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2018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2-28


诗歌分类鉴赏--山水田园类
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一)
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示例二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技巧点拨
1.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2.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在赏析时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3.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学科#网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B.“长夏江村事事幽”的“幽”字,既写环境的宁静清幽,又表现日子悠长,诗人悠然忘机。
C.颈联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但十分温馨,传达出一种普通的温暖亲情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D.中间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
E.尾联两句说老朋友已经给我送来粮食和他的俸禄,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
2.杜甫在自道其作诗的甘苦时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这首诗的“转凄凉”体现在何处?试作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河中作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尽日东风吹绿树”描绘了东风吹拂大地,树上绿意盎然的景象,点明了时令。
B.“向晚轻寒”一句,写傍晚时分,空气中伴着轻微的寒意,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C.“年少”本是青春与欢乐的时节,词人却把它和“凄凉”连在一起,并且认为这是“天付与”的,体现了词人的宿命思想。
D.“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化用杜牧的“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以“水流”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E.结尾句写在高楼上凭栏远望,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2.后人评价赵鼎这首早年词“情致缠绵”,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表现出“我”的流连忘返。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表现日子悠长”没有根据。E项,“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理解有误。尾联中的“但”字作“只要”来理解:只要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种微薄的期待隐含着悲苦和辛酸。
2.①诗歌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体现“转凄凉”;②诗人前文通过景、事、人表现闲适心境;结尾以“故人赠米,残生无求”来收束全文,通过作者简单的自我满足,从侧面表现其常年奔波、安宁难得的酸楚与凄凉。
1.C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作者将“年少”与“凄凉”“天付与”连在一起,表达的是自己的离愁别恨是不可解脱的,强调离愁之深,并不是一种“宿命思想”。D项,“水流”比喻的是人的离去,不是“时间一去不复返”。
2.①春尽花落时孤寂落寞的心情。东风吹拂,虽然树已绿,但傍晚还有些轻寒,微雨摧落枝头残花,诗人独自一人,心中不免发出无限的孤寂落寞之情。②无尽的思远怀人之情。青春年少本是欢乐时节,但却为“春思”和“离绪”所困,心中充满着难以忍受的思念与离愁别绪。③人去楼空的凄凉伤感之情。曾经相伴喝酒、倚弦听歌的高楼,如今携酒再来却是孤独只身,相伴之处却也是离别之所。④思人不见的无奈与悲痛之情。望着楼下不知流向何处的流水,诗人凭栏远眺,望尽天涯,却不见思念之人,有的只是眼前的日暮苍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题干考查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在答题时,应结合全词分析。由词的上片“催花雨”可以看出词人的伤春之情,以及友人离别后自己的孤独寂寞,“春思”“离绪”直接点明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下片中的“曾”字,可以看出曾经相伴喝酒听歌的场景,而如今人去楼空,不知离人在何处,只见满目苍烟,表达内心思人不见的无奈与悲痛。
1.BC
2.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上有两问,一问是前三句所描写的景象,需要结合具体意象概括所展现的意境。第二问是前三句描写的景象具有怎样的作用,回答“作用”类的问题,需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几个方面回答。
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二)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
西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A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B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符合题干要求。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二、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一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学科@网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蝴蝶•闲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予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平生也有难忘之事,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2.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答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分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此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岭”与“树”。
C.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2.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1.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分析没有体现出题干中“对‘闲’字的理解”,诗人移梅插柳应是表明心志,在行动中体现“闲”。
2.①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②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
1.BD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迟暮多病”“未答圣朝”写出了自己年岁已老,并且残年多病,没有对朝廷有丝毫的贡献,内心很惭愧。D项,首联写景,后三联抒情。颈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所以颈联不是写景。
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的思想感情比较明显,可直接分析。“海内风尘”指的是国内的处处战火,写出了作者的忧国之情;“诸弟隔”“天涯”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与诸弟离散,表现了对诸弟的思念和对自身漂泊孤独的伤感。
1.B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山头笼罩着晴云就像戴了絮帽一样,刚刚升到树头的初日就像铜钲一样”。
2.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拟人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后三联全部是写景句,作者选取的景物、描写的景象正是内心情感的反映。第二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青山、白云、绿树、红日,第三联运用拟人手法写野桃、溪柳,极富生机。第四联写农家,煮芹烧笋,准备送给忙于春耕的家人。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农家生活,都充满了宁静、生机,这体现了作者对雨过天晴的山村所见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汇编
重庆市2023届5月份高考模拟试题古诗鉴赏汇编
202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pptx课件
高考古诗词满分答题模板及举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有关乡村生活的诗词练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和主观题指导及练习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反常态题型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
高考复习: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满分答题指导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各类题型解法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古诗文阅读之必背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常见的13种借代形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2页)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高中诗歌鉴赏十三大类型全集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虚实结合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之对比手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全五册古诗词鉴赏精编归纳
高中诗词鉴赏常用典故40例
高考古典诗歌开放性题型答题指导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高考语文复习: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复习
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高中诗词鉴赏答题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古诗鉴赏常规习题答题模式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总表
高考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古代诗文参照式阅读与对比鉴赏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