②就可以保持体温  
③适应室内外温度差异   
21. 这种机制来自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22. (1)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只有到山上去才能看到昆明冬天的雪。
(2)副词,表示限定范围,冷刺激只限定在面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语境分析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的原因,前面说“被窝里温暖又舒适”此处与前句转折,说的是被窝外的情况,应填: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      
②前面说人类有最适宜的温度区间,“继续躺在床上,不用消耗能量”就能够保持体温,应填:就可以保持体温。
③前面说“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后面说“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可见适当赖床能够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差变化,应填: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差异。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恐惧饥寒住在山洞中的祖先们”定语语序不当,“住在山洞中”应放在“恐惧饥寒”前面;
不合逻辑,“避免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否定失当,可以把“避免”改为“保护”。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1)结合“总觉得有些羞涩,城市里看不到她完全的容颜,只有到山上去与她邂逅”可知,此处说“到山上去”是看到昆明冬天的雪的必需条件,所以“只有”是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
(2)结合“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可知,此处说头面部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面部的冷刺激”才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所以“只有”是副词,限定了冷刺激的范围在面部。    
 

标题: 云南省各地名校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文件大小: 22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湖南省2024届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言文字运用Ⅰ汇编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言运用题汇编
湖南省各地2024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言运用题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二(2024年模考试题汇编)
江苏省各地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4届高三下3月语言文字运用汇编
安徽省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Ⅱ试题汇编
安徽省各地2024届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I试题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专项突破
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句式变换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卷汇编:积累运用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指导、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高考语言运用新题之语境及词义专练
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75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 “文学短评”(真题+技法+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同词多义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逻辑错误题型专题训练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句子效果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含真题分析)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30种题型归纳
高考语言运用之补写句子专题练习
高考语言运用题成语填空新题型专题训练
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长短句的变换
山东省各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一词多义题型练习
2023年上海市各地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
2023届全国各地精选高三二模语言文字运用Ⅱ题汇编
上海市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满分答题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语言运用题汇编
《高考语用题之对联》教案
2023年全国各地高三一模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之语言文字运用专练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简答题专项训练题
2023届高考12月份模拟考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高考语言运用之仿写训练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语言基础运用汇编
新高考语言运用专题复习:逻辑推理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